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广播电影电视产业采访花絮 |
对于家住在北京市通州地区的杨爽来说,每天“掐点”式的收听、收看天气预报已形成了一个习惯。但这种传统的、“掐点”式的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收视习惯将在今年5月1日被正式打破。关心自己出行的用户,每月只需花费8元,就可以每隔十分钟得知一次最新的户外天气情况,以便于安排自己的出行计划。改变这种传统历史习惯的“开拓者”就是直属于中国气象局的华风气象影视信息集团(以下简称华风集团)。
“如果说中国气象频道是一棵大树的话,那么,中数传媒则是一片沃土。”随着漂亮的中央气象台女主持人杨丹的开场白,华风集团与中央数字电视传媒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数传媒)“联姻仪式”正式开始。这也标志着华风集团旗下的《中国气象频道》栏目正式登上中央平台,成为中央数字电视付费频道的重要一员。
华风十年磨一剑
“在1995年,华风就开始对专业气象频道建设方面进行了研究,并作为“九五”科研课题立项,专门进行频道可行性分析和研究。”华风集团董事长秦祥士表示,2000年、2004年曾先后两次远赴美国、加拿大,对上述两国的天气频道、美国WSI、美国波士顿NBC电视台、有线新闻网CNN等五家电视台和美国NOAA国家环境预报中心的公众气象服务状况进行了全面考察,详细了解了包括节目设置编排、设备配置、关键技术、制作传输、经营运作及发展方向等情况。
据其透露,今年四、五月份,也就是《中国气象频道》即将开播之即将再次去考察,学习、借鉴国外气象频道及公众气象服务领域的先进经验。
中国地域辽阔,天气气候复杂,必须通过全国联动,才能为全国的观众提供最及时的服务,华风集团总经理石永怡表示,这就需要各省市气象部门共同努力,“气象频道需要各省市加入本地化的服务,提供本地的气象服务节目和新闻素材。”
在中国气象局领导和各省气象局的支持下,2001年华风依托ISDN网建立了全国各省气象新闻传输网,每天可以及时获得省气象影视中心摄制的天气新闻素材。
几年来,在做好日常气象服务节目的同时,华风集团加大了节目制作投资,有意识地为气象频道积累节目资源,已生产储备了500多集气象科普专题片。仅2005年一年,华风就生产了约180集、时长2100分钟的各类科普节目。秦祥士很有信心地表示,华风的目标是建成全国最大的气象新闻素材库和专题片库。
在人才队伍方面,石永怡表示,现在,华风影视信息集团拥有包括气象、计算机、通信、电视工程、影视编导和美工在内近300人的专业技术队伍。
5:4:1分成模式
在此次“联姻会”上,中数传媒总经理沈向军正式宣布:“《中国气象频道》作为数字电视的基本频道将在5月1日正式试播;6月6日正式播出。此次中数传媒和中国气象局携手合作、强强联手,进一步丰富了中央数字付费电视频道的内容资源。”
据其透露,加上此次的《中国气象频道》之后,中数传媒已经集成了1个数字高清付费频道(即《高清影视》频道)、34个数字付费标清频道和1个免费导视频道。
围绕此次《中国气象频道》的运作,中数传媒运营总监董震表示,“将充分利用中数传媒自身资源与平台优势,帮助《中国气象频道》应用新技术、新手段创造性开展全新个性化服务,在具备有线网双向互动点播的先进城市推出天气预报点播业务,通过这项业务把全国各地的气象信息加入进来,为用户提供更及时、更准确、更快捷的气象服务,打造付费电视业务运营新模式。”
在利益分成方面,董震表示,“在初期阶段,仍将采取中数传媒原有的,即网络运营商、节目提供商、集成商5:4:1的分帐商业模式。”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华风气象影视与中央电视台有着长达25年之久的友好合作关系。在华风的发展成长过程中,无论是在业务系统的建设上,还是在电视工程、制作艺术方面都得到了央视的指导和鼎力相助。
“华风的发展离不开这些支持和帮助。由于这样的一种合作和信任的关系,当气象频道方案得到批准,进入实质性运作阶段时,我们自然地就选择了中数。”石永怡表示,为此,双方合作的模式也很明确——按照市场机制,收益分成,利益共享。
