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我是来暗访的

(2013-02-11 11:31:29)
标签:

转载

医患之间最为真实的写照。记得几年前我曾写过一篇关于在西直门附近的人民医院求医感受,结果被他们的水军在网上骂的一塌胡涂。作为普普通通的你我他而言毕竟不是神人,求医之路如同一场场心理战。医患之间水火不相容的关系何时才能真正成为鱼水一家人。企盼中!
    在关于未来老公的种种职业设想中,医生曾是我的一个重要选项。在我这样的文科脑袋看来,这个工作有技术含量,不用担心失业,且能让我们全家一夜之间享受到配保健医生的高干待遇。除了包围在小护士的花丛中这一点有些堪忧以外,其它的想来都还算不错。
    最近的几番折腾,让我彻底打消了这个念头——好好的人当了医生护士,咋就变成这个德性了呢?
    身边的几个朋友都有了点小恙,我这段时间算是跟医院较上劲了。就说说陪一个朋友就医的经过吧。
    因为脾里长了个瘤子,朋友从四川慕名来到京城某著名大医院——此前的一系列预约、排队省去三千字,咱认了。在医生的要求下,从四川众医院带来的片子全部作废,重拍。大老远过来就是来花钱的,咱也认了。
    凌晨五点多,就去CT室排队。不错,二号。等到上午10点了,不对劲,这里的人进进出出来来往往,就是轮不到我们。一问,前面全是递了“条子”,夹塞的。“什么时候能轮到我们?”我跟受气的小媳妇一样,小心翼翼地问操作机器的医生。医生大概是跟女朋友吵架了,看上去心情很不好——“别等了,上午排不到了!”接下来一句:“请你们出去,把门带上!”
    唉,也许是夹塞的太多,医生也怒了吧。我仍然抱着对人性的美好想法,不甘心地又找到门口负责发号的小姑娘,继续打听。
    青出于蓝胜于蓝。这位也就二十出头的小护士头也不抬:“有台机器坏了!今天拍不了了!”
    “不是还有一台机器么。”我已经对这里的固定资产有了一定了解。
    “谁叫你排的是坏的那台机器?”小姑娘还是不抬头。
    苍天啊,这是我们的错吗?
    不得已,只好打电话找了这个医院里的朋友,也递上了“条子”。到了下午,片子终于拍了。朋友的条子显然是管用的,一位高个子的眼镜男医生居然面带微笑地对我们说,我会给你们仔细看看的,三天后来取结果吧。
    老百姓是多么容易满足的一个人群啊,我们心花怒放地走了。临走时,我还一步三回头地朝那个很有点帅的医生看了好几眼。
    然而,三天后再来这里取报告单时,眼镜男显然已经忘了我们曾经是有“条子”的了。面对朋友的询问,他支支吾吾极不耐烦。
    “您究竟看了片子没?”朋友急了。
    “没看!谁让你拍片子找谁看去!”医生也急了。
    在我们发懵的时候,眼镜男潇洒地转身而去……
    这件事的结果是,我通过更多朋友的关系,终于找到了一个认真负责的医生,为我的这位朋友排除了恶性肿瘤的可能,让他放心地回到了四川。
    这家医院,号称“老百姓的医院”。我没法不替我之外更多的老百姓做些设想。
    他们中的很多人家徒四壁,或是在漫长的求医过程中负债累累。辗转来到首都看病,没有人可以帮他们打电话,递“条子”。他们甚至付不起旅馆费,或许只能在医院的某个角落等待着漫长的排队……
    很喜剧的是,我们在关于医德医风建设的报道中看到,聘请检查员、监督员对医院进行“暗访”,几乎是所有医院津津乐道、用以证明自己清白的一大法宝。
    在我看来,这完全是医院里的特务文化。
    有那么多长着眼睛的群众,为什么还要人“暗访”?明明是摆在桌面上的事,为什么要搞得偷偷摸摸?我相信,凡心智正常的人来医院看次病,就不难对医德医风状况做出判断。你往医院里一看,所有把焦灼写在脸上的人,都最有资格打分。
    不过,“暗访”倒也启发了我。下次去医院,我一定要像电视剧中的便衣那样,拉开黑色风衣的一角,向那个掌握着发号大权的小姑娘晃一晃我的“证件”,语调神秘地告诉她——
    “我是来暗访的。”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