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馆长的书案
在第二展室临窗的书案上,陈设着几件雅致的器物,似为文物,案后坐着一位儒雅的先生。我见台历画面都是以本馆精品为图片并有文字介绍的,就试探着问,可否购买一本?那位先生笑答,并非卖品,如喜欢,就送您一本,并打发手下到前面去取,令我大喜过望!谢过先生,先生更取出一张名片送我,云上面有我微信号,可以加我。今后如有不懂之事,尽管问我。看名片方知高炳鑫先生乃身兼“江苏省苏州市史前玉器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江苏省苏州市史前玉器博物馆馆长、苏州圆通美术馆馆长”数职,态度和蔼平易近人,真真胸藏文章怀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失敬了~

这就是那本台历。下面我按照月份翻拍出来
红山文化发源于东北西部,起始于五、六千年前的农业文明,是
华夏文明最早的文化痕迹之一。分布在东北西部的热河地区,北起内蒙古中南部地区,南至河北北部,东达辽宁西部,辽河流域的
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大凌河上游。
红山文化遗存最早发现于1921年。1935年对赤峰东郊红山后遗址进行了发掘,1956年提出了
红山文化的命名。70年代起,在辽西北昭乌达盟(今赤峰市)及朝阳地区展开了大规模的考古调查,发现了近千处遗址,并对松岭山脉及努鲁尔虎山之中的凌源、喀左东山嘴、建平牛河梁遗址群开展了大规模的发掘,使红山文化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2014年,赤峰市与朝阳市共同签署了《红山文化遗址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备忘录》宣布将联合对红山文化进行申遗。
红山文化玉雕工艺水平较高,制作为磨制加工而成,玉器有猪龙形缶、玉龟、玉鸟、
兽形玉、勾云形玉佩、箍形器、棒形玉等。据考古统计,红山文化的玉器已出土近百件之多,其中出土自内蒙古赤峰红山的大型碧玉C型龙,周身卷曲,吻部高昂,毛发飘举,极富动感。

01.一月份

02.二月份

03.三月份

04.四月份

05.五月份

06.六月份
良渚文化是一支分布在中国东南地区
太湖流域的新石器文化类型,距今5300-4500年左右。良渚文化分布的中心地区在太湖流域,而遗址分布最密集的地区则在太湖流域的东北部、东部和东南部。该文化遗址最大特色是所出土的玉器。挖掘自墓葬中的玉器包含有璧、琮、钺、璜、
三叉形玉器、玉镯、锥形玉器、玉带及环等(图片多在上篇)。
良渚文化遗址位于杭州城北18公里处
余杭区瓶窑镇。1936年发现的良渚遗址,实际上是余杭县的良渚、瓶窑、安溪三镇之间许多遗址的总称。是新石器时代晚期人类聚居的地方。年代为公元前3300年至公元前2000年,是长江下游良渚文化的代表性遗址,1959年依照考古惯例按发现地点良渚命名,是为良渚文化。遗址总面积约34平方公里。2012年良渚遗址被列入《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18年,将申报 世界文化遗产。
1973年,江苏吴县草鞋山遗址的发掘,使人们对良渚文化的认识取得了重大突破,第一次在典型的良渚文化墓葬中出土了玉琮、玉璧等玉礼器,将长期被视为“周汉古玉”的良渚玉器放回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的年代坐标,自此,长期以来笼罩在良渚玉器上的神秘面纱被撩开了。
2007年,考古学家又发现以莫角山宫殿为中心的四周还有一圈环绕的城墙。这个大发现标志着在七十年考古历程中,继发现良渚遗址、命名良渚文化后的又一个重要的阶段——确立了良渚文明。
玉蛹是红山文化墓葬中常见的一种动物造型的玉器,但有羽翼的玉蝉的数量则较少。蝉在红山先民的眼中是一种十分神奇的东西,它的幼虫生活在土中,化成蝉蛹后不食不动,似乎进入死亡状态;当夏天来临的时候,它即蜕变为有羽翼的蝉,破土而出,飞上高高的树梢。因此,玉蝉这种代表生命再生的崇拜物是不能随意雕凿的,只有部族的首领才能佩戴并作为陪葬品。

