麋鹿苑——一座灭绝动物主题公园
(2015-12-22 21:41:56)灭绝,意味永远……
灭绝含义:在灭绝动物名单中,“麋鹿,1900年灭绝于南海子”的字样常常引起人们的疑问,眼下不是有大群活生生的麋鹿吗?怎么能说已经灭绝了呢?可见,有必要把灭绝含义解释一下。
灭绝(EXTINCT)是指当今世界任何地方都没有该种的成员存在时,就认定是灭绝即绝种。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物种等级标准:灭绝(EX)指在过去的50年中未在野外找到的物种,如渡渡鸟。
野生灭绝(EW)指某物种的个体仅被笼养或在人们控制下存活,就可认为是野生灭绝。如麋鹿,自古在华夏大地广有分布,北京南苑不仅是麋鹿这个物种的科学命名地(1865年),而且由于水灾和战祸,这里又成为中国本土上最后一群麋鹿的消失地(1900年),但毕竟还有18头保存于英国乌邦寺,香火未断,所以它们属野生灭绝,类似事例还有普氏野马(1947年)。
灭绝的第三个含义是局部灭绝。墓碑上的“台湾云豹”1972年灭绝,就属于局部灭绝。因为中国大陆及东南亚许多国家和地区仍有云豹,可台湾岛上的云豹却彻底没有了,这就算局部灭绝。例如中国犀牛,1922年灭绝;白臀叶猴,1893年灭绝;赛加羚羊,1950年灭绝,这都指中国境内没有了,但作为一个物种,苏门犀牛在印尼、马来西亚仍有,白臀叶猴在老挝、越南还有,赛加羚羊在哈萨克斯坦还有。
灭绝的第四个含义是亚种灭绝。墓碑上所列的有巴厘虎1937年、西亚虎1980年、爪哇虎1988年、新疆虎1916年,实际上世界上的虎只有一种,繁多的名目都是亚种及亚种以下的分类;类似情况还有狼,狼是一种原产北美及欧亚体型最大的犬科动物,亚种变种很多,墓碑上就有:纽芬兰白狼1911年、德克萨斯灰狼1920年、喀斯喀特棕狼1940年……京北雾灵山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设立与这里是猕猴分布的北限有关,这里曾生息着猕猴的一类:直隶猕猴,可叹80年代后猴迹消失,现在日本猴成为世界分布最北的猿猴了。
最后,由于一些野生动物数量太少,种群过小,遗传变异性丧失,被专家称为“活着的死物种”,它们不仅对生态环境影响甚微,而且连自身的存亡都成问题,例如屈指可数的华南虎,即便归山,对其它群落和成员的影响也是微不足道的,这种情形称“生态灭绝”。
灭绝原由种种:
(一)生境丧失、退化与破碎
人类能在短期内把山头削平、令河流改道,百年内使全球森林减少50%,这种毁灭性的干预导致的环境突变,使许多物种失去相依为命、赖以为生的家——生态环境,沦落到灭绝的境地,而且这种事态仍在持续着。
在濒临灭绝的脊椎动物中,有67%的物种遭受生境丧失、退化与破碎的威胁。世界上61个热带国家中,已有49个国家的半壁江山失去野生环境,森林被砍伐、湿地被排干、草原被翻垦、珊瑚遭毁坏……亚洲尤为严重,孟加拉94%、香港97%、斯里兰卡83%、印度80%的野生生境已不复存在。俗话说:树倒猢狲散,如果森林没有了,林栖的猴子与许多动物当然无“家”可归,“生态”一词原本就是来源于希腊文ECO即“家”、“住所”之意。
灭绝物种中,迁徒能力差的两栖爬行类及岛屿上无处迁徙的种类更为明显,马达加斯加岛上的物种有85%为特有种,狐猴类就有60多种,1500年前人类登岛后,90%的原始森林消失,狐猴类动物仅剩下28种(包括神秘的、体大如猫的指猴)。大陆生境的片断化、岛屿化是近百年来日趋严重的事件,这不仅限制了动物的扩散、采食、繁殖,还增加了生存的威胁,当某动物从甲地向乙地迁移时,被发现、被消灭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了。目前我国计划为大熊猫建设绿色走廊,就是为了解决这个矛盾。
(二)过度开发
在濒临灭绝的脊椎动物中,有37%的物种是受到过度开发的威胁,许多野生动物因被作为“皮可穿、毛可用、肉可食、器官可入药”的开发利用对象而遭灭顶之灾。象牙、犀牛角、虎皮、熊胆、鸟的羽毛、海龟的蛋、海豹的油、藏羚绒……更多更多的是野生动物的肉,无不成为人类待价而沽的商品,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大千世界,竟然成了秋风秋雨愁煞人的大屠宰场。大肆捕杀地球上最大的动物——鲸,就是为了食用鲸油和生产宠物食品;惨忍地捕鲨——这种已进化4亿年之久的软骨鱼类,割鳍后抛弃,只是为品尝鱼翅这道所谓的美食。人类啊,正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利益(时尚、炫耀、取乐、口腹之欲),而去剥夺野生动物的根本利益(失去生命、甚至遭受灭族灭种之灾),暴殄天物,伤天害理!
对野生物种的商业性获取,其结果是“商业性灭绝”。目前,全球每年的野生动物黑市交易额都在100亿美元以上,与军火、毒品并驾齐驱,销蚀着人类的良心,加重着世界的罪孽
(三)盲目引种
人类盲目引种对濒危、稀有脊椎动物的威胁程度达19%,对岛屿物种则是致命的。公元400年,波利尼西亚人进入夏威夷,带来鼠、犬、猪,使该地半数的鸟类(达44种)灭绝了。1778年,欧洲人又带来了猫、马、牛、山羊、新种类的鼠及鸟,加上砍伐森林、开垦土地,又使17种本地特有的鸟灭绝了。人们引进猫鼬是为了对付从前错误引入的鼠类,不料,却将岛上不会飞的秧鸡吃绝了。
十五世纪欧洲人相继进入毛里求斯,1507年葡萄牙人,1598年荷兰人都把这里作为航海的中转站,同时随意引入了猴和猪,8种爬行动物,19种本地鸟先后灭绝了,特别是渡渡鸟。在新西兰斯蒂芬岛,有一种该岛特有的异鹩,由于灯塔看守人带来一只猫,这位捕食者竟将岛上的全部异鹩消灭了,1894年,斯蒂芬异鹩灭绝,是一只动物灭绝了一种物种。
(四)环境污染
灭绝恶果的警钟长鸣
由于作为地球上绝对优势种群的人类对自然事物的蛮横干涉,在生境破坏、过度开发、盲目引种、环境污染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野生物种大量走向灭绝,一些大型脊椎动物被记录了下来,1600年以来共计720种动物灭绝了。而未被记录的灭绝物种,特别是无脊椎动物,则要多得多。无齿海牛是在被发现27年后便遭灭绝(1854年于白令海峡)。更多的物种尚未被我们认知,便默默逝去了。为此,我们将立起一座无字碑,为不为人知的灭绝者哀悼。
自然界的芸芸众生历经千万年的演变、进化,各得其所、各司其职,在生物圈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过程中都发挥着不同作用、扮演着自己的角色,所谓“天生我材必有用”,任何一个物种的非正常灭绝,对我们来说,都是无可挽回的损失。一个物种的消失,至少意味着一座复杂的、独特的基因库的毁灭,相当于我们的子孙又少了一种可供选用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