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月1日 晴—暴风雪 C3→顶峰→C3 (一)“继续走吧”

(2009-05-03 16:34:30)
标签:

杂谈

分类: 南美漫步

1月1日 <wbr>晴—暴风雪 <wbr>C3→顶峰→C3 <wbr>(一)“继续走吧”

我们一起站在了阿空加瓜顶峰。(米格 摄)  

 

    今天是元旦,也是攻顶日。我们早上4点起床,5点出发。C3营地风很大,耳边的风声就像大海的潮汐一样发出巨大的声音,一浪推着一浪涌过我们的帐篷。闭上眼,感觉我的帐篷像一个个沙滩上的小贝壳。
    因为今天凌晨天还没亮就要出发,所以昨天晚上我是穿着连体羽绒服睡的,整个人再裹在睡袋里,虽然很冷,但是我也不觉得。早上起来也快。
    起来后,我给自己冲了一包能量餐吃,吃了些苏打饼干,米格送了一次水。不过,在大帐篷等待出发时,我发现自己不太舒服,胃里难受,有些想吐,估计是能量餐包吃多了。孙斌用摄像机采访我时,我都不太爱说话,但我想,也许走走就好了。
    黑暗中,我们打着头灯出发,此时风不是特别大。但是,我越来越不舒服。米格原以为我会遥遥领先,结果我却只是勉强走在最前面。后来我不得不停下来吐,不过吐了两次也没吐出什么。
    坚持走了4个小时,终于走完了一段大坡,这时候天已经亮了,我们到了一个有小木屋的洼地。所谓小木屋,又称紧急避难所,只是一座没有屋顶的小木头房子,据说都是70多年前的建筑了。木屋周围的场地也并不大,但估计这里曾兼作一个冲顶前的突击营地。我们在这里休整了20分钟,上厕所抹防晒油,吃能量棒,穿紧衣服。
    往前是翻一个坡,然后到达山脊路线上,紧接着就是阿峰著名的大风横切路线,沿着山腰,上上下下两个小时得才能通过,从这里就需要穿冰爪了。我们如临大敌,每个人都紧张地准备。不久,看到有比我们早出发的队伍被从大风的那一面吹了回来。他们狼狈地从坡上下来,回到小木屋周围,也不说话,不知是想撤还是想积蓄一下体力和勇气继续再上。
    这段大风横切路线,每年都会阻挡无数的英雄路,有的是甚至来了几次,也没能通过。轮到我们出发了,大家相互检查了装备,跟着向导所示路线上坡。刚到坡顶,就感受到那从对面坡底向上吹来的强劲的大风,这感觉很熟悉,一点也不亚于珠峰7500米的那个大风口。
    沿着山脊走一段,然后向右开始横切,这个横切比想象的要长很多,并且山脊很狭窄,只容一个人通过,没有任何休息的地方和机会,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全神贯注,不去理会大风和脚下的深谷。大风从很深的谷底吹上来,很猛烈,很冷,连我在珠峰穿过的连体羽绒服都有些顶不住。
    米格和汉姆在前面,我们尽可能地跟着。我超过了孙爷,和范范走到了前面。横切过后到了一个石柱,稍作调整呼吸,继续向前,后半段是向上的横切。我越走越辛苦,关键是这整段路上都是背阴处,没有太阳,风很大。米格和汉姆远远地超过了我们,眼看着他们已经进入有阳光的地方,只见他们始终没停,边走边歇,走得也很慢,直到他们停在一个石窝窝,那是一个有阳光而又背风的地方。米格一直在冲我们招手。
    我们这段向上的横切也是走得极其艰难,越来越走不动了,真是几步就得调整一下呼吸。听得后来孙爷在大骂,十一郎问孙爷怎么回事,我知道其实就是累极了的一种宣泄而已,孙斌坚持鼓励着大家。
    目标就是坚持到那个石窝窝,让自己置身于那阳光的温暖中,走了好久才挪到石窝窝附近的一块大石头上坐下,喝水、吃能量啫喱,然后再艰难地挪上那石窝窝处。孙爷也到了,大家窝在一起休息。抬头向上看,天哪,路线是先到山脊,而后向左横切,然后才是顶峰。向上到山脊的横切路线很陡、很长。
    我的体力已经消耗大半了,如果再向上,我将没有足够的体力往回到C3,那是很危险的。我有些后悔,自己轻视了这座山。出发的时候,范范说带4升水,我说3升就够了,还以为6个半小时准登顶了。思考再三,我想下撤,其他人继续登顶。因为刚才米格说登顶还至少需要3个小时,而我们走到这里已经用了6个小时,刚才横切用来2个小时多。对我而言,之后还有3个小时是要向上的,那真是无法想象。
    听说还有三个小时,大家都有些泄气,看得出,除了孙斌和范范的状态实在没问题外,孙爷和十一郎也累得够呛。我心想不能连累大家,于是说让孙斌范范继续上。他俩都坚持说,如果我下,他们也要陪我下,范范还说:反正这山登不登顶对他来说也没多大意义。可对于登山的人来说,哪有没有意义的登顶呢?他们只是想要有个体力好的陪着我下撤罢了。
    后来,孙斌说上到那个山脊再决定。我也在想,我这次登顶于大家都很重要,否则我一撤大家都撤了,那不是全军覆没了吗?于是没有太多时间思考,我决定往上走,至少走到那个山脊再说。
    从石窝处到山脊,远比看到的和想像的要远。孙斌在我前面,范范在我后面,后来几乎是走几步就得停一下,我身后的范范总是在我将要抬腿时从我后面推我一把,偶尔他叫我回个头给我拍照,我根本无法理会。我不时地抬头看着之前的十一郎和孙爷,眼看着他们也正艰难地向上移动着。
    这一段比之前的路都陡。快到山脊的时候,我远远地看到穿着前面变成小绿点的孙爷,在一个雪坡前停了很久。然后听见孙斌在冲着他大叫,孙爷,你得走,继续走。终于我挺到了山脊,孙斌问我,要么回去吧,范范没说话看着我,显然他们都觉得我的状态不够好。其实我心里也在想,我一会可怎么走回去?但从这个角度看,顶峰似乎不远了,于是我本能地说,继续走吧。
    我眼看着孙爷已经到了最后的一个石壁的下面了,上去就是顶峰了,而十一郎已经几乎到顶了。之后的路几乎是一个很大的弧形向上的横切。不一会,也许就在离顶峰还有40米左右的时候,远远的云团突然间变成暴风雪,一下子压上山顶,天地茫然一片,正登顶的十一郎和孙爷一下子就看不见了。
    我继续挪向山顶,感觉风比之前明显地大多了。快到顶的时候,我对前面的孙斌说你扶我一把。在孙斌和范范的帮助下,我很艰难地上了雪坡、石壁,抬头看见登顶的孙爷在拼命地向我招手,风雪太大,他的喊声我听不见。
    阿峰的山顶几乎没有积雪,因为风大,雪根本积不下来,但是著名的十字架赫然在面前,那是顶峰的标志。我看到十字架的时候是倒着的,孙爷过去扶了起来。大家赶紧拍照、合影,风雪中对着孙斌的摄像机说话。在我们之前已经有几个人上来了,但今天出发的大部分队伍都还在我们后面。孙斌说我用了9小时50分钟登顶。我知道这远远超乎了我的想象。