07.七月份
齐家文化是以中国甘肃为中心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已经进入铜石并用阶段,其名称来自于其主要遗址齐家坪遗址。齐家坪遗址在1923年由考古学家安特生所发现。齐家文化的分布是甘肃省兰州一带为中心,东至陕西的渭水上游、西至青海湟水流域,北至宁夏和内蒙古,遗址有三百多处,除了齐家坪遗址之外,较著名的有甘肃永靖大河庄遗址、泰魏家遗址、武威的皇娘娘台,青海乐都的柳湾遗址、神木石卯梁遗址等。
在齐家文化的分布范围内外均有十分丰富的玉矿,古人说的“昆仑玉”,今天我们说祁连山玉等就在这里。在这样的历史文化背景和自然条件下,齐家文化先民们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玉器,便是很自然的了。
在齐家文化分布范围内,尤其甘、青境内,曾出土有数量更多、质量更精美的齐家文化玉器。其器类在三十种以上。除了常见的品种之外,发现有许多新的品种。如礼器玉琮,除形制各异、大小不等的素面纹琮外,还有竹节纹琮、弦纹琮,更有在琮的一端、射孔之上装饰有或牛、或羊、或熊、或虎等浮雕纹饰的兽首或兽面纹琮、人面纹琮或琮形器。兵器有戈、矛、刀、钺、戚,个别的兵器上还嵌有一枚或几枚绿松石;装饰品有各种玉佩饰、坠饰、发箍等。更有值得我们惊讶的是,在收藏家和古玩店里先后见到数件圆雕玉人立像,性别有男有女,尺寸从十几厘米到超过半米高不等,古朴而生动,有的雕像在各器宫部位嵌有多颗绿松石。这类雕像或许是作为膜拜的对象而制作的。还有各种多孔形器,许多多孔形器雕成扁平的鸟形、兽面形或鸟兽变形图像。众所周知,这中间的许多珍贵品,都收藏于各地的古玩收藏家手中或古玩店里。齐家文化玉器使用的玉材,主要是甘肃、青海本地的玉,还有新疆和田玉。有人估计大约是7与3的比例,即百分之七十是本地玉,百分之三十是和田玉。在齐家文化圈内的甘肃临夏----榆中境内的马寒山和酒泉等地,有墨绿色、艾青色、豆绿色玉材以及属蛇纹石鸳鸯玉和试金石类黑色石材。武山的鸳鸯沟即出鸳鸯玉。齐家文化玉器中的工具类如斧、锛、凿等,便主要选用本地玉,一部分工具还直接选用接近石质或玉内含有较重石质的材料。但齐家文化玉器已有相当数量是由新疆和田玉制成。一般说来,礼器类的琮、璧、环、璜、钺、刀、璋等,都选择玉质滋润、色泽纯美的本地玉或和田玉。和田玉的发现与运用当早于齐家文化,但大量用来制作礼器和部分工具,当始于齐家文化。

08.八月份
09.九月份

10.十月份

11.十一月份,这件展品我没见到

12.十二月份
一翻,一年就过去了
下面再来看看后面展柜及两侧摆放的文物,高馆长说,有些是可以酌情出售的。

13.没有说明牌

14.

15.

16.

17.

18.

19.净瓶 唐代

20.

21.雍正斗彩小盏 清 雍正(1723--35年) 底款为“大明成化”

22.

23.薄胎暗刻釉里红花口盏 明 永乐(1403-1424年)

24.

25.铜鎏金龙 唐代

26.这是第二间展室的中堂

27.于右任先生的书法和广州国画院院长的画作

28.八大山人朱耷的墨荷

29.潘天寿先生的书法

31.
鹦鹉嘴恐龙化石。产地:中国辽西。形成于中生代晚侏罗纪。距今已有一亿五千万年,它是一种小型的鸟臀类恐龙,有突出的喙,很像现代的鹦鹉嘴。

31.一对
鹦鹉嘴恐龙化石

32.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