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井离乡繁华梦

标签:
文化 |
分类: 杂志内容 |
撰文:辛西娅·戈尼 Cynthia Gorney
摄影:约纳斯·本迪克森 Jonas Bendiksen
翻译:王晓波

在迪拜的外籍打工者托起留守故乡的亲人照片。

工人们在打扫一处建筑工地,背景中,世界最高的建筑——哈利法塔如刺刀般挺立。这些劳动者大多来自巴基斯坦和印度。

在丽思卡尔顿五星级酒店,这名“泳池大使”每天的工作职责就是服侍需要饮品的游泳者。他是一名刚到迪拜不久的临时工,来自加纳。
欣赏本专辑更多精彩图片 >>
阿联酋的正午时分是菲律宾的下午四点,这意味着特蕾莎·克鲁兹家的老大老二该已放学,回到了抚养他们的姨妈家里。特蕾莎住在迪拜——阿联酋人口最多的城市,离菲律宾6900公里远。她39岁,在迪拜一座豪光闪烁的大型商场某分区做服装店售货员。她的职责包括展平衣物、打单收款、整理单据,以及在客人进店时微笑。她每周站着上六天班,周五休息。
所以星期五中午是特蕾莎定好的时间,她要在此时与11岁的女儿和8岁的儿子见面。而由于她在外国打工——身为时下成百上千万远离祖国求职、寄钱回家的打工大军之一员——她以海外劳工的现代方式来实施这次见面:拖一只塑料矮凳到电脑前。电脑装在一套刨花板桌具里,照着她与其他四人合用的卧室。她登录Facebook,点了视屏聊天按钮,躬身贴近屏幕,等待。
我第一次陪她一起等时,她大中午还穿着睡衣裤和布偶棉拖。与她共处一室的有丈夫路易斯,和她一样已离开菲律宾多年;两个最小的孩子,一个三岁,一个还没断奶;剩下一个常常换,是受克鲁兹夫妇所托、在他们上班时来看护孩子的。(本文没有用他们的真名,以使这家人免受潜在的烦扰。)这个月的保姆是个年轻的菲律宾女子,此前因为受不了一户本地雇主的糟糕对待跑了出来,偷偷到克鲁兹家托身,在全家人的床垫与卧室门之间挤了张钢丝床。小婴儿正在长牙,脾气很大,特蕾莎把他抱在大腿上哄着,两眼盯紧电脑。
屏幕上终于有张脸显示出来,却是她妹妹,俩孩子的姨妈。孩子们还没回家,妹妹说。她也不知道跑哪儿去了。“吃完饭再打吧。”她用塔加洛语说,然后就退出了。
特蕾莎的肩膀耷拉下来。她转到女儿的主页,看见状态是“与人交往中”,吓了一跳。“也许她是说着玩儿的。”特蕾莎说。女儿的喜爱列表中有贾斯汀·比伯,还有美剧《欢乐合唱团》。她还关注了一个有许多成员的Facebook小组,里面的人都有个相同之处:家里有人在国外打工。那些大人们认定,要想达成身为一名称职父母所应提供的条件——付课本费、奉养老人、让孩子有一天能上大学——唯有走背井离乡打工这条路了。
我和特蕾莎在迪拜结识后相处了不少日子,只有一次见到她情绪失控。那次她聊起十年前在菲律宾的一个晚上,她站在自家门外,看着街道上每一户人家挂的圣诞彩灯:每一户都有,除了她家。“我们一无所有。”她说。脸上突然一阵抽搐,她哭了起来。
(欲知完整故事,请阅读《华夏地理》2014年1月号)
原文链接:http://www.ngmchina.com.cn/web/?action-viewnews-itemid-206395
摄影:约纳斯·本迪克森 Jonas Bendiksen
翻译:王晓波

在迪拜的外籍打工者托起留守故乡的亲人照片。

工人们在打扫一处建筑工地,背景中,世界最高的建筑——哈利法塔如刺刀般挺立。这些劳动者大多来自巴基斯坦和印度。

在丽思卡尔顿五星级酒店,这名“泳池大使”每天的工作职责就是服侍需要饮品的游泳者。他是一名刚到迪拜不久的临时工,来自加纳。
欣赏本专辑更多精彩图片 >>
阿联酋的正午时分是菲律宾的下午四点,这意味着特蕾莎·克鲁兹家的老大老二该已放学,回到了抚养他们的姨妈家里。特蕾莎住在迪拜——阿联酋人口最多的城市,离菲律宾6900公里远。她39岁,在迪拜一座豪光闪烁的大型商场某分区做服装店售货员。她的职责包括展平衣物、打单收款、整理单据,以及在客人进店时微笑。她每周站着上六天班,周五休息。
所以星期五中午是特蕾莎定好的时间,她要在此时与11岁的女儿和8岁的儿子见面。而由于她在外国打工——身为时下成百上千万远离祖国求职、寄钱回家的打工大军之一员——她以海外劳工的现代方式来实施这次见面:拖一只塑料矮凳到电脑前。电脑装在一套刨花板桌具里,照着她与其他四人合用的卧室。她登录Facebook,点了视屏聊天按钮,躬身贴近屏幕,等待。
我第一次陪她一起等时,她大中午还穿着睡衣裤和布偶棉拖。与她共处一室的有丈夫路易斯,和她一样已离开菲律宾多年;两个最小的孩子,一个三岁,一个还没断奶;剩下一个常常换,是受克鲁兹夫妇所托、在他们上班时来看护孩子的。(本文没有用他们的真名,以使这家人免受潜在的烦扰。)这个月的保姆是个年轻的菲律宾女子,此前因为受不了一户本地雇主的糟糕对待跑了出来,偷偷到克鲁兹家托身,在全家人的床垫与卧室门之间挤了张钢丝床。小婴儿正在长牙,脾气很大,特蕾莎把他抱在大腿上哄着,两眼盯紧电脑。
屏幕上终于有张脸显示出来,却是她妹妹,俩孩子的姨妈。孩子们还没回家,妹妹说。她也不知道跑哪儿去了。“吃完饭再打吧。”她用塔加洛语说,然后就退出了。
特蕾莎的肩膀耷拉下来。她转到女儿的主页,看见状态是“与人交往中”,吓了一跳。“也许她是说着玩儿的。”特蕾莎说。女儿的喜爱列表中有贾斯汀·比伯,还有美剧《欢乐合唱团》。她还关注了一个有许多成员的Facebook小组,里面的人都有个相同之处:家里有人在国外打工。那些大人们认定,要想达成身为一名称职父母所应提供的条件——付课本费、奉养老人、让孩子有一天能上大学——唯有走背井离乡打工这条路了。
我和特蕾莎在迪拜结识后相处了不少日子,只有一次见到她情绪失控。那次她聊起十年前在菲律宾的一个晚上,她站在自家门外,看着街道上每一户人家挂的圣诞彩灯:每一户都有,除了她家。“我们一无所有。”她说。脸上突然一阵抽搐,她哭了起来。
(欲知完整故事,请阅读《华夏地理》2014年1月号)
原文链接:http://www.ngmchina.com.cn/web/?action-viewnews-itemid-206395
前一篇:勇攀奇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