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02.
【麦加与朝圣】
古代麦加与香料之路距离较远,直到公元五世纪,擅于经商的古莱氏部族到达麦加后,这里才逐渐发展成为重要的宗教和贸易中心。公元631年,即先知穆罕默德去世的前一年,他离开麦地那重返麦加。后来,这次行动即以朝圣而闻名。
自从伊斯兰教兴起之后,克尔白天房及大清真寺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尤其在沙特王国时期,清真寺光塔遍布各个角落,引导人们前往圣城的纪念性大门也随处可见。
公元七世纪晚期,伊斯兰信仰在阿拉伯半岛之外也得到迅速发展。为了便于日益增多的信徒前往麦加朝圣,必须开拓更多通畅便利的朝圣路线。此前连接半岛内外的商旅之路往往被改造成了通往圣地的朝圣之路。长此以往,在一些重要的朝圣之路上,驿站、水井、物资补给中心等设施也得以迅速发展。

03.
人们赠送给麦加的最珍贵的礼物之一是罩幕——用来覆盖克尔白天房的布。每年为天房制作一件罩幕的传统一直保持到今天。这件罩幕上的铭文记载:“此罩幕制作于圣城麦加,由圣殿保护人赫德•伊本•阿卜杜勒阿齐兹•沙特奉献给克尔白天房。希望真主保佑他。时年伊斯兰纪元1413年。”
这件罩幕由沙特统治者法赫德•伊本•阿卜杜勒阿齐兹•沙特(公元1982-公元2005年在位)交送,由阿卜杜拉西姆署名。

04.克尔白罩幕 麦加 1992年 棉布、丝绸、金、银 沙特国家博物馆 利雅得

05.罩幕精致的金绣

06.黑色丝绸罩幕 丝绸 沙特国家博物馆 利雅得
这块精美的石板上镌刻有奥斯曼统治者苏丹苏莱曼大帝(公元1520-公元1566年在位)的名字。这块石板最初被安放于何处已不得而知,从光滑的表面来看,它可能是被置于众人瞩目的公共场所。作为最著名的苏丹和圣殿保护者,苏莱曼大帝在麦加重修了麦加的两座尖塔,并新建了第三座尖塔,其事迹影响深远。

07.题铭的石板 麦加出土 公元1520-公元1566年 大理石 沙特国家博物馆 利雅得
祖拜达朝圣之路是从伊拉克城市巴格达和库法前往麦加的最佳路线。在祖拜达朝圣之路上共发现5件里程碑,这是其中之一。
该路线的名称源于阿巴斯王朝的传奇哈里发哈伦•拉希德(公元786-公元809年在位)的妻子祖拜达宾特嘉。她曾在始自伊拉克、波斯、中亚等地的朝圣之路上创建水源设施补给信徒及过往商旅,因此深受爱戴。祖拜达路线从巴格达出发,途经库法,最终到达麦加。直到今天,该条路线依然可见。
从公元20世纪初开始,汉志铁路以及相对安全的海上航线的相继开通大大降低了朝圣之路上的风险。自此之后,多数危机重重的早期朝圣之路陆续遭到废弃和淘汰。

08.里程碑 祖拜达朝圣之路出土 公元8世纪晚期 花岗岩或玄武岩 沙特国家博物馆 利雅得
在这个版本的《古兰经》中,用金粉书写经文,以深棕色墨水勾边,古阿拉伯字母则以红色、蓝色笔迹勾出,以提示其发音。使用金粉抄写经文以及工整的抄写笔迹都可以看作是早期精装《古兰经》版本的共同特征。

09.《古兰经》六页 北非或中东 阿巴斯王朝时期,公元9世纪 墨水、金粉、羊皮纸 沙特国家博物馆 利雅得

10.羊皮纸本《古兰经》一页 苏拉特--尼萨 4: 12--19,北非或中东 阿巴斯王朝,公元10世纪 墨水、羊皮纸
费萨尔国王伊斯兰艺术研究与学习中心
这本《古兰经》以行草体与学者体文字抄写而成,具有典型的公元16-公元17世纪奥斯曼统治区域的风格特征。然而这本《古兰经》是如何到达麦加的尚不得而知,或许它是奥斯曼帝国赠予克尔白天房的礼物之一,尤其可能发生在每年一度的朝圣时期。

11.纸本《古兰经》麦加 奥斯曼王朝时期,公元16-公元17世纪 墨水、颜料、金、纸 沙特国家博物馆 利雅得
克尔白天房最重要的象征性礼物是天房之门的锁和钥匙。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奥斯曼苏丹艾哈迈德(公元1603-公元1617年)定期向天房捐赠这些物品。公元16世纪之后,天房之门的锁和钥匙通常都是黄金或白银所制,其上会刻以《古兰经》经文以及捐赠者之名。

