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马街书会
(2014-10-10 14:11:30)
标签:
马街书会艺人书会宝丰县正月 |
分类: 杂志内容 |
撰文:陆梓欣
摄影:王庆祥
http://s15/mw690/001k9BnJzy6MHCgYDLM4e&690
一张方桌、一条板凳,算是设棚表演。
http://s6/mw690/001k9BnJzy6MHChFuCh85&690
马街书会艺人表演十分随意,随便找个地方一站拉起弦子,打起简板就开始说书。
农历正月十三早晨,河南宝丰县马街书会一座戏台下,一群老人翘首以盼,一年一度的“对戏”比赛就要开始了。早早来到曲剧戏台前的潭大爷说:“我昨天来看了一天的戏,唱曲剧的这边唱得好,明显看的人多,你看,戏没开始,来的人就都到这边了。”上午10点钟,观众已将两个戏台围得里三层外三层,尤其是曲剧戏台前,自然地形成了阶梯状的“剧场”,前几排的人坐在小板凳上,后面的站着,最后面的站在三轮车上或凳子上,错落有致。
这一天,马街书会以200多个说书棚、1000余名艺人、10万人次观众的规模,获得“世界最大规模的民间曲艺大会”的纪录认证。然而,如此盛况并不能让艺人们兴奋起来。“爱听书的还是越来越少,想学书唱书的更少。别看今年这么热闹,都是政府‘托着’,过几年你再来看,不一定是啥样子呢”,艺人的担忧不无根据。近年来,参会艺人不断减少,最少时不足500人;过去外地艺人到马街献艺,会得到村民自发接待,然而2013年只有一家自发招待艺人——随着许多传统习俗的消失,延续千年的马街书会也面临着消亡的危机。
马街书会又称“十三会”,每年农历正月十一至十三日,河南省宝丰县城南15里马街村,上千民间说唱艺人在村外小河旁冬麦田里会书、竞书、唱书、卖书,成千上万听众冒严寒、踏黄尘留连忘返。马街村内有建于元延裕二年(1315)的广严禅寺碑,碑文记载:“宝丰县治南拾里有居民所聚之地曰马渡店”,这表明700年前,马街一带已经有村落马渡店了。
马街书会的起源众说纷纭。有说是为纪念火神阏伯而兴起的;有说为纪念一个叫张舒的官员;宝丰县三弦书老艺人杨连成说,相传元朝时马街村有叫马德平的说书艺人,艺辈很高,他不仅说书技艺精湛,而且人品高尚,桃李满天下,后来在正月十三仙逝,徒弟们都来说书悼念,并许愿要每年正月十三都来唱一天书。就这样年复一年相沿成马街书会。新编《宝丰县志》记载“:
崇祯十三年(1643)李自成败,时总镇高某委孔某知宝丰县事,因城中绝烟,饿甚逃去。但荒乱过后,有人烟即有书会……”,由此可以大体推定,马街书会在1643年就存在并有一定影响。
书会一词滥觞于宋代,与城市里的大众娱乐场所瓦舍、勾栏同步出现,但是从马街书会的方式看,与宋元书会不同,根据民间传说和当地建于元延裕二年的广严禅寺和不知初建年月的火神庙推测,书会应该与庙会有密切关系,可能是赛社活动的产物。
说书艺人大部分来自河南省境内的各县市,也有少数来自河北、山东、山西、安徽、湖北、陕西、四川、江苏、上海等地。书会以河南坠子、三弦、大鼓书为主,百分之八十的艺人要说唱河南坠子;三弦书、大调曲子、大鼓书、评书、徐州琴书、道情、湖北渔鼓、凤阳花鼓、四川清音、山东快书、陕西快板等也时常出现在马街书会。
“青山相伴绿水长,玉柱顶天把口张”,来自太康县67岁的大鼓艺人王录中,用字谜介绍自己的名字。王录中16岁便跟随父亲学习坠子、大鼓、山东琴书,会五六部大书,其中《七剑八侠十六义》等书鲜有人全听过、濒临失传。马街书会上像王录中这样的老艺人不少,来这里的艺人一半是以说书为生的艺人,另一半是职业曲艺艺人和偶尔来书会说唱的曲艺爱好者。1995年已是82岁高龄的京韵大鼓表演艺术家骆玉笙专程“赶”马街书会,评书表演艺术家刘兰芳,曾在1981年1996年期间四进马街。
参加书会的艺人们一般在正月十一日前就到了马街或其周边村落,多数艺人在村民家中落住。马街及周边的村民至今还保持着旧时侠义气,远道而来的艺人造访一进门定会对其道声“回来了”,这样一见面大家就消去了许多生分,然后将艺人所携行李收存好,安排吃住并分文不取,艺人也像回到了家一样,摆摊就唱,不收书钱。马街村张满堂没统计过他家招待过多少艺人,但令他记忆很深的是,有一年在他家的艺人,一共吃掉了320斤蒸馍。现在老张担心的是,来赶书会的艺人越来越少了。
书会的会址设在马街村北应河岸边火神庙周围的麦田里,占地面积约四百余亩。每年一到正月十三会期,宝丰县及周边郊、鲁山、临汝等县境内各村镇的群众就如同潮水般涌到这里,简板声、琴弦声、说唱声使这个冬日沉寂的麦田变成了喧嚣的舞台。据统计每年都约有逾十万众的参会人数,成百上千的说书艺人汇集在这里摆擂表演。多数艺人的表演十分随意,把弦子系在腰间,随便找个地方一站拉起弦子,打起简板就开始说书;讲究一点的艺人从村民那里借来一张方桌、一条板凳,算是设棚表演。
(欲知完整故事,请阅读《华夏地理》2014年10月号)
原文链接:http://www.nationalgeographic.com.cn/the_magazine/main_themes/8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