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华夏地理
华夏地理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52
  • 关注人气:9,25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碧溪天堂

(2015-04-13 11:42:38)
标签:

佛学

撰文·摄影:李翀

http://s6/mw690/001k9BnJzy6RxDb4xAVe5&690
靠近营地的哈瓦苏瀑布。2008年大洪水之后,这条瀑布的宽度和高度均有所缩小。当地还有数条瀑布,不仅水质纯清,更是景色秀丽。

  美国大峡谷名满天下,但要论居住其间的印第安部落,则知者甚少。这里存在着怎样的鲜活文明?他们有着怎样的世代延续?和大峡谷之间又存在着怎样的关联?这一切直到我探访了靠近大峡谷南缘壁崖的印第安人部落领地哈瓦苏派(Havasupai)之后,才开始眉目清晰起来。

  哈瓦苏派印第安人保留地位于大峡谷国家公园的西南角,占地1850平方公里。然而,这里却是美国最闭塞的一个还在用骡队通邮的偏远部落。在各个保留地内生存的印第安人部落中,哈瓦苏派绝对称得上人口稀少,仅600 余人。
而与其东部相邻的纳瓦霍印第安人保留地内的族人,人数已超过17 万(2010 年数据)。

  被美国联邦政府认可的印第安人保留地存有324 个(2010 年数据),集中在加利福尼亚州、俄克拉荷马州和亚利桑那州。印第安人总人口数520 余万,但其中的百分之八十如今都选择在保留地之外居住。

  已经生活在这片土地上至少800 年的哈瓦苏派人有着自己的语言,他们称呼自己为“havsuw Baaj”,翻译成中文就是碧溪人。这个称谓倒也恰当,因为他们守护着哈瓦苏溪水。这条碧溪不仅是当地人的生命之泉,也成就了他们引以为傲的峡谷瀑布。

http://s3/mw690/001k9BnJzy6RxDcuYdY02&690
布瑞德尔韦伊矿遗址坐落在哈瓦苏瀑布东侧的卡本纳特峡谷内,乔希在此发现比普通石头重的方铅矿渣。

       初识真面目
  清晨6 时,凤凰城的天空,晨曦还在与深蓝的暮色缠斗,我们一行人便睡眼惺忪地坐上了开往哈瓦苏派的小客车。包括我这唯一东方面孔在内的10人队伍里,只有盖瑞和乔希两个充满活力的导游讲个不停。盖瑞,头发发白,40多岁,英俊高挑;乔希,不到30 岁,个子小小的。

  7 点半左右,太阳缓缓升起,窗外的世界被染得一片金黄。云层如山,山在云间,近处枯黄的草原为牛群默默地供给着食料。

  从凤凰城向北,很快就进入索诺拉荒漠。这块占地约31万平方公里的荒漠因其得天独厚的双雨季模式而与众不同。沿着I40 公路和旧66公路向西北行驶3 个小时后,再向东北沿着可以看到羚羊的印第安18号公路开上约90公里,这才来到通往哈瓦苏派的起点——瓦拉派山顶。哈瓦苏派人牵着马和骡子早已恭候多时。我们一行人瑟瑟缩缩地在风中站在崖边,望着眼前开阔的峡谷平原和对面那堵巨大的“岩墙”,无不惊叹。我瞥了一眼领路人,为防风沙,他用头巾将自己包裹严实,举止中露出一丝高傲。

  “现在是下午1点,我们就要开始16公里的徒步了。注意跟上,不要乱走,确保你不会死在终点之前。”乔希的玩笑透着一丝严肃。

  进出大峡谷并非只有这条被称为“瓦拉派30号小路”的徒步路线,但眼下的这条路,早已成了哈瓦苏派近百年来与外界连接的命脉。“你别看这条路只能走马队和步行,它的一部分可是1902年大峡谷金铂公司花了7万多美金从山顶铺的运矿路!”盖瑞一边小心地挪动步子,一边大声说。

http://s3/mw690/001k9BnJzy6RxDefWVk12&690
两条大石柱是当地有名的“威格力瓦”,一个代表男性、一个代表女性,被奉为村庄的守护神。

http://s9/mw690/001k9BnJzy6RxDfD5dS08&690
苏派村落的小商店供应着各种西式食品,虽然不甚丰富,倒也琳琅满目,收银员是当地的年轻女孩。

  道路渐渐狭窄,蜿蜒曲折向北一路而下。从海拔1585米的崖顶直到海拔900多米的哈瓦苏派中心村落“苏派”,一路上我们阅遍了大约2.5 亿年前代表近海浅水环境的灰色砂质石灰岩、代表当时河流发育环境并有大型交错层理的石英砂岩、代表近3 亿年前近海沼泽的红色与褐色页岩,以及大约3.2亿年前代表浅海环境的深红色石灰岩。

  到达苏派附近时,天色已暗,峡谷底部平地闪现在眼前的黄色杨树群让我仿佛回到了北京的郊外。顺着溪水穿过树林,来到一片开阔明朗的山谷,这里就是哈瓦苏派最中心的村落所在地。四面峭壁之下,木质平房稀疏地散落开来。村口硕大的跑马场似乎在向所有过客炫耀着哈瓦苏派人最擅长的技能。“这是我们每年8 月举行‘桃子节’的地方,以前是为了冬天去高原过冬做准备,现在就是唱唱歌跳跳舞。”一位哈瓦苏派人介绍说。看着零星的几匹马驹在悠闲地休憩,我只能任由自己想象一番盛大节日的热闹场景了。

  不远处,两行棉白杨勾勒出村子里唯一一条主路。每一户哈瓦苏人家庭都有用木篱或铁丝围起不小的院落,屋内偶尔传出的对话,转眼跌落在散满儿童玩具的小院里。运输行装的马队悠哉地来来往往,略显福态的女人拿着文件夹核对着游客的信息。夕阳下,穿着厚衣服憨态可掬的儿童三三两两,透露出与他们年龄不相称的成熟。

  乔希从背后突然拍了我一下,顺手指向西边悬崖两个直立的圆柱形巨岩问我:“看到没?这两个大石柱就是这里有名的‘Wii gl’iiva’,一个男、一个女,是村庄的守护神。”

  夜幕低垂,村庄里的咖啡厅、商店、旅客子没有路灯,一切都显得那么与世无争。我们拿起手电摸黑走向几公里外的露营地,听着身边的瀑布声响,不由内心激动,默祷着黎明来临。中心和邮局,职员看似随时可以下班。整个村子没有路灯,一切都显得那么与世无争。我们拿起手电摸黑走向几公里外的露营地,听着身边的瀑布声响,不由内心激动,默祷着黎明来临。

http://s10/mw690/001k9BnJzy6RxDh3Lqpf9&690
苏派教堂由石头砌成,造型独特。1948年,直升机空降安置了这个军队仓库的半拱式活动房屋后,教堂顶成为当地的地标。

http://s7/mw690/001k9BnJzy6RxDhMBiC86&690
隆尼·玛那卡加是当地人,他正在为村落里的老人准备过冬烧火取暖的柴禾。

http://s1/mw690/001k9BnJzy6RxDjKB7q00&690
哈瓦苏派人赶着马(骡)队将物资从峡谷深处运至山顶。16公里的崎岖山路,他们每天都需要往来数回。

(欲知完整故事,请阅读《华夏地理》2015年4月号)

原文链接:http://www.nationalgeographic.com.cn/magazine/2015/04/692.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