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保护 濒危物种的方舟

(2013-10-24 10:36:06)
标签:

文化

分类: 杂志内容
摄影:乔尔·萨尔托雷 Joel Sartore
  到2100年,地球上的半数物种都可能走向无法挽回的灭绝,我不能袖手旁观。这就是“影像方舟”专题背后的设想:让大众能够直视这些动物的眼睛,从而涌起关怀,抓紧仅余的时间拯救它们。我的目标就是在时间用尽之前尽量多拍摄全世界的圈养物种。我已拍过约3000种,这只能算是个开头。我主要在动物园和水族馆工作,它们是今日动物王国的掌管者。要不是这些场所在圈养繁殖方面的伟大努力,许多物种已灭绝了。以纯黑或纯白为背景的工作室风格肖像消除了高下之分:乌龟和犀牛显得同等重要。摄影的力量在于它能够真正冻结时间。即使在我离开人世之后很久,这些照片还会为挽救物种而不断发挥效力。世上没有比这更重要的任务了,因为我们不能愚蠢地认为在放任野生动物死绝之后,自己还能安然无恙。我永远不想见到那样的世界。

撰文:伊丽莎白· 科尔伯特 Elizabeth Kolbert 
翻译:刘珺
保护 <wbr>濒危物种的方舟
  迈克尔·尼科尔斯 肯尼亚戴维·谢尔德里克野生动物基金会 2011年
  一只小象在内罗毕的育儿所中休息,它的妈妈被盗猎者杀死了。拍摄濒危野生动物的照片,从而呼吁人们采取行动, 是尼科尔斯的热情所在。在加蓬建立国家公园系统的过程中,尼科尔斯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保护 <wbr>濒危物种的方舟
  保罗·尼克伦 南极洲 2006年
  “这头豹海豹抓到一只活的小企鹅,我原以为它会叼着猎物逃跑,但它却把猎物掉在了我的镜头上。” 尼克伦说。由于这种攻击性很强的动物会吃掉它们在变幻无常的冰雪世界中找到的任何食物, 所以科学家通过它们的饮食去衡量全球变暖引发的变化。
保护 <wbr>濒危物种的方舟
  吉姆·勃兰登堡 加拿大埃尔斯米尔岛 1987年
  一头北极狼在浮冰间跳跃,在它的偏远王国的边界上巡逻。这里位于北纬7 5 ° 以北, 与世隔绝的地理位置让北极狼免于面临正威胁其他灰狼亚种的问题,如捕猎行为和栖息地的丧失。

