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国博--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5)

(2017-03-25 09:02:00)
标签:

圣杰罗姆圣像

湿婆和雪山神女像

阿兹特克神灵雕像

中国青花大盘

苏莱曼大帝的花押

分类: 参观展览
国博--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5)
01.




国博--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5)
02.




第六单元 变革与调整(公元900----1550年)
   公元900至1550年是一个在艺术和技术上取得巨大成就的时期。世界范围内,从经济学到天文学等各方面的发展促进了尖端和精美器物的创制。本单元探讨一组中世纪的文物,有的体现了新理念;有的则通过对旧器物与旧技术的革新以适应新时代的变化。
   这一部分中的许多器物表明:人们需要制作美丽的器物以表达宗教信仰。中世纪也是一个巨大创新的时代。在西欧,基督徒们制作装饰繁复的鎏金圣像,作为通向天堂的窗口。在墨西哥,一件神秘的女神雕像讲述了宗教的变化,也揭示了阿兹特克人与其邻人瓦斯特克人之间的文化联系。烧造于中国元代的青花瓷主要用于出口中东市场,之后才逐渐成为代表中国文化的艺术品。


   这幅圣像画描绘了基督徒圣杰罗姆从狮爪上拔除长刺的场景,绘制圣象被信徒们视为东正教堂里的一项精神活动,圣像画画师遵守一套严格的规则,东正教信徒认为绘制圣像画的过程是神圣的,重要的是艺术家们的宗教动机,而不是技艺,信徒们 把圣像画当做圣物来崇拜,认为这些作品是一窥天堂的窗口,中世纪圣像画画师必须掌握很多专业技术,比如为表现上帝的荣光而用金箔绘画等。





国博--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5)
03.圣杰罗姆圣像画 蛋彩 百丝木上涂金 石膏做底 公元1400-1459年 希腊克里特




国博--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5)
04.




   湿婆神是创造与毁灭的神,是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这尊工艺精美的雕像刻画了湿婆神以及他的配偶----坐在他腿上的雪山神女他们脚下是各自的神兽——湿婆的神牛南迪以及雪山神女的狮子。在印度教中,“darshan”一词的含义是“能见圣人一面的功德。印度教通过制作这样的雕塑鼓舞人们的“darshan”情感,以凝聚虔诚信徒的思想。





国博--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5)
05.湿婆和雪山神女像 玄武岩 公元900-1000年 印度比哈尔邦加雅地区




国博--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5)
06.




   大约公元1400年,阿兹特克文明征服了瓦斯特克文明,后者是更古代的位于墨西哥湾沿岸的中美洲文明。阿兹特克人似乎接受了瓦斯特克人信仰的某些方面,并将其吸收进自己的信仰当中。这尊雕像可能是一位瓦斯特克女神,她张开的嘴和乳房下松弛的皮肤是稍晚时段阿兹特克女神特拉佐蒂奥托(意即“吞污女神”)形象的原型。特拉佐蒂奥托常被描绘成张开了嘴巴准备吞噬污秽,清除身体垃圾和精神邪恶的形象。





国博--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5)
07.瓦斯特克女神雕像 砂岩 公元900-1521年 墨西哥帕努科河




国博--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5)
08.




   阿兹特克是15----16世纪早期最强大的中美洲帝国,因组织有序的军事社会和充满活力的艺术传统而著称。阿兹特克雕像通常是神明或幽灵,比如这个名叫“希瓦秦堤奥”的幽灵就是一个死于分娩的女鬼。死于分娩的的阿兹特克女性被视为战士受到缅怀,享受和战死疆场的男子同样的荣誉。阿兹特克人还相信希瓦秦堤奥是邪恶的,她们会绑架活婴,作为她们死于分娩,未能拥有自己孩子的一种报复。这些邪恶的幽灵会在十字路口出没,因此这个雕像原先可能被置于路边。





国博--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5)
09.阿兹特克神灵雕像 安山石 约公元1400-1521年 墨西哥





国博--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5)
10.




