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海平面上升

(2013-09-23 10:48:08)
标签:

文化

分类: 杂志内容
撰文:蒂姆•福尔杰 TIM FOLGER
摄影:乔治•斯坦梅茨 GEORGE STEINMETZ
翻译:王晓波
海平面上升
  超级风暴“桑迪”使得新泽西州的海滩平均缩窄了9米。在这个名为“海滨高地”的行政区内,风浪把原本位于过山车下方的码头都冲走了。Stephen WilkeS
海平面上升
  黑暗都市
  在曼哈顿,“桑迪”的风暴潮摧毁了当地电力公司的一座变电站,使得中城以南的市区一片漆黑。有些私人持有的发电机提供了少许光线,发出蓝光的新世贸中心大厦也在其中。该建筑底部位置的海拔高度约为1 米。IWAN BAAN,REPORTAGE BY GETTY IMAGES
海平面上升
  一条橙色的喷涂线跨过这座不幸的房子以及罗布·布雷德伍德——弗吉尼亚州切萨皮克紧急灾情管理处的工作人员——标示着此处社区常见的洪水水位。“用不着大风暴,”布雷德伍德说,“只消一场大雨或是涨潮时的合适风向就能让水淹到这里。”Mark Thiessen, NGM Staff

  当飓风“桑迪”在去年10月29日拧身扑向美国东北海岸时,它已然残虐了加勒比海的几个国家,夺去了数十人的生命。面对有史以来大西洋上酝酿生成的最大风暴,纽约等城市下达了让低洼地区的民众强制撤离的命令。并不是每个人都听从了。那些选择留下来捱过飓风的人们看到了一段“未来预告片”:变暖的世界终将迎来无情上涨的大海。
  时年43岁的雕塑家、冲浪达人布兰登•德莱奥住在罗卡韦半岛——从长岛西端伸出的狭长沙洲,首尾相距18公里,住户密集。前一年飓风“艾琳”来袭时,德莱奥与许多邻人一样躲在家里安然度过。“有关部门通知说,这次风暴带来的潮涌会更厉害,我听了也没当回事。”他说。但刚过不久,这份淡定就被吹飞了。
  半岛南岸海滩的街对面有栋三层小楼,德莱奥在二楼租了套公寓。那天下午三点半,他走出家门,浪涛正在拍打沿岸9公里长的木板步道。“那时海水已开始漫过步道了。”他说,“我心想,哇,离高潮还有四个半小时,就已经这样了。十分钟内,海水可能向街道逼近了3米。”
  回到公寓,德莱奥和邻居达维娜•格林斯维丘斯一起观望大海,风卷起雨点,敲打着客厅的滑动式玻璃门。房东怕屋子淹水,已切断了供电。光线越来越暗,这时,格林斯维丘斯看到了令人心惊的事情。“我觉得木板道刚才动了一下。”她说。几分钟后,又一个浪头扑过,把步道顶了起来。它开始断裂。木板道断下了三大截,乘着海浪撞上德莱奥公寓前的两棵松树。街道已变成一条水深三尺的河,一浪又一浪的海水泼上半岛。汽车开始在打旋的水流中浮动,发出凄厉的警报,加入风声、浪涛声和木碎声的杂乱交响。一辆载浮载沉的红色Mini Cooper闪着前灯,被院子里的一棵松树卡住。西边的天空好像被烟花点亮一般——半岛末端附近的“轻风角”社区有多台变压器爆炸,一夜间烧毁了上百座住宅。
  前院的树木拯救了德莱奥住的小楼,也许还包括里面每一个人的生命——德莱奥、格林斯维丘斯以及住在楼下公寓里的两位大妈。“我们根本出不去。”德莱奥说,“家里放着六个冲浪板,我心想,要是大水冲破房子,我就尽量安排大家趴在冲浪板上,沿街逃往高处。但如果我们当时被逼到水里,只怕很不妙。”
  半睡半醒地过了一夜,德莱奥在天将破晓时出去了一趟。水已经退了,但有些街道上仍散布着可以淹过大腿的水坑。“所有的东西都蒙着沙子,”他说,“看上去像到了另一个星球。”
  一颗发生了深远嬗变的星球。这是以化石燃料驱动的人类文明所创造的,对于全世界的滨海城市而言,像“桑迪”这种规模的风浪将来得更频繁、更具破坏性。我们将太多的二氧化碳及其他温室气体排入大气,使地球在过去百年间变暖了0.5摄氏度以上,令海平面上升了大约20厘米。即使我们从明天起停止燃烧一切化石燃料,现有的温室气体也会持续令地球升温几百年。我们为子孙后代打造的炎热加剧、海平面上升的未来已成定局。
  今年5月,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达到了400ppm,地球上一次经历这样的环境状况还是在300万年前。当时的海平面可能比今天高出20米之多,北半球几乎终年无冰。现在的海面要再过许多个世纪才会重回这种灾难性的高度,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能否限制将来的温室气体排放。短期来看,科学家们尚无法确定海水上涨的速度和幅度,而已有的估计数据往往过于保守。
  全球变暖会以两种方式影响海平面高度。现今发生的海面升高有三分之一是来自热膨胀——海水暖化后体积增大,剩下的部分来自陆冰的消融。迄今为止融化的大部分是山地冰川,但对于未来的最大忧患却是格陵兰岛和南极洲的巨大冰盖。六年前,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了一份报告,预测海平面至本世纪末最多可上升58厘米。但这份报告有意忽略了一种情况:冰盖滑入海中的速度可能比预计的更快,因为我们对其中物理关系的研究还很不透彻。
  IPCC准备在今年秋天发布一份新报告,这次的海平面预测数字应比上次略高,然而冰盖研究中的盲区仍然存在。气候学家目前估算出,自1992年起,格陵兰岛和南极洲加起来平均每年丧失的冰量约为208立方千米——大略相当于2000亿吨。许多人认为2100年的海面至少会比现在高出1米,即便这个数字也还是可能估得太低。
  “过去几年里,我们观察到格陵兰和西南极洲的冰盖在加速融化。”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地球研究所的拉德利•霍顿说,“令人忧虑的是,如果这种加速持续下去,到21世纪末,我们也许会发现海面的上升幅度不是一米半米,而是将近两米。”去年,一支专家团在美国海洋与大气管理局会晤,为2100年设想了四种可能的状况,将海面增高的最大值设定为2米。美国陆军工程师团建议按照1.5米的上升标准来规划未来的防灾措施。
  在一切关于海面上升的预想状况中,西南极洲的思韦茨冰川是最大的变数之一。四年前,美国宇航局安排飞行器多次从该冰区上空飞过,利用能穿透冰层的雷达对下面的海床地形进行了勘测。结果表明,一条610米高的海下岩脊托住了思韦茨冰川,减缓其滑入海中的速度。随着海面上升,渗入岩脊与冰川之间的水量可能增加,最终导致两者脱离。但没人知道这种情况会不会发生,或者什么时候发生。
  “真正让我紧张的地方就在这儿。”宾州大学的冰川学家、IPCC上一份报告的作者之一理查德•阿利说,“它涉及到我们全无认识的冰裂物理学。”如果思韦茨冰川脱离它所停泊的岩床,释放的冰量足以使海平面升高3米。“从概率来看,这3米增量在未来百年内应该不至于进入大海,但我们不敢绝对保证。至少有一定的机率会发生非常恐怖的灾难。”
  (欲知完整故事,请阅读《华夏地理》2013年9月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小心,海平面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