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藏殿牌匾上“藏殿”的藏字缺两笔,殿字又多两笔。据说那是佛家“舍得”的寓意,先舍后得是也
藏殿坐西朝东,是智化殿的配殿。殿的结构与大智殿相同。殿内因存一具北京仅有的明代八角形转轮藏而得名。“藏”在这里是容纳收藏之意。这具转轮藏结构严谨,雕刻艺术精湛,文化含义深奥。其顶部坛城藻井刻意求工,雕刻彩绘精美华丽。

01.美丽的海棠果

02.
智化寺藏殿是智化殿前的西配殿,因殿中不设法座,仅置转轮藏一具,故名“藏殿”。转轮藏为八角形,高四米馀,下为汉白玉须弥石座,中为经柜,上为毗卢帽顶。石座转角处雕有“天龙八部”经柜角住上雕象、狮、四不像和菩萨、天王、韦驮与金刚,顶部则雕有大鹏金翅鸟、龙、龙女和毗卢佛。经柜本身为抽屉式,每面九层,每层五屉,上均雕刻佛像。北京地区现存三副轮藏,除智化寺处,一副在颐和园,一副在雍和官,后两副都是清代所制,比智化寺晚几百年。

03.这张接片,包含了转轮藏的须弥座、经柜、毗卢帽顶、须弥座上的“天龙八部”、经柜角柱上雕象、狮、四不像和菩萨、天王、韦驮与金刚、顶部的大鹏金翅鸟、龙、龙女和毗卢遮那佛及天花彩绘,很满意

04.经柜每面九层,每层五柜及两侧列柱
05.转轮藏上藻井周围的天花彩画及神像

06.藻井周围美丽的天花彩画及佛像

07.看一个转角

08.再看一面须弥座

09.须弥座接片

10.为了弥补知识,有图片加以说明

11.各种祥瑞彩绘浮雕,堪称精品

12.看经柜的抽屉如何拉出
所谓六拏(音
拿)具,即是藏密中六种以动物象征组成的法相装饰。常用于佛教中的佛像背光和券门之上。因为日文翻译原文的最后一个字为“拏”字,所以称作六拏具。
在许多木雕、铜鍱的佛像背光上,都能看到祥卷草和各种吉祥动物组成的图案。这些动物可以归纳为六大类,称为六拏具。

13.六拏具之鲸鱼,大鹏金翅鸟和龙女

14.藏殿藻井下的毗卢遮那佛坐像

15.

16.华美藻井,巧夺天工

17.

18.

19.这个比较悬,看图识字吧
20.藻井的结构多么繁复,因为曾是家庙,在规制上不可僭越,故而在细节上力求精美

21.

22.

23加.

23.左下图为智化寺天花彩画

24.

25.

26.终于拍到了毗卢遮那佛,开心
藏殿内的转轮藏为木构八角形,下设汉白玉须弥座。经柜上的浮雕大鹏金翅鸟、龙女、神仙、狮兽等图案,构图丛密严谨,颇具匠心,也是极为精美的艺术品。

27.经柜角柱上雕象、狮、四不像和菩萨、天王、韦驮与金刚

28.古代,象往往是佛家的坐骑

29.另一个角度的毗卢遮那佛

30.大鹏金翅鸟和龙女

31.藻井下的大鹏金翅鸟和龙女

32.

33.鲸鱼

34.

35.

36.

37.力士托举着须弥座

38.这个经柜的每个抽屉都可以拉出,历经近6百年,柜面依然平展

39.走出藏殿
智化寺坐北朝南,其排列布局具有明代特点,建筑风格则保存宋代向明清过渡的明显特征,并开清代建筑风格先河。北京现存明代木构古建筑,多为单体建筑,而智化寺竟聚集了八座明代木代木构建筑群。1961年3月,国务院公布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0处,智化寺便名列其中。这是因为自北宋元符三年(1100年)将作监李诚奉敕编《营造法式》以后,至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钦定颁布《工程做法则例》以前,元明两代没有留下什么建筑规范,要想研究这一时期的建筑,只能求助于实物考证。时隔五、六百年,元明时代的建筑即使不毁也多为后世修建,而智化寺各殿虽经多次翻修,却仍基本保留着明初规制,为研究明代建筑提供了很好的实例。最令人注目的是寺中主要殿宇红墙之上皆为歇山黑琉璃筒瓦顶,这在国内现存寺院中尚不多见。明清琉璃瓦等级是黑色排在黄色和绿色之后,但在使用中又略有区别:明皇家寺院、敕建寺院,主要使用黑琉璃瓦;清皇家寺院、敕建寺院,则使用黄或绿琉璃瓦。寺院用黑色瓦覆顶,依据佛经而来。佛经上有“四种色”之说,“息灾为白”、“增益为黄”、“敬爱为赤”、“降伏马黑”、喻“地、水、火、风”之四大。黑者,象征风大之色,风为大力之义;如来成道时,亦以风降伏恶魔。此义正与“智化”相对,上以“风”降伏恶魔,下以“智”度化众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