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残酷的电影

(2008-07-11 00:08:48)
标签:

电影

影评

枪毙

残酷

风吹稻浪

卡廷惨案

希望与反抗

娱乐

分类: 被口水淹没

之前看过的电影,最惨不忍睹的莫过于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十戒》之《杀人篇》。

也许是因为戴锦华老师在放片前作了过多的渲染,我们对该片残忍度的期望值过高,以至于用绳子勒出人的舌头和仔细展示绞刑器械的段落,都未能满足我们的好奇。

或许是好莱坞B级片看得太多,这点血腥其实算不了什么。

 

记得戴老师对我们的失望反应很强烈,不断地提醒我们可能存在的,更多的,属于心理上的残酷。但是她万万没想到的是,我们那个年龄没心没肺程度之甚,令她叹为观止。

最终的讲述是在怀疑中失败的。

我们这帮不知天高地厚的文艺小青年,表现出了极端的无知和眼高手低,在无耻的嬉皮笑脸中彻底伤透了戴老师的心。

 

最近的一次观影,是在不可阻挡的奥运洪流的摧残中,大家纷纷失业,在家闲得发毛的情况下,带着已近十年的创作经历和三十多年的生活阅历,喝着咖啡和潽耳,静静坐在空调房间里完成。

也许是对当年无知的一种惩罚,此次连续看到的三部影片,虽并未如当年的《十戒》血腥,在心里却感到竟是如此的残酷,以至于久久不能平息。

 

老了,我感到。或者说,成熟了。其实,等同于脆弱了。非要讲个清楚的话,自己好像被岁月战败了。

 

你怎样对待了这个世界。这个世界就怎样对待你。

一个智者曾经这么说。

 

《风吹稻浪》

三部片子中,我最喜欢的一部。相对而言,残酷的更暧昧一点。

引用当年戴老师的表述,心理的残酷更多一些。

   

影片最残酷的,是两个段落的对比:戴米安义愤填膺地枪毙告密的小男孩的段落和他自己最后被枪毙行刑的段落。

戴米安枪毙告密的孩子,情绪激动,煞有其事,实则有草菅人命之嫌。但死亡是一种对人最大的宣判,戴米安内心的不安体现在他的焦虑骄躁,以及事后他的失声痛哭之中。

这一次枪毙,是戴米安情绪化和滥用职权的结果,也是最后他自己被枪毙的戏剧性伏笔,给观众的心理铺垫——如果他不曾干过这样一件十恶不赦的事情,如何能体现上述的“智者之言”呢?

     残酷的电影               残酷的电影

           戴米安枪毙告密小男孩                                戴米安被行刑

 

     残酷的电影

             被枪毙后的戴米安

 

影片带我们认识了戴米安,并与他生活了两个多钟头,熟识了他的性格、脾气、爱好,所有可爱的一面以及所有可恨的一面,影片的最后,他已经是你的一个熟人了。

好了,现在导演枪毙了他。诚如他当年枪毙了告密的孩子。

 

我觉得残忍,是因为我的一个熟人被枪毙了。我了解他的生命、性格和灵魂。

 

《希望与反抗》

一个在电影里不多的,并不以“性”作为潜在目标的戏剧女主角,索菲也在近两个小时的时间里尽力展示了她的所有魅力:有女人的美丽、温柔和韧性,也有男人的执著、理想化和大局观。

                         残酷的电影

                       善良温柔执著却最终饱受颈部皮肉撕裂之苦的索菲

 

影片的镜头没有一分钟离开过她:作案、被捕、审讯、审判、死刑等待……,一直到最后刽子手把她的头颅塞进断头槽,铡刀落下的一瞬。

尽管历史真实是,铡刀落下并未瞬间结束索菲的生命,反复的拉锯使得索菲在临死前还饱受了皮肉分离之苦。

但此时的电影,镜头黑了。黑场持续了十秒之久,让观众残忍地想象了十秒。

 

上课的时候我常常跟同学们说,最伟大的电影画面,不是拍出来的,而是由导演暗示了,让观众在脑子里想象出来的。

残酷也亦然。

 

《卡廷惨案》

电影故事的本身过于浪漫化了,假定性太强,使得那些主要人物多少都有脸谱化之嫌,相应削弱了故事方面的力量。但并不影响电影的最后段落的大屠杀效果,因为纪实性的拍摄有着强大的震撼力,使得这些非同寻常的场面有着生拔的轰动的影像效果。

 

我是在一个极度无聊,又难以入睡的清晨看完这场屠杀的,心里的硌涩使得我一整天都郁郁寡欢。

最为难忘的是其中一个军官被杀,顶在后脑的枪不小心放了一个空炮,那一瞬间的表情:已做好准备死亡,霎那间将死又未能死去,心理还要继续承受马上来临的死亡。

        残酷的电影             残酷的电影

                从背后的枪杀                              影片的男主人公之一被枪杀

 

        残酷的电影              残酷的电影 

         在室内枪决是对将军以上级别的照顾                           万人坑

 

很佩服那些演员真的去演被枪毙的那一瞬间,那种真实和准确或许是他们演艺生涯中最难达到的一瞬。因为这电影其实并没有故事来帮他们完成人物的震撼,震撼只来源于纪实性的屠杀场面,只来源于他们自己真实的表演——他们算是玩命演了。

 

很小的时候就混电影:混拍、混看。后来自己也看、也拍。

也经过《十诫》,也经过《集结号》,却总不如“奥运观影日”,这三部电影给我带来的这些震撼。

想想我们自己说的、做的,似乎离影像的“大道”太远。其实我们从来都没有想象过,原来,电影能够如此残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