  泰里·罗思博士套上蓝大褂,将棕色长发盘起,右手戴上一只光亮的塑胶长手套:套住小臂,拉过肘部,几乎延伸到肩膀。患者体重680公斤,是头名叫“苏吉”的犀牛,已被安置在狭窄的隔栏中。同事正将桶中的苹果片喂给苏吉,而罗思戴上第二层手套,抓起一个类似电子游戏手柄的工具,然后将手臂深深探入了它的直肠。
  两天前,美国辛辛那提动物园、濒危野生动物保育研究中心的主任罗思曾尝试让苏吉——2004 年出生于园内的苏门答腊犀牛——人工受孕。当时,罗思戴着同样长及肩部的手套进行操作,将一条又长又细的管子穿引过苏吉错综交叠的子宫颈。根据罗思的记录,苏吉在这一过程中“表现很好”。现在该做超声波复查了。在苏吉庞大臀部附近支起的电脑屏幕上,显示出花点状的粗糙图像。罗思先定位到犀牛的膀胱(它在屏幕上呈深色泡状),然后继续检查。在做人工受孕时,苏吉右侧卵巢中的一枚卵子似乎即将排出。如果它确曾排卵,就有机会在这次发情周期中受孕。然而卵子还在原处,留在罗思上次看到它的地方,仍是一团灰影中的那个黑色圆圈。
  “苏吉没排卵。”罗思对几名前来协助超声波检查的饲养员宣告了消息。大家同声叹息。罗思显然也很失望,但立即就开始为苏吉的下一次周期作准备。
  如果你觉得为犀牛做超声波检查有些夸张,想想这个吧:当辛辛那提动物园在1875年开门迎客时,可能有多达百万头苏门答腊犀牛在从不丹到婆罗洲的森林中悠游;而今天,全世界大概只有不到一百头。其中的三头——苏吉和它的两个兄弟,哈拉潘和安达拉斯,都出生于辛辛那提。六年前,动物园将安达拉斯送返苏门答腊,它随后成为外港巴斯国家公园一头小犀牛的父亲。如果这一物种能够幸存,罗思十六年来为圈养动物收集血样、测试激素、做超声波检查的努力功不可没。
  有越来越多的物种正以苏门答腊犀牛的方式获救而免于灭绝。随着荒野环境的萎缩,动物园越发被当做现代的诺亚方舟而寄予厚望:它们是对抗灭绝洪流的最后避难所。
  人类对珍禽异兽的搜罗已有数千年历史,早在公元前15世纪,古埃及屈指可数的女法老之一哈特谢普苏特就拥有由猿猴、豹、长颈鹿组成的兽群。但动物园的概念及实体是近代的产物。
美国首个动物学会创建于1859年的费城,目标是打造比当时流行的动物巡展和城市兽园更宏伟、更有教育意义的场所。这一计划被南北战争耽搁,致使费城动物园又过了15年才开张。辛辛那提动物园和克利夫兰动物园紧随其后。
  美国的动物园很早就参与了动物保育工作。辛辛那提动物园在19世纪末曾尝试繁育数量骤减的旅鸽,尽管未能成功。(一只名叫“玛莎”的旅鸽被认为是该物种的最后成员,于1914年逝于园内,它曾经的住所现已成为纪念馆。)20世纪早期,一次统计显示北美仅存325头野牛,于是布朗克斯动物园启动了圈养繁殖项目,协助拯救了这一物种。但动物园的资金要门票来赚,而能吸引大众的动物并不一定是最需要帮助的物种。
  芝加哥动物学会保育生物学家罗伯特·莱西说,动物园需要作出一些非常困难的取舍抉择。“是该养活少数几头毛茸茸的大家伙,指望它们吸引观众,还是集中力量拯救小型动物,它们虽难以博得大众欢心,但用同样资金可以拯救的数量要大得多。”
  还有人说,21世纪的物种情况变得如此紧迫,动物园将不得不彻底重新考虑自己的使命。为什么要将任何资源用在那些本就过得不错的物种身上?
  “有人会说人们来动物园只想看这种那种常规主打动物,我认为这种说法有点逃避责任。”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物种存续委员会下属的保育繁殖专家组主席阿尼·拜尔斯说,“很多物种现在需要的正是动物园所能提供的专门技术。我希望看到这样的趋势:动物园逐渐淘汰那些不需要特殊照顾的物种,而把空间留给真正需要救助的。
  有些动物由于美国动物园在圈养繁殖方面的努力而得以存续,其中包括阿拉伯大羚羊、黑脚貂、红狼、关岛秧鸡,以及可能最具知名度的加州秃鹫。1982年,加州秃鹫的种群数量缩减到仅22头。很快,野外剩余的每头秃鹫都被捕捉并送往洛杉矶动物园和圣迭戈动物园。尽管后来将繁育的新鸟放归时困难重重——比如园方人员发现它们需要经过训练才能避免在电线上触电而死——现在已经有超过200头加州秃鹫在野外生存了。
  由于这类项目常常耗资不菲(推动秃鹫回归的机构每年投入的资金可达200万美元),它们通常由大城市里的大型动物园主持,但规模较小的动物园也越来越多地加入其中。伊利诺伊州布卢明顿市的米勒帕克动物园是美国最小的获得认证的动物园之一,占地仅1.6公顷。但它已经成功地繁育了红狼,并正在探索一种濒危松鼠亚种——格雷厄姆山红松鼠的繁育方法。
  “它体型很小,不需要多大空间。”园长杰伊·泰茨劳夫说,“一位饲养员跟我说,‘要是我们能成为最先繁育这个物种的动物园,那不是很棒吗?’”
  目前,世界上面临最大危机的动物族类很可能是两栖纲。编制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的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指出,全球超过三分之一的蛙、蟾蜍以及真螈物种有着灭绝之虞。对人们来说,两栖类动物的魅力比神采平平的秃鹫和红狼还不如,显然更无法和熊猫、狮子等动物园明星相比,而后两种动物在野外还未迫近灭绝。但小也有小的好处。例如,一些两栖类整个种群所需的繁育空间可能还比不上一头像苏吉那样的700公斤重的犀牛。
  “照管一个物种所有幸存成员的一半,这是一种非凡的职责。”国际野生动物保护学会旗下布朗克斯动物园的园长吉姆·布雷赫尼说。他此刻所在的地方是曾经的动物园兽医院旧址,现已成为一流的先进繁育基地,里面一层层摞着基汉西喷雾蟾蜍的养殖箱。这些黄色两栖动物的大小和四分之一美元硬币(直径约2.5厘米)差不多。布雷赫尼说话的样子就像个刚经历过儿女难产的新晋父亲,骄傲而欣慰异常。
  (欲知完整故事,请阅读《华夏地理》2013年10月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视觉地球村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