12.
锁盘 麦加 公元1603-公元1617年 镀银 沙特国家博物馆
利雅得

13银锁 公元1630--公元1617年 银 沙特国家博物馆 利雅得
请看纹饰是多么精妙
这件著名的香炉由艾哈迈德一世之妻柯塞姆命人专门为麦地那神殿制作而成。这件大香炉的表面镶嵌有精美的植物纹饰,其形制具有公元17世纪奥斯曼的风格特征,很可能制作于伊斯坦布尔。
从香炉手柄之下的铭文看,制作这件香炉的工匠名为奥斯曼,他肯定为能够接受如此重要的任务而激动不已。作为单独置于右边的物品,相当长的时间里,香炉都保持着其在伊斯兰世界里的特殊意义。

14.铁香炉 麦加 奥斯曼王朝,公元1649年 铁、金、银 沙特国家博物馆 利雅得

15.铁香炉 麦加 奥斯曼王朝,公元1649年 铁、金、银 沙特国家博物馆 利雅得
这件镀金大木门由奥斯曼苏丹穆拉德四世(公元1623-公元1640年在位)捐赠,曾立于克尔白天房内室门口。该门板的木质板芯上有镀金和包银装饰。
公元1947年克尔白天房更换新门之前,这扇门一直处于使用之中。尽管门板表面磨损严重,其板面中间及门环的工艺设计表明它应该出自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工匠之手。从此前关于克尔白天房之门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它们的表面在过去数百年间应该发生过一些变化。一首来自10世纪的诗歌记载天房之门表面:“覆盖着镀银的铭文、圆圈以及藤蔓装饰”,与17世纪奥斯曼时期的相关描述非常接近。

16.克尔白天房之门 麦加 奥斯曼王朝(公元1635-公元1636年)镀金、包银、木 沙特国家博物馆,利雅得
通常而言,人们捐赠给麦加和麦地那的最常见的物品是清真寺使用的油灯、烛台以及点亮圣殿的蜡烛。这两件大烛台由奥斯曼工匠制作而成。从烛台上的铭文来看,它是来自土耳其、埃及的统治者哈迪姆苏莱曼帕沙的捐赠。

17.镀金烛台 麦加 奥斯曼王朝时期,公元1757年 铜镀金 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图书馆 利雅得

18.
古代麦加与香料之路距离较远,直到公元五世纪,擅于经商的古莱氏部族到达麦加后,这里才逐渐发展成为重要的宗教和贸易中心。公元631年,即先知穆罕默德去世的前一年,他离开麦地那重返麦加。后来,这次行动即以朝圣而闻名。
自从伊斯兰教兴起之后,克尔白天房及大清真寺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尤其在沙特王国时期,清真寺光塔遍布各个角落,引导人们前往圣城的纪念性大门也随处可见。
公元7世纪晚期,伊斯兰信仰在阿拉伯半岛之外也得到迅速发展。为了便于日益增多的信徒前往麦加朝圣,必须开拓更多通畅便利的朝圣路线。此前连接半岛内外的商旅之路往往被改造成了通往圣地的朝圣之路。长此以往,在一些重要的朝圣之路上,驿站、水井、物资补给中心等设施也得以迅速发展。

19.先知大清真寺大门罩幕 麦加 丝绸、金线 阿卜杜勒阿齐兹图国王图书馆(本片取自国博网站,谢谢)
这件石碑的优雅别致之处是其中的字母“n”都用圆圈来表示。
马拉墓地位于麦加北部,该墓地虽遭破坏,但仍出土数百件刻铭墓碑。它们是早期伊斯兰时期麦加地区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这些墓碑的主人都是伊斯兰教信徒,他们或曾常住麦加,或来自不远万里的异域它乡,为在有生之年至少完成一次神圣的朝圣之旅而跋涉至此。工匠们就地取材,利用麦加附近常见的玄武岩制作了这些不规则形状的石碑。每件石碑刻铭内容的裁定都与石碑的形状、大小有关。
除早期的少数石碑之外,多数石碑上都刻有墓主人的名字,许多铭文中都记有其家世或部族渊源。有的石碑上还刻有墓主人生前曾经从事的职业。许多铭文都以“泰斯米”开头,意思是“奉至仁至慈真主之名”,其后是昭颂穆斯林虔诚信念的“萨哈达”真言,结尾则是出自《古兰经》的经典引文。

20.哈萨,穆萨之女,萨拉姆之子墓碑 麦加出土 公元9世纪 玄武岩 法赫德国王图书馆 利雅得
铭文内容:“艾哈迈德,穆罕默德之子,贾法尔之子,努赫之子,其父母立。”马拉石碑上的铭文多以优美的书法线条书写而成。无论是简单的普通书体还是加粗或特别设计的其它书体,这些石碑铭文体现了古代阿拉伯文字精美绝伦的书法风格。

21.艾哈迈德墓碑 麦加出土 公元10世纪 玄武岩 卡斯尔希扎姆博物馆,吉达
这篇铭文使用的是非常原始、典雅的古阿拉伯库法书体。公元13世纪晚期,该石碑被作为一个学者的墓碑重复使用。这一时期,重复循环使用墓碑的行为已经非常普遍。

