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由国家文物局、中国国家博物馆和沙特旅游与民族遗产总机构共同主办、中国文物交流中心承办的“阿拉伯之路——沙特出土文物”展览,于2016年12月20日—2017年3月19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这是中国与沙特阿拉伯王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后,在文化交流与合作方面取得的一项重要成果,也是中国国家博物馆国际交流系列展览的又一个重要项目。
本展览展出的466件(套)考古与文化遗物均为收藏于沙特各个博物馆中的珍品。这些文物的时代跨度自一百万年前的石器时代开始,经史前时期、前伊斯兰时期、伊斯兰时期,直至近现代沙特王国的诞生,全面反映了沙特阿拉伯考古学文化发生、发展的历史进程。本展览的大量文物出土于历代香料之路、朝圣之路沿线,它们是阿拉伯本土文化与半岛内外的东、西方文化之间发生交流和互动的重要物证。

02.

03.
【前言】
近年来,很少有考古发现能够像“阿拉伯之路”展览展示的文物一样,颠覆人们对于一个地区古代历史的认识。从100多万年前的史前时期开始,早已有古人类繁衍于此。神秘的石刻铭文、纪念性的人形石碑以及制作精美的青铜塑像,堪称前伊斯兰时期阿拉伯文化的典型代表。
在古代,阿拉伯半岛南部是世界上唯一的乳香、没药种植地和贸易区。随着香料产业的发展,错综复杂的贸易网络应运而生,近东地区的寺庙和宫廷贵族消费的大量香料都源自于此。香料之路应运而生,沿途之上的绿洲、城镇、驿站也都随之兴起。与此同时,来自域外乃至印度、中国或其它远东国家的奢侈品贸易也络绎不绝。公元七世纪,伊斯兰时期开始后,麦加成为伊斯兰世界的宗教中心和精神圣地,曾经的香料之路逐渐被始自叙利亚、埃及、伊拉克、波斯等地的麦加朝圣之路所取代;一度流行于史前时期的石雕人像则被有关《古兰经》的刻铭所取代。
最早发现阿拉伯半岛古代历史的或许是阿拉伯的诗人们。他们的诗句中往往记录着古老的废墟或遗址。伊斯兰时期,商旅和朝圣者留下许多关于重要遗址的相关记载。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沙特王国在阿拉伯半岛开展了广泛的考古调查和发掘工作。在考古学家们的努力之下,一批批重要的考古发现从沙漠荒丘中揭示出来,一件件珍贵的古代遗产得以重见天日。然而总体而言,沙特考古乃至人们对阿拉伯半岛的认知和探索才刚刚开始。本次展览中的许多文物都是近年来新的考古发现。“阿拉伯之路”展览为我们揭开了一个引人入胜的阿拉伯古代世界。
人形石碑
这些石碑距今约6000年,相似的文物多出土于阿拉伯半岛北部的哈伊勒和塔布克地区。在约旦南部至也门地区,这种石碑也有着广泛的分布。这些人形石碑或许与古代阿拉伯世界的宗教活动或丧葬习俗有关。它们是阿拉伯半岛迄今发现的最早最著名的古代人类遗物。
这里展示的三件石碑所表现的人物的衣着和神态风格迥异,它们或许代表着古代阿拉伯半岛不同村落和部族间存在的风俗差异。石碑生动的表情、传神的姿态似乎能够跨越时空,动人心魄。

04.
05.人形石碑
欧拉、泰马、玛甸沙勒附近出土 公元前4000年 砂岩 沙特国家博物馆
利雅得
这件石碑距今约6000年,相似的文物多出土于阿拉伯半岛北部的哈伊勒和塔布克地区。在约旦南部至也门地区,这种石碑也有着广泛的分布。这些人形石碑或许与古代阿拉伯世界的宗教活动或丧葬习俗有关。它们是阿拉伯半岛迄今发现的最早最著名的古代人类遗物。