   大约公元1500年,印加帝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帝国之一,它统治了绵延近5000公里的安第斯山脉内1200万人口,他们依赖并高度重视羊驼,在丰收和种植的献祭仪式中,这类黄金羊驼塑像和活的羊驼一样被用做祭品,它们也常被发现于贵族儿童的墓葬中,这些儿童都是被当做极品埋在山腰,用以安抚山神,印加帝国因工艺精美的黄金制品著称,但这些黄金制品大部分在16世纪西班牙入侵之后被毁。
   在西班牙殖民者将马带去美洲大陆前,当地没有可用于骑行的动物。虽然美洲驼也不能被当做坐骑,但它们非常适应高海拔和高寒地区。因此,印加人用它们驮载货物,并利用它们为自己提供驼毛、肉和肥料。为了给印加军队沿安第斯山的疆域拓展提供保障,成千上万头美洲驼也被饲养,用于运输军需物资。美洲驼对于印加帝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而制作它们的小雕像也就顺理成章了。
  用于制作这件雕像的黄金是构建印加神话的关键元素,它被视为太阳的汗水,白银则被视为月亮的泪水。然而,如今,印加帝国的黄金却鲜有存世。许许多多的金银制品都被西班牙人熔成金锭、银锭运回了自己的国家,只有少许得以残存于世,向世人诉说着昔日帝国荣光。这只小美洲驼正是其中之一。





国博--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5)
11.印加金羊驼 金  图片




国博--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5)
12.印加金羊驼 金





   拉帕努伊岛,又名复活节岛,是世界上最偏远的人居岛屿之一,从约公元1000年起,它的宗教活动主要是建立在所谓的“摩埃石像”,这类石像遍布全岛,这尊小型的摩埃石像可能是标明两个地区边界的界石。两位祖先之间鸟的形象指的是创造神——马克马克。从公园1600年开始,对马克马克的崇拜占据了该岛信仰体系的核心地位。




国博--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5)
13.双头人面界石 ?-公元1800年 拉帕努伊岛




国博--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5)
14.




   圣尤斯塔斯是一位罗马将军,小鲤鱼图拉真皇帝(公元98----117年间在位)麾下,在看到了先贤语录较重的耶稣受难向后,他该信了了基督教。这件装饰华丽的物品是圣物匣,用来盛放胜任的头骨碎片。后来人们用罗马宝石将其重新装饰,并用作他途。中世纪装饰华丽的圣物匣反映了他们的神圣性质,而且它们通常被制成渔区所乘圣物相关的形状。





国博--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5)
15.圣尤斯塔斯圣物匣 镀金银器,白水晶、玉髓 、紫水晶、红玉髓、珍珠、黑曜石 约公元1210年 瑞士巴塞尔





国博--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5)
16.




   公元1492年欧洲人到来之前,泰诺人一直生活在加勒比海地区,这件名叫“都何”的长椅属于一位泰诺酋长。酋长最为重要的一项职能是与cemis,也就是灵魂的世界沟通,他们站在或蹲坐在“都何”上,吸入从何呼拉树提取的致幻物,以抵达神灵的世界,椅子用打磨的发亮的致密木材制成,表现了一个男性神的形象





国博--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5)
17.泰诺仪式用椅





国博--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5)
18.泰诺仪式用椅




   日本武士阶层崛起于镰仓时代,这一时期,封地之间的争斗促使武器的需求量激增,技术的进步使日本能够制造出最上乘的刀剑这把刀制作于那个动荡时期的中叶,生产地在镰仓,镰仓是中世纪日本刀剑生产中心,吸引了日本境内大量的不同流派的工匠,这把刀是来自备前派的太刀。





国博--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5)
19.日本太刀                                                                                                                                网上,谢谢