22.哈里亚,阿卜杜贾巴尔之女,阿拉之子墓碑 麦加出土 公元9世纪 玄武岩
这块圆形墓碑的造型来自《古兰经》相关经文中的太阳勋章,这种石碑非常少见。这块石碑上刻有法官谢赫•阿卜•贝克尔的名字,这是一位塔巴里斯坦人,该国位于里海南海岸。

23.谢赫•阿卜•贝克尔,穆罕默德之子,易卜拉欣•塔巴里之子墓碑 麦加出土 公元1217年3月18日 玄武岩
卡斯尔希扎姆博物馆,吉达
这块石碑对于制作工匠和书法家而言一定意味着巨大的荣耀。
在石碑拱形曲线的右边,书家在上面加了一行小字:“易卜拉欣书”。这种物勒工名的情况在麦加墓碑中并不多见。

24.穆罕默德,阿巴斯之子墓碑 麦加出土 公元9世纪晚期-公元10世纪早期 玄武岩 卡斯尔希扎姆博物馆,吉达
铭文内容:“安息于此墓的是一位正直善良的男人,请记得我的荣耀并颂扬我的名字——苏拉特•法提哈。”

25.阿卜杜阿齐兹,优素福之子,阿卜杜勒阿齐兹苏丹之子墓碑 麦加出土 公元1440年11月2日 玄武岩
卡斯尔希扎姆博物馆,吉达
公元1400年,麦加城内的大清真寺遭到严重损毁,该区域先遇洪水又历火灾,其建筑西部彻底被毁,北部部分区域则严重受损。当时,埃及马穆鲁克统治者苏丹法拉吉(公元1399-公元1412年在位)负责管辖希贾兹地区,他负责监管圣城麦加。从这块破损的大理石板铭文来看,灾难发生后,法拉吉命令下属机构立即开展圣寺重修工作,并派马穆鲁克贝萨克负责监管这一工程。

26.题铭石板 麦加清真寺出土 约公元1402年 大理石 沙特国家博物馆 利雅得

27.彩陶碗 朱拜尔出土 公元12世纪 陶 沙特国家博物馆 利雅得

28.虚了,看看朝拜的场面吧

29.
这些公元7世纪晚期至公元10世纪的玻璃器均发现于拉巴哈地区,它们是朝圣之路沿线拉巴哈出土文物的典型代表。这些看似普通的日常之器在早期伊斯兰世界相当盛行。虔诚的伊斯兰信徒可以很方便地随身携带这些生活用品,或者将它们作为商品沿路出售以换取朝圣路资。拉巴哈地区发现的一个玻璃窑址表明,一些玻璃器皿可能是在当地烧制完成的。
一些旅途艰辛的朝圣之旅可能会持续数月甚至数年。一些朝圣者往往随身携带陶瓷、玻璃、金属器皿或丝绸品沿途贩卖或交易,以解决旅途之上的开销用度问题。这些阿巴斯王朝时期(公元749-公元1258年)的硬币均发现于祖拜达朝圣之路沿线。其中一枚的发现地点远在今天乌兹别克斯坦境内的撒马尔罕地区。

30玻璃器皿

31.烧瓶 拉巴哈出土 公元8-公元10世纪 玻璃 沙特国王大学考古系 利雅得

32.

33.釉陶碗 朱拜尔出土 公元11世纪 陶 沙特国家博物馆 利雅得

34.釉陶碗 朱拜尔出土 公元11世纪 陶 沙特国家博物馆 利雅得

35.

36.彩陶碗 马比耶出土 公元10世纪 滑石 沙特国王大学考古系 利雅得
马比耶位于欧拉绿洲附近,最初以库尔闻名于世。在古代,这里曾经是重要的贸易城市。伊斯兰时代早期,马比耶逐渐发展成为朝圣之路上的重要停歇点之一。公元10世纪,一位地理学家将其描述为继麦加之后朝圣之路上的第二大城镇。这里发现的古代陶瓷窑址与其它手工业作坊一起,成为许多商品在当地生产、贸易的重要证据。

37.星形石油灯 公元8-公元10世纪 滑石 沙特国王大学考古系 利雅得

38.
这件陶碗上有“baraka”铭文,意为祈祷。
作为从巴格达和库法前往麦加朝圣的祖拜达之路上的重要站点,哪怕拉巴哈地区发现的文物残片,也能为人们了解古代朝圣之路提供许多重要线索。这里发现的多数物品都来自阿巴斯王朝的中心区域,今天的伊拉克境内。

39.有铭陶碗 拉巴哈出土 公元9世纪 陶 沙特国家博物馆 利雅得

40.

41.彩陶碗 拉巴哈出土 公元9世纪晚期--公元10世纪早期 陶 沙特国家博物馆 利雅得

42.彩陶钵 朱拜尔出土 公元9世纪 陶 沙特国家博物馆 利雅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