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有个艾小羊
有个艾小羊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5,276
  • 关注人气:5,46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育也能无耻到如此地步

(2006-03-06 21:58:26)

昨天去朋友家小坐。她说老姐在天津又买了一套房子,按规定可以送一个天津户口,她准备把儿子的户口办过去。我很惊讶地问为什么。她说天津那边考大学录取分数比武汉低多了。我真的差点儿没被她这句话哽死,因为这时,她家四岁半的儿子正在旁边撒野呢。四岁半啊,就在想着为他找一个大学录取分数低的城市安身,中国父母何其伟大,而中国人又活的是如何的累?

一个社会,如果大多数人觉得活的很累,那么一定是由于社会保障机制出了问题,也就是说社会的绝大多数民众没有安全感。为什么没有安全感?因为没有公平的机制,意外因素太多,大家不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中国教育改革的结果是上学成为孩子和父母越来越重的负担。同样一所大学的同一个专业,天津与武汉的录取分数差距可能是一百分。

在武汉流传甚广的故事是一位在北京建筑工地上干活的湖北仙桃籍民工遇见了工地的工程师(北京人),聊天时才发现两人都曾参加过1987年的高考,民工当年的高考分数比工程师高出50分,工程师上了北大,民工却连湖北省录取分数线都没达到。”这个笑话很经典,而所谓经典的含义就在于它在不断重复上演。

复旦大学2005年本科招生中上海本地生源比例占63%,也就是说如果你不幸没能捞个上海户口,复旦梦就濒临破产。如果你所在城市没个像样的大学,你就惨上加惨。不过,如果你老爸老妈有钱或者你是个有钱的老爸老妈,就可以花钱买回一部分的教育公平。天津一所中学前往河南、湖北等地招生,扬言三年后保证孩子上重点大学。然而三年各种费用高达十余万。

中国教育为什么到了如此不公平的地步?我不是经济学家,雾里看花看不懂。作为一个普通公民,我所能想到的只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原因,那就是本来不应该与经济发展直接挂勾的教育收费成了国家及很多个人的摇钱树。他们人为制造各种不公平就是逼着老百姓花钱买个公平。

我们辛辛苦苦交的税去了哪儿?如果能保证所有孩子享受平等的教育,我想我是不介意再多交一点税的。

排除名牌大学的地方保护,排除莫名其妙的分数线地区差异,再排除拿银子砸学校的普遍现象,处于教育链最低层的就是中低收入家庭的孩子,他们大多在农村,每天望着外面的世界以为凭一己之力能够换来晴朗天空,却不知道自己从一生下来就被判归社会最低层,即使付出比别人多十倍八倍的努力也不一定有同样的效果。

社会的完全公平是不可能的,然而如果仅仅是教育,便不公平至此,并且坚持将不公平欲演欲烈,那么大约每个人头上都要加个等级标签了。因为经济因素享受不同规格的教育本无可厚非,有可厚非是社会公平的最底线是什么,有没有一个最底线的公平用来安抚民心?或许,民心根本不用安抚,尤其在教育这件事上,反正中国父母会砸锅卖铁牺牲自己全部来供孩子读书。中国的教育,踩在无数平凡父母含辛茹苦的生命上,向前发展——或向后萎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