   刘易斯棋子发现于苏格兰刘易斯岛,是由海象牙精心雕刻而成。这些棋子的形象反映着中世纪时的权力结构。国王雕刻细致坐在宝座上膝盖上放着一把宝剑。王后则右手托腮,望向远方,显得有些忧郁,因为在现实中,她的权利并不大中世纪时,象棋中的王后一次只能斜着走一格,力量并不大,所以是这样“忧郁的”形象。
   其中的兵仅仅是一小块直立牙板,它们代表了中世纪欧洲被粗暴强征充军的农民。他们处于社会底层,在他人眼里没有个体的身份,因而象棋上的这些兵无需有身份的特征。





国博--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5)
20.刘易斯棋子 海象牙 约公元1150-1200年 苏格兰刘易斯岛




   14世纪晚期,帖木儿的游牧大军席卷亚洲,控制了从中国西部一直到伊朗的广袤土地,这个龙耳玉杯的主人兀鲁伯是帖木儿的孙子和继承人,它的外形恰好说明了中亚在当时收到的外部影响:手柄部的无角龙是典型的中国样式,但主人的名字-兀鲁伯则用阿拉伯语刻写,银制修复部位上的第二段铭文是用奥斯曼土耳其语书写的,这件玉杯应该是16世纪早期帖木儿王朝倒台后被带到伊斯坦布尔的奥斯曼宫廷的。





国博--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5)
21.龙耳玉杯 玉、银 公元1417-1449年 中亚




国博--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5)
22.




   伊费是公元1100----1400年间兴起于西非的最伟大城邦之一。伊费神圣的统治者奥尼现在仍被尊为造物主的后裔。伊费的艺术家在赤陶和石器制作领域发展出一种高度写实的雕刻传统。这个头像可能摆放在祭坛或是家庭神龛中。然而,我们并不清楚她是谁。赤陶雕刻在伊费多地均有发现,它记录了伊费社会的多样性和世界性。





国博--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5)
23.伊费头像 赤陶 公元1100-1400年 可能来自尼日利亚伊费 伊温里亚森林





国博--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5)
24.





   青花瓷是世界历史上最成功的奢侈品之一。它也是一种充满矛盾的物品。通常人们认为青花瓷是典型的中国产品,而它在中国元代(公元1279----1368年 )首先是作为出口品小王中东。此外,这类瓷器上使用的钴蓝料是从中东(可能是伊朗)进口的。钴蓝料在中国被称为“回回青”,意思是“穆斯林蓝”。





国博--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5)
25.中国青花大盘 釉瓷 公元1330-1350年 中国江西景德镇                                                        网上,谢谢





国博--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5)
26.中国青花大盘  釉瓷  公元1330-1350年 中国江西景德镇





   粉青砂器是一种粗陶器,首先出现在15世纪早期的朝鲜。“粉青”这一术语指的是陶器中带浅灰色的绿色。这只碗在朝鲜烧制,但在日本进行了精心的修补,这说明它是一件珍品。粉青砂器在日本很受欢迎,连粗陋的饭碗也常被珍藏和用作茶具。
粉青砂器的影响
   粉青砂器最早出现于李氏朝鲜(公元1392-1910年)早期,李氏王朝时通知朝鲜时间最久的王朝。这一时期陶器用途广泛,常作为餐具、随葬品和仪式用器。这件薄胎的鱼纹瓶是传统粉青砂器的经典作品。很多日本粗陶器都受到粉青砂器的启发,这件日本茶碗和那件年代稍晚的荷叶形盘同早期朝鲜的陶器十分相似,所有这些都是延续至今的陶器遗产。





国博--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5)
27.朝鲜粉青砂器 条纹粗陶、金、漆 公元1400-1500年 朝鲜





国博--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5)
28.




