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览
火,是可燃物能量释放的一种发光发热产生火焰的高温化学反应。人工火的制造和使用,是人类文明形成之初的重要里程碑,“使得人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最后与动物界分开”(恩格斯),不仅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极大提高了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也促进了人类技术的进步,从而推动了人类社会从原始形态向历史形态的过渡。
从旧石器时代开始,人类即开始利用火加工、制造工具,而陶器就是其中最古老的发明之一。陶器,是用粘土为主要材料,加水调和后,通过手工或在陶轮上塑形,再用火经高温(通常800°C左右)烧制,使其具有坚固耐用的特质的人工制品。其中一些陶器烧成浅黄色、棕色或黑色,如组成矿物中含有铁,则形成红棕色。陶器常见的用途是饮食、日用容器,亦有人形、动物形等雕像。后来先民又在器物表面用图案或纹饰装饰陶器,结合各地不同的信仰、风俗、技术和审美等因素,从而在世界各地形成了蔚为大观的史前彩陶文化。

6.
前言
对于研究无文字的史前时代纷繁的文化类型和族群,陶器的类型学、年代学和图像学,往往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二氧化硅、釉料和其他非金属材质等合适材料的发现,以及达到必要温度的烧制技术的提高,产生了釉陶,这与玻璃技术的演进几乎是同步的。
陶器的发展最终产生了瓷器(又称磁器)一“火与土”结合最高级的状态。
瓷器,是由取代了粘土的瓷石、高岭土、长石、石英石、莫来石等材料制坯,外表施有玻璃质釉或彩绘,在炉窑内经过高温(通常1280~1400)烧制而成的物器。
中国拥有悠久的制陶历史,更是瓷器的故乡。江西省万年县仙人洞遗址出土的陶器碎片,被认为是已知年代最早的陶制器皿,其年代可追溯到距今约20,000至19,000年,许多陶器碎片上有烧焦的痕迹,表明这些陶器曾用于烹饪;湖南省道县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洞穴遗址玉蟾岩出土的陶器碎片,年代距今约18,300至17,500年。
新石器时代,中国拥有发达的陶器文化:自商代(约公元前1600-前1046年)始,中国即开始用草木灰(其中含有钾和石灰)作为制釉的一种原料,生产原始青瓷釉粗瓷;战汉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220年),铅釉技术逐渐成熟;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代(3世纪-10世纪),形成以单色釉为主的青瓷、白瓷两大瓷系,从而为宋代以后瓷器生产一波又一波的高峰奠定了基础。
近年来,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联合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举办了两次特展,曾经于2022年举办“异彩纷呈:古代东西文明交流中的玻璃艺术”,2023年举办“攻金之工:亚欧大陆早期金属艺术与文明互鉴”,通过大量文物的展示,先后呈现了“火与砂”创造的玻璃艺术、“火与金”创造的金属艺术。现两馆再度合作,以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所藏约270件陶瓷类文物为主,推出“抟埴之工:古代东西文明交流中的陶瓷艺术”,呈现“火与土”创造的早期陶器和晚期瓷器艺术,从而与前两展一起,实现策划“火与文明三部曲”展览的学术构想。
在中国先秦时期记录官营手工业各工种规范和制造工艺的文献《周礼·考工记》中,将与陶器制造相关的工种称为“抟埴之工”,汉郑玄注曰“抟之言拍也;埴,黏土也”,意即以黏土捏制陶器的坯,这是陶器制作的首要步骤,也是本展主题的出典。
“抟埴之工:古代东西文明交流中的陶瓷艺术”特展,时间维度将跨越6000年,空间维度将包括古代亚欧大陆和古埃及,根据展品数量和来源地的分布情况,按区域划分为古代近东地区、伊朗高原及其周边、印度河流域文明、地中海区域、中亚的晚期彩陶、伊斯兰时期、东亚和东南亚7个单元。
虽非全景式呈现,却可从这些来自不同时期、不同区域的展品中,不仅欣赏其制作工艺之精美,又可从独具匠心的各种造型中,窥见中国之外从早期陶器到晚期瓷器的发展历程,从而使我们更好地理解东西方不同文明之间的共性和差异性,特别是彼此之间可能存在的交流互鉴带来的文化交融和社会进步。

7.展厅一角

8.

9.

10.

11.

12.

12加.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截止公元前30年,罗马征服古埃及的最后一个托勒密王朝(第32王朝),古埃及先后经历了前王朝、早王朝、古王国、第一中间期、中王国、第二中间期、新王国、第三中间期、晚王国、托勒密王朝等10个时期33个王朝的统治,发展出了灿烂辉煌的古埃及文明。
由于地理互通,近东的各地区间自古以来文化交流十分繁荣,数千年的历史中,无数个民族和政权在此发展,从而形成多元交融的文明体系他们发明图画、文字,建造大型神庙和宫殿建筑,发展宗教和建立祭祀制度,其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基本都是建立在宗教信仰和王权基础之上的。在建筑、冶金、石刻、艺术等诸方面,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往往复杂且精致、系统化并独具风格。
约从公元前7000年开始,近东地区出现了粘土烧制的陶器,除了常规器皿之外,更流行制作各种偶像和以动物形象变形的器物。早在公元前4千纪中期至3千纪,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和印度河流域文明就掌握了在滑石上施釉的技术,用来制作半透明的费昂(Faience)珠子。费昂斯制品的广泛运用,几乎贯穿整个古埃及王朝时期,该技术烧结用于涂层覆盖的石英以进行玻璃化处理,从而产生各种颜色(以蓝、绿两种颜色为主,以替代珍贵的青金石和绿松石)的明亮光泽。约公元前1500年,玻璃技术逐渐成熟并流行之后,近东地区开始出现使用碱釉(包括灰釉)给陶器釉,通过低温烧制产生绚丽的色彩。已知最早的釉面砖,发现于与美索不达米亚相邻的伊朗胡齐斯坦平原,中埃兰时期公元前13世纪建造的乔加·赞比尔(ChoghaZanbil)塔庙。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古近东地区,竟然包括了非洲的东北部,这是之前不晓得的!
本展的说明牌实在难拍,位置和光线都不佳,尤其是和展品不好一一对照,请大家谅解!
谢谢到访!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