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股市总结杂谈 |
从05年12月6日开始的这波跨年度行情启动得怪怪的。之所以说它怪,是因为不论是97年5月~99年5月间的大调整市还是2001年6月~2005年7月的大熊市,此两段时期里,每次底部反弹,大盘K线图都有相关信号出现,唯独这次没有。
于05年11月底看大盘,从技术角度讲,大盘有进一步下调的要求;从基本面上看,许多尚未进行股改的股票,其中的大流通股为了获得更好的对价,则有拒绝下调的愿望。所以此时大盘处于僵持状态,结果下跌途中横盘了个把月,这也是很难得的。但后来大盘糊里糊涂地上来了。笔者事后总结,当时是忽略了政策因素。
回顾这波行情,有以下几个特点:
1、
2、
3、
4、
5、
6、
7、
我们知道,股市一般是急涨缓跌,只有这样,主力资金才有赚钱的机会。涨得那么慢,好象不是在做市场,而是在为人民服务,等着散户追进来。所以结合上述盘面特征和事后个股走势,能做出解释的就是大盘指标股在此波行情中取了决定性作用。
当时的股改完成了近三分之一,对政府(证监会)来说,是要将股改顺利地进行下去的。欲顺其事,必须要有良好的市场氛围,也就是说,大盘不能跌得太深。欲带动大盘向上,只有通过拉抬中国石化、中国联通两只大航母和启动一个大盘板块——银行板块,再拉抬2、3只G股起市场烘托作用。
1、
2、
3、
4、
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同样是大盘股,G宝钢、G长电就基本原地不动?因为宝钢、长电的其他流通股不配合,反而乘机减持;为什么大盘漂亮了,而大部分中小盘股的样子却依然难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