06.人形石碑
卡耶特•卡法,哈伊勒附近 公元前4000年 砂岩
沙特国家博物馆 利雅得
【史前时期的考古发现】
阿拉伯半岛上时代最早的古人类遗存是130万年前的石制生产工具。考古学家将这一时期称为旧石器时代。在阿拉伯北部的舒维希提亚和西南部的伯希玛等地,都发现有此类石器。
大约一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早段,正值阿拉伯半岛的湿润时期。半岛上四处可见的植被、湖泊、沼泽、野生动物无不吸引着古代人类前来渔猎、采集。来自地中海东部地区的游牧部族也集聚于此
,他们使用的石制工具和武器显得与众不同。
公元前5500年左右,已经有人类陆续定居于阿拉伯半岛的沿海和绿洲地区。这一时期的人们在这里种植庄稼、畜养家牛,同时他们继续狩猎、打渔。一千年后,这里的气候重新变得日益干燥,人们又逐渐恢复了游牧的生活方式。包括箭镞、石片在内的史前时期的石制兵器、工具在阿拉伯半岛的各个地区都有所发现。

07.

08.浩渺的沙海

09.

10.

11.
【欧拉与泰马的考古发现】
欧拉是阿拉伯西北部古地名德丹的现代名称,这里曾是香料之路上的重要站点之一。公元前6世纪,在当地里西安部族的经营之下,德丹发展成为区域文化中心。公元前1世纪,德丹在一次地震灾难之后逐渐走向衰落。然而,欧拉绿洲仍然保持着其在香料之路上的重要影响,它也成为纳巴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泰马是沙特西北地区最重要的考古遗址之一。这一地区最早的人类居住遗址可以追溯至公元前3000年。该地区社会财富的积累和社会文明的发展都要归因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这里是传奇香料之路的必经之地。阿拉伯北部通往叙利亚、美索不达米亚以及通往埃及、地中海东部的商路,都交汇于此。直至公元7世纪伊斯兰时期正式开始之前,泰马在该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中一直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12.

13.
该遗址出土的最大最引人注意的文物是一件石马,该石马从鼻子至肩部的脊状刻划很可能代表着早期的缰绳。此前,人们多认为马的驯养最早发生在公元前3500年的中亚地区。马嘉石马的发现表明马的驯化很可能早于这一时期。

14.石马残件 马嘉出土 新石器时代
约公元前8810年 岩石 沙特国家博物馆
利雅得
2010年,沙特西南地区发现一处重要的考古遗址。马嘉当地牧民在挖掘水井时,发现了一些石制动物形象,包括鸵鸟、绵羊、山羊、猎鹰、猎狗等,同时出土的还有一些磨制石器、纺轮、短剑及其它古代遗物。根据碳14测年研究成果,这些石制动物的年代大约可追溯至公元前8810年。

15.双面器 东部省出土 阿舍利时期 岩石 特国家博物馆

16.
马嘉地区的考古发现与动物的驯养历史密切相关。公元前9000年的马嘉文化中已经存在驯马、驯鹰、驯犬以及携带短剑的遗存和证据,使人们对阿拉伯半岛的早期历史文化有了崭新的认知。

17.沙漠猎犬残件
马嘉出土 新石器时代 约公元前8810年
岩石 沙特国家博物馆 利雅得

18.象骨化石 多马出土 旧石器时代 大象肩骨 泰马博物馆
雕像由一块整石雕刻而成,人像身穿带腰带的长袍,外形、神态均与里西安人雕像相似。不过这件雕像较一般的里西安雕像稍小,说明里西安的工匠已经根据不同地区和不同需要,对雕像的尺寸进行了调整。

19.石雕像残件 欧拉出土 公元前4-3世纪 砂岩 沙特国王大学考古系 利雅得

20.
格拉城(今玛甸沙勒)位于纳巴泰传奇王国的南部地区。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2世纪,玛甸沙勒一直被外族侵占。公元106年,罗马帝国在此设立阿拉伯行省。作为绿洲城市,这里有充足的水源种植无花果、橄榄树、石榴树、葡萄树等。因此,在由阿拉伯西北部至约旦皮特拉及地中海等地的商贸之路上,玛甸沙勒很快成为一个重要的贸易中心。

21.

22.

23.

24.展厅一角

25.
展厅一角
展期:2016/12/20 -
2017/3/19
展厅:南7、南8展厅
主办:沙特旅游与民族遗产总机构、国家文物局、中国国家博物馆
票价:30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