    从约公元1550年开始,在苏莱曼大帝统治(公元1520-1566年)期间,伊兹尼克陶瓷匠开始烧制一种绘有一系列精美花纹的器皿。这种瓷盘上写实风格的花卉常与中国青花瓷启发的“山石和海浪”图案相伴。这一时期另一个重要的革新是被称为“boio”的亮红色陶瓷器的出现,这种陶瓷器是用富含铁元素的粘土制作的。这里展示的3件伊兹尼克陶瓷分别为,一件螺旋纹大盘,其纹饰受苏丹花押华丽背景的启发而创作;一个用灰绿色和紫色绘成中国牡丹和独特的边缘呈锯齿状的萨斯叶大罐一件装饰着鲜红色写实花卉纹的大盘。





国博--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5)
29.花卉纹伊兹尼克彩瓷大盘 釉陶 约公元1570-1580年 土耳其伊兹尼克




   苏莱曼大帝的花押 书法 1520----1566年  伊斯坦布尔 早期伊兹尼克陶瓷受到苏丹花押或艺术签名的启发。
   风格多变的伊兹尼克陶瓷因生产于伊兹尼克小镇而得名。约公元1480----1600年间,伊兹尼克为奥斯曼宫廷制作高质量的伊兹尼克陶瓷器。宫廷艺术家参与陶瓷器上纹样的创作,这些纹样被其他奥斯曼物品效仿,比如土耳其式长衫、金属制品和书籍装帧。





国博--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5)
30.苏莱曼大帝的花押 书法 1520----1566年  伊斯坦布尔




   在中世纪的西班牙,基督教徒、犹太教徒和穆斯林混居,营造了知识分子争辩的氛围,继而引发了数学和科学领域的空前进步。这件科学仪器被称为星盘,可用于航海、天文学、占星术和判定时间。中世纪西班牙的伊斯兰和犹太教学者改进了源于古希腊的星盘。星盘上用希伯来文字母刻写了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的铭文,这表明它的主人可能是一位犹太学者。





国博--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5)
31.希伯来星盘 黄铜 公元1345--1355年 可能在西班牙




   公元1515年,一头犀牛被从亚洲运到了欧洲。丢勒在纽伦堡制作这幅木刻版画的时候,应该或多或少参考了有关这头犀牛的描述,毕竟他并未见过一头真正的犀牛。制作时,他还将自己的名字缩写刻在了上面。
  欧洲人在印度的殖民活动始于十六世纪初叶。葡萄牙人在印度建立了第一个永久殖民地,而这在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一位名叫阿方索•德•阿尔布克尔克的葡萄牙官员。1514年,阿尔布克尔克去向古吉拉特苏丹请求一座印度岛屿的使用权时,给苏丹带去了许多奢华的礼物以博取好感。为表示礼尚往来,苏丹也有礼物回赠,犀牛便是其中之一。
  葡萄牙深知要想实现自己的帝国梦,必定离不开天主教会的支持。因此葡萄牙国王决定把这头犀牛作为礼物献给教皇。但这头庞然大物结局惨淡,可怜的它根本没能踏上意大利的土地。运载它的船途中失事,它也永远地沉入了海底。但有关它的故事一直流传着,丢勒的这幅画也成为了欧洲许多代人心中犀牛的形象。





国博--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5)
32.丢勒的《犀牛》 木刻版画 公元1515年




第七单元 相遇与连结(1500----1800年)
   16世纪,欧洲的探险家成功环绕地球一圈,完成了人类历史上首次环球旅行。在这个世界历史的转折时期,此前毫无联系的区域文化被紧密连结在一起,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时代开始了。
   探险通常导致对资源和人力的攫取。从此,欧洲人开始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深刻影响了世界各地。帝国主义带来贸易和经济的扩张,还导致了空前规模的奴役和掠夺。本单元的一些展品讲述殖民压迫下的悲惨故事,介绍发生在中南美洲的殖民活动,这些活动使西班牙成为现代世界早期最富有的帝国,却毁灭了当地社会。