“气象专业频道的主要受众就是大众化的,今后,气象频道会采用薄利多销的原则,让气象信息服务低价格地进入每家每户。服务范围也将涉及到交通、旅游、海洋、航空航天等方方面面。”
在其他新媒体领域的规化
“我们愿意跟更多的媒体合作,包括目前一些新兴的媒体。当然是在不违反有关规定的前提下。”这是石永怡日前向记者透露的今后华风集团向其他新媒体领域进军的前提条件。
“我们将和各大网络运营商、电信运营商合作,在网络电视、手机电视上实现数字电视气象频道节目的同步直播。实际上华风和他们的合作从2005年就开始了,目前网络气象电视服务的内容包括:正点天气预报、气象新闻、城市预报、专题片、华风CCTV节目、天气社区等。”石永怡介绍说,即将开播的气象频道是全天候24小时滚动播出,除天气预报、天气实况、天气新闻外,还包括灾害性天气现场直播,以及海量的环境、交通、旅游、演出等相关资讯,为网络和手机电视提供的产品会比现在丰富得多。
朱定真,华风集团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华风集团就是一个气象方面的内容提供商,我们是很希望把内容放在更多、更新的平台上,也让我们生产出来的产品利益最大化。目前,华风在新媒体领域的规化就是成熟一个,我们就推一个。此次,与中数传媒的合作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据其透露,针对网络电视与手机电视,气象频道的节目会被分解成短片、图片、文字、专题等各类型产品及组合,便于人们以更加快捷的方式获取所需信息。“之所以把节目进行分解,二次加工,主要由不同载体的特性来决定的,即使3G网络成熟,3G手机也得到了普及,但作为内容提供商,也不可能照搬式地把内容放在手机电视这个平台上。”
靠互动先行一步
放眼望去,目前,全国各地数字电视内容提供商犹如春笋般涌现出来。而华风集团作为一个新的内容提供商进入数字电视这个全新的平台,提前在网络电视、手机电视等方面的介入,“也是试图在自身业务模式上能有一个全新的突破,并由此,在众多的、各行各业的内容提供商中脱颖而出。”
朱定真的这种担心并不是没有道理。作为普通消费者的杨爽,在听完记者讲述完《中国气象频道》即将开播及其今后的信息提供范围之后,“我现在需要的仅仅是一个很简单的天气预报,我只需要知道明天我该带不带伞、需不需要多穿衣服就足够了!在未来的几年以内,我是不会每月再花8元的代价来购买这种天气预报信息的。”
“另外,相对而言,这种初级的天气预报信息来源对于我来说,也很方便,广播的整点天气预报就很好。实在不行,我还可以通过互联网找到未来两三天的天气预报。”杨爽表示,“最主要的,这些信息都是免费的。”
为了“拉拢”杨爽这类用户群,朱定真正在“互动”两个字下功夫,“比如某地发生了沙尘暴,当地的手机用户和网络用户都可以把他们自己拍摄的现场图片传给我们,数字气象频道的主持人在及时播出灾害情况,屏幕上也可以在适当的位置显示出当地观众用手机现场拍摄的图片或视频,以及网友的留言。”
另外,气象频道需要征集话题,进行收视率、观众满意度调查等,网络和手机也正是两个方便的途径。“由此,可以增强气象频道和观众的互动、观众与观众之间的互动能力。”
朱定真表示,随着网络电视、手机电视等新兴媒体的出现,也将扩大气象频道受众的覆盖面,使人们无论在家中,在办公室,还是在户外,对气象信息的需求都能随时得到满足。
背景资料:
《中国气象频道》是由中国气象局开办,华风气象影视信息集团承办,中央数字电视传媒有限公司负责节目的传输运营和技术保障。《中国气象频道》(China
Weather
TV)以防灾减灾、服务大众为宗旨,是一个全天候提供权威、实用、细分的各类气象信息和其他相关生活服务信息的专业化电视频道。
频道采用非栏目化、整频道打通的播出方式,以10分钟为基本单元,全天高频次滚动播出。天气资讯每天播出144次,内容随时更新,保证观众只要打开电视机,就可以在10分钟内收看到所需的天气预报。频道的资讯将包括:天气预报、气候预测预估及气候变化、空间气象、大气成分及污染、农业气象及生态、环境污染、雷电预警和防护,以及人工影响天气等。遇到重大灾害天气,还将采用现场追踪和演播室专家分析的形式,对事件进行连续直播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