1月1日 <wbr>晴—暴风雪 <wbr>C3→顶峰→C3 <wbr>(一)“继续走吧”

2009年第一天,我们开始向顶峰发起冲击,当时的天还是漆黑一片。(十一郎 摄)

1月1日 <wbr>晴—暴风雪 <wbr>C3→顶峰→C3 <wbr>(一)“继续走吧”1月1日 <wbr>晴—暴风雪 <wbr>C3→顶峰→C3 <wbr>(一)“继续走吧”

行进途中,范范帮我调整衣服,我当时已经感到不舒服了。(十一郎 摄)

1月1日 <wbr>晴—暴风雪 <wbr>C3→顶峰→C3 <wbr>(一)“继续走吧”

太阳还隐藏在远处的层云之中。(十一郎 摄)

1月1日 <wbr>晴—暴风雪 <wbr>C3→顶峰→C3 <wbr>(一)“继续走吧”1月1日 <wbr>晴—暴风雪 <wbr>C3→顶峰→C3 <wbr>(一)“继续走吧”1月1日 <wbr>晴—暴风雪 <wbr>C3→顶峰→C3 <wbr>(一)“继续走吧”

1月1日 <wbr>晴—暴风雪 <wbr>C3→顶峰→C3 <wbr>(一)“继续走吧”

