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杂志内容 |
摄影:史蒂夫·温特 STEVE WINTER
翻译:刘珺
2011年1月,图片中的几个人因在印度钱德拉布尔附近企图出售一张虎皮而被捕。虎骨、虎眼、虎须、虎鞭、虎牙以及老虎身上的其他部位作为亚洲地区“疗病偏方”,每年的非法交易额高达500万美元。
偷猎者的陷阱使这头6个月大的幼虎失去了右前腿,以及终身自由。它在印度尼西亚的亚齐特区被陷阱铁丝网纠缠了整整三天,得救后被截去伤腿。失去捕食能力的它现关在爪哇岛的动物园里。
在泰国北碧颇受争议的“虎庙”,游客们正在观看驯虎人用挑着塑料袋的竹竿逗弄老虎跳高。在这里,游客只需付款就有机会用奶瓶喂食幼虎、与虎同行、并与用铁链拴到地上的老虎合影。
欣赏本专辑更多精彩图片 >>
印度伦滕波尔国家公园
黎明时分,薄雾笼罩着森林。前方只看得到一小段红土路。突然——在金红色的尘霾和朦胧的光线下,一头母虎从容现身。它先在路边的树上蹭了蹭右颊的胡须,然后踱过土路,到另一边的树上摩擦左脸。然后,它转身朝我们投来无比冷漠不耐的一瞥。
接着,它好像对我们起了眷顾之心,伸长了上身开始在树皮上磨爪子,将侧影呈现给我们,散发着超现实的华美之气,彰显出触目惊心的强大力量。
虎,学名Panthera
tigris,是体型最大的猫科动物。它们是这样强大,以至于连描述它们的生物学术语也使用了各种充满喟叹之情的词汇,比如“顶级掠食者”、“魅力非凡的巨型动物”、“保护伞物种”等。老虎是地球上最令人敬畏的食肉动物之一,同时,这种披着琥珀色皮毛、斑纹如同黑色火焰的猛兽也是地球上最美丽的生灵之一。
试在脑中想象老虎的身型构成:利爪长达十厘米,且像家猫一样伸缩自如。锋利的裂齿可碾碎骨头。阵发快跑速度可以达到每小时55公里,但老虎的身体主要是为力量而设计,不擅长期快跑。四肢粗短有力,可发动致命猛扑和飞跃。不久前,摄像机捕捉到一只老虎跳跃——或者不如说是飞行——的镜头,平地而起一跃3.5米高,袭击骑在大象背上的护林员。虎眼目光如炬,是因为它们的视网膜后面有一层反光的薄膜,这是它们著名的夜视能力和眼睛在黑暗中发光的秘密。虎的啸声:“嗷——呜——”可以传到1.5公里以外。
几个星期以来我一直在亚洲环境最好的一些老虎栖息地参观,但在这次之前从未见到一头老虎。部分原因是它们传奇般的神秘特质。老虎是如此强壮,足以杀死并拖走相当于自身体重五倍的猎物,但同时又可悄无声息地在高草、森林、甚至水域中潜行,令猎物心惊胆寒。凡是亲眼见过或亲身遭受过老虎袭击的人大多抱有同样的说辞:“它不知从哪里突然窜出来。”
但另一个使它们这样罕见的原因是,在这些适宜老虎生存的地区,实际上的老虎数量却极少,它的稀有已经成为默认事实,成了它的属性、它的定义,就像虎斑一样是它的标志。有人认为老虎将继续带着“稀有”或“受威胁”的标签进入不久的将来,这种自以为是的想法已经不能成立。21世纪初,野生虎面临灭顶之灾。“我们必须像在急救室里抢救病人那样刻不容缓,当机立断,”潘特拉组织(该机构致力于保护大型猫科动物)创始人之一汤姆·卡普兰说,“这是我们最后的机会。”
老虎面临的威胁众所周知:在人口大爆炸趋势下栖息地丧失速度日益加快;贫困引发偷猎行为,造成老虎猎物减少;还有阴云般笼罩在一切之上的——中国黑市对老虎器官的残忍需求。相比之下,更鲜为人知的是拙劣的保护策略,几十年以来一直辜负保护老虎的使命。据估算,散布在亚洲13个国家的老虎总数少于4000头,而有不少动物保护主义者认为实际数量还要比这个数目再少几百头。让我们来客观地看待这一数目:老虎种群濒危的全球警报在1969年首次拉响后,到80年代初估测的野生虎数量约为8000头。看来其后几十年中对老虎甚嚣尘上的关注——更不用说数百万美元的私人慈善捐款——获得的成果就是,这一本已危在旦夕的物种又消失半数。
(本篇全部图片文字版权归《华夏地理》杂志社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