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煮酒论英雄”看三国智慧 (二)
(2012-08-02 14:46:25)
标签:
三国刘备曹操煮酒论英雄争夺天下杂谈 |
分类: 杂谈 |
由“煮酒论英雄”看三国智慧
(二)许田围猎与“衣带诏”
至于当初董国舅为了除曹,为什么会主动联系这位刘皇叔?按照《三国演义》的说法,是因为马腾看到了“许田围猎”时关羽和刘备的异常反应。但这又有了不合逻辑之处,刘备、关羽兄弟在射猎时的异常表现,连马腾那样的粗人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之后董承又主动与刘备联络、结盟,其间来往难免不密,耳目众多的曹操,却偏偏毫无察觉?还兴高采烈地与刘皇叔在“煮酒论英雄”,然后继续被骗,进而竟然放这位“刘英雄”借了兵马去截击袁术?此时的袁公路因为公然自立为帝,逆天行事, 已经被“主持正义”的曹丞相打得如丧家之犬了,真真的是曹操所说的“冢中枯骨”了,随便派个人,就搞定了, 哪里用得着“刘英雄”出马?更何况,这样的举手之劳,便功在汉室的业绩,曹公就这样让与了刘备?就是为了成全刘备的“英雄之名”,让他今后有资本与曹丞相竞争?曹操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厚道了?看起来,要给曹丞相改脸谱了。
还有更不合逻辑之处在于,在这件事情上,一直显得很好骗的曹丞相,“碰巧”刘皇叔一离开,董国舅集团,便全部落网了?结合无数次反曹阴谋的“碰巧”破产,我们不得不问,是那些反曹英雄们太不注重保密?还是,上天过于护佑这个“汉贼曹操”呢?还或者是有其它原因?比如说,多疑的曹操收买了大量耳目,为其监视对手们的动向?
先看一下《三国演义》中的说法吧。董承约会刘备等立盟除曹的起因即是所谓的“衣带诏”,这个“衣带诏”事起曹操“许田围猎”。而按照《三国演义》的说法,这个“许田围猎”从一开始就是曹操布的一个局,就是要看一下各方的“动静”,刘备、关羽的举动,如何可能逃过曹操的耳目呢?
谋士程昱说曹曰:“今明公威名日盛,何不乘此时行王霸之事?”操曰:“朝廷股肱尚多,未可轻动。吾当请天子田猎,以观动静。”(《三国演义》第二十回 曹阿瞒许田打围 董国舅内阁受诏)
果然,不仅刘备兄弟,董承等“朝廷股肱”也有了“动静”。从这份“衣带诏”送出的经过可以清楚地看出来 ,其实董承等人的一举一动,都一直在曹操的监视之中,以至于没出宫门,曹操就到了。但是曹操还是让他们把这份诏书送出来了,为什么?这不是很明显的事吗?
显然,整件事情,除了有关“刘英雄”的部分,曹操出现了选择性的视觉障碍,其它部分,完全在曹丞相的掌控之中。如果这是一部现代电视剧,大家自然会认可这些“碰巧”,不去追究这些不合逻辑之处,“英雄不死”吗! 因为导演就是这样安排的吗! 但这一切出自罗贯中之手,四大名著之一,而且是基于大量史料写成的,许多事件在史料中也有明确记载,这许多年来,便从没有人好奇过,问题出自何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