公元1580年,弗朗西斯•德雷克成为历史上第二位实现环球航行的船长,这枚纪念章是为了庆祝他的成就而制作的,其上展现了一幅世界地图:一面是欧洲、亚洲、非洲;另一面是美洲。德雷克的航线用虚线和其旗舰“金鹿号”的微缩图像标示,这枚纪念章很可能是由从秘鲁和巴拿马海岸抢夺来的白银制成,德雷克就是在那里从西班牙人手中攫取了近10吨的白银。





国博--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5)
33.环球航行纪念                                                                                                                             网上,谢谢




   西班牙“八里尔银币”是首款全球货币,16世纪,西班牙征服了中南美洲的大部分地区,并控制了当地包括银矿在内的许多资源,西班牙从“新世界”开采的白银数量不断增加,年开采量从16世纪20年代的148公斤到90年代的几斤300万公斤,在短短的25年内,八里尔银币成为世界通用货币,中南美洲的白银使西班牙帝国暴富,却是以大量的生命作为代价的,当地旷工的死亡率居高不下,西班牙人又从非洲输入努力代替他们。





国博--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5)
34.八里尔银币                                                                                                                       网上,谢谢




                                                                                                               
   在什叶派纪念殉教者的宗教有幸队列中,有人举着游行仪仗(又称“阿拉姆”)站在队列前面。这一传统可追溯到16世纪阿抜斯沙统治的伊朗萨非王朝时期。尽管萨非王朝将伊朗伊斯兰教什叶派奉为国教,但阿抜斯沙对其他宗教信仰持宽容态度,允许犹太人、基督徒同穆斯林一起共同生活在首都伊斯法罕。这种类型的“阿拉姆”被称为“阿里之剑”。“阿里”是先知穆罕默德的堂弟和女婿。





国博--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5)
35.什叶派宗教游行仪仗 镀金黄铜 公元1650-1700年 伊朗




国博--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5)
36.




   公元1644年,中国明朝灭亡,日本在短期内便主导了亚洲瓷器产业。日本人在中国青花瓷器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红和黄两种精致的颜色,制作出很多豪华的瓷器。这种瓷象就是个中精品。柿右卫门风格陶瓷得名于一位日本著名陶艺家,其家族延续至今。这类瓷器十分符合欧洲人的口味。当时,荷兰人是唯一得到幕府将军授权与做生意的西方商人。这尊象是公元1660----1700年件由荷兰人运往欧洲的。





国博--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5)
37.柿右卫门瓷象 釉上彩瓷 公元1650-1700年 日本佐贺县有田市 江户时代,约37厘米高




   莫卧儿帝国在公园1526----1858年间统治了印度的大部分地区。尽管莫卧儿王朝的统治者是穆斯林,但他们治下的臣民大部分却不是穆斯林。莫卧儿帝国早期许多统治者都推行宗教宽容费政策。在这幅画中,莫卧儿帝国王子达拉 世库(公元1615----1659年)正在拜见一位宗教导师。莫卧儿统治者经常向伊斯兰教或印度教的导师寻求指导,而表现王子与导师们亲密交流成为16----17世纪印度细密画的一个流行题材。



国博--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5)
38.莫卧儿王子的细密画 绘画 约公元1650年





国博--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5)
39.




   从公元1510年起,果阿成为新建立的印葡中心。在印度定居的基督徒们急于使当地人皈依基督教,所以他们使用欧洲木刻版画作为教具向当地人介绍基督教圣像,这件基督雕像可能出自一位印度皈依者之手。象牙是制作宗教用品的流行原料。像这样的雕像有些卖给亚洲的天主教徒,有些则出口到西班牙和葡萄牙。小型雕像往往用于私人祈祷。





国博--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5)
40.基督雕像 鎏金象牙雕 公元1600-1700年 印度果阿





国博--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5)
41.





           第七单元还没有介绍完,下篇继续,谢谢关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窗外(1)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