翻越第一个大坡,我居然用了4个小时,这是不可思议的。(十一郎 摄)

1月1日 <wbr>晴—暴风雪 <wbr>C3→顶峰→C3 <wbr>(一)“继续走吧”

到达小木屋的时候,天已经亮了,大家调整好自己的衣物和鞋,我的状态已经非常糟糕。(十一郎 摄)

1月1日 <wbr>晴—暴风雪 <wbr>C3→顶峰→C3 <wbr>(一)“继续走吧”1月1日 <wbr>晴—暴风雪 <wbr>C3→顶峰→C3 <wbr>(一)“继续走吧”

太阳照在群峰之上,那顶峰之上的绯红色如同燃起的烛光。(孙爷 摄)

1月1日 <wbr>晴—暴风雪 <wbr>C3→顶峰→C3 <wbr>(一)“继续走吧”1月1日 <wbr>晴—暴风雪 <wbr>C3→顶峰→C3 <wbr>(一)“继续走吧”

翻越山脊的时候,我已经举步维艰了,但是还是很本能地往前走。(十一郎 摄)

1月1日 <wbr>晴—暴风雪 <wbr>C3→顶峰→C3 <wbr>(一)“继续走吧”1月1日 <wbr>晴—暴风雪 <wbr>C3→顶峰→C3 <wbr>(一)“继续走吧”

阿空加瓜的路线是一个坡接着一个坡,漫无尽头。(十一郎 摄)

1月1日 <wbr>晴—暴风雪 <wbr>C3→顶峰→C3 <wbr>(一)“继续走吧”

这就是阿空加瓜著名的大风横切路线,酷似珠峰7500米路段。(十一郎 摄)

1月1日 <wbr>晴—暴风雪 <wbr>C3→顶峰→C3 <wbr>(一)“继续走吧”

接近顶峰的一处大岩壁,到达这里的时候我已是精疲力尽,在下面调整了很长时间。(十一郎 摄)

1月1日 <wbr>晴—暴风雪 <wbr>C3→顶峰→C3 <wbr>(一)“继续走吧”1月1日 <wbr>晴—暴风雪 <wbr>C3→顶峰→C3 <wbr>(一)“继续走吧”

大岩壁往上再经过一段山脊路线便能够到达顶峰了,这时候的天气还很好。(十一郎 摄)

1月1日 <wbr>晴—暴风雪 <wbr>C3→顶峰→C3 <wbr>(一)“继续走吧”

在我快到顶峰的时候,暴风雪突起,阿空加瓜善变的天气终于发威。(十一郎 摄)

1月1日 <wbr>晴—暴风雪 <wbr>C3→顶峰→C3 <wbr>(一)“继续走吧”1月1日 <wbr>晴—暴风雪 <wbr>C3→顶峰→C3 <wbr>(一)“继续走吧”1月1日 <wbr>晴—暴风雪 <wbr>C3→顶峰→C3 <wbr>(一)“继续走吧”

孙斌和范范在左右搀扶着我一步步往上挪。(孙爷 摄)

1月1日 <wbr>晴—暴风雪 <wbr>C3→顶峰→C3 <wbr>(一)“继续走吧”

终于到了,这就是海拔6962米的阿空加瓜峰顶峰标志物。(十一郎 摄)

1月1日 <wbr>晴—暴风雪 <wbr>C3→顶峰→C3 <wbr>(一)“继续走吧”

十一郎第一个登顶。

1月1日 <wbr>晴—暴风雪 <wbr>C3→顶峰→C3 <wbr>(一)“继续走吧”

接下来是孙爷。

1月1日 <wbr>晴—暴风雪 <wbr>C3→顶峰→C3 <wbr>(一)“继续走吧”

经过近10个小时的艰苦攀登,我站在了南美洲的最高处——阿空加瓜。

1月1日 <wbr>晴—暴风雪 <wbr>C3→顶峰→C3 <wbr>(一)“继续走吧”

孙斌陪着我一起到达顶峰。

1月1日 <wbr>晴—暴风雪 <wbr>C3→顶峰→C3 <wbr>(一)“继续走吧”

范范也一直在我的身边,我们一起登顶。

1月1日 <wbr>晴—暴风雪 <wbr>C3→顶峰→C3 <wbr>(一)“继续走吧”

我们在大风雪中照了一张合影,然后就下撤了。(米格 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