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华民族园(2)藏族风情之大昭寺及博物馆

(2016-09-25 10:06:31)
标签:

大昭寺

康巴民居

八角街

玛尼石

擦擦

分类: 参观展览
中华民族园(2)藏族风情之大昭寺及博物馆




     藏族大昭寺展区
   大昭寺位于西藏拉萨市中心,是公元七世纪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为供奉唐朝文成公主入藏携带的佛像而建。以石块砌基、砌墙,兼采藏族、汉族、印度、尼泊尔建筑风格,气势恢宏,是藏民崇敬的宗教圣地。中华民族园大昭寺由来自西藏拉萨藏族工匠,按照1∶1比例复原建造。主要建筑材料和构件、壁画、雕塑、经幢等,全部来自拉萨。建筑体高14米,建筑面积560平方米,分三层, 一层设护法神殿,二层设经堂,三层设活佛修持殿。有藏族僧侣长年住寺修持。1994年4月,藏传佛教高僧为中华民族园大昭寺开光。





中华民族园(2)藏族风情之大昭寺及博物馆
01.按拉萨大昭寺1:1修建的大昭寺




中华民族园(2)藏族风情之大昭寺及博物馆
02.大昭寺前漂亮的藏族孩子们




中华民族园(2)藏族风情之大昭寺及博物馆
03.大昭寺左面的大型转经筒




中华民族园(2)藏族风情之大昭寺及博物馆
04.这里有个工艺品部,卖酥油茶




中华民族园(2)藏族风情之大昭寺及博物馆
05.小伙子和老奶奶合影




中华民族园(2)藏族风情之大昭寺及博物馆
06.




中华民族园(2)藏族风情之大昭寺及博物馆
07.战战兢兢爬了一段极陡峭的跨距很大的木楼梯(应该是藏式建筑就如此)来到“奶茶屋”




中华民族园(2)藏族风情之大昭寺及博物馆
08.房间里挂着唐卡,摆满许多人留下的风光片,周圈沙发铺满带彩条的罩子




中华民族园(2)藏族风情之大昭寺及博物馆
09.这个用蟒皮蒙着的藏式乐器供喝酥油茶的客人弹唱




      要说这个酥油茶点的时候我还有点担心,怕羊膻味重,所以先点一杯尝尝。不料那叫一个香浓是绝非一般奶茶能与之并论的。立即又点一杯!唇齿留香使我至今还在怀念那种美味!可惜用的是纸杯子。多希望能端上来一只铜壶拍个照啊!




中华民族园(2)藏族风情之大昭寺及博物馆
10.咱也客串一把




中华民族园(2)藏族风情之大昭寺及博物馆
11.唐卡




      康巴民居是四川省康巴地区典型的藏族民居建筑,在当地多依山势而建。该建筑由来自西藏拉萨藏族工匠,按照1∶1比例建造,特殊材料全部从拉萨运来。建筑体为木石结构的平顶三层楼房,外墙白色,墙体微收,上窄下宽,窗户小而密闭,也称“碉房”。一层原为牲畜间,现为展室。二层为起居室。 




中华民族园(2)藏族风情之大昭寺及博物馆
12.出了奶茶屋还有“康巴民居原状陈列”




中华民族园(2)藏族风情之大昭寺及博物馆
13.除了家具一应厨具什么打酥油的桶啊,巨大茶壶,灶台柴火都在角落里,还挂上洁白的哈达呢




中华民族园(2)藏族风情之大昭寺及博物馆
14.挂在墙上的唐卡




中华民族园(2)藏族风情之大昭寺及博物馆
15.床榻,左下角是小美女戴在腰间的小围裙




中华民族园(2)藏族风情之大昭寺及博物馆
16.墙上的唐卡




中华民族园(2)藏族风情之大昭寺及博物馆
17.点了奶茶,帅哥一定送我们哈达,我俩说要一条就行了,帅哥不干,追出来给先生挂上




中华民族园(2)藏族风情之大昭寺及博物馆
18.帅哥看见我们抓着楼梯下楼费劲,就说大昭寺的楼梯更难上,你们二老就看看地面一层吧




      大昭寺,又名“祖拉康”、“觉康”(藏语意为佛殿),位于拉萨老城区中心,是一座藏传佛教寺院,是藏王松赞干布建造,拉萨之所以有“圣地”之誉,与这座佛像有关。寺庙最初称“惹萨”,后来惹萨又成为这座城市的名称,并演化成当下的“拉萨”。大昭寺建成后,经过元、明、清历朝屡加修改扩建,才形成了现今的规模。 
  大昭寺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在藏传佛教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大昭寺是西藏现存最辉煌的吐蕃时期的建筑,也是西藏最早的土木结构建筑,融合了藏、唐、尼泊尔、印度的建筑风格,并且开创了藏式平川式的寺庙市局规式。成为藏式宗教建筑的千古典范
   环大昭寺内中心的释迦牟尼佛殿一圈称为“囊廓”,环大昭寺外墙一圈称为“八廓”,大昭寺外辐射出的街道叫“八廓街”即八角街。
  



中华民族园(2)藏族风情之大昭寺及博物馆
19.




中华民族园(2)藏族风情之大昭寺及博物馆
20.一层只供奉了两尊佛




中华民族园(2)藏族风情之大昭寺及博物馆
21.




中华民族园(2)藏族风情之大昭寺及博物馆
22八角街原来是这个样子




中华民族园(2)藏族风情之大昭寺及博物馆
23.沿着八角街有许多小型展馆,这里就是“藏族项链之美”




     这间标明商店的,并非售货之处,而是展示西藏项链之美的展室。陈设的项链用的材料都是珊瑚、绿松石、玛瑙、天珠之类价值连城的珍,以白银镶嵌。工作人员告知,藏民身上佩戴的各种饰物,加上服饰,价值都不止3、5万。因为他们是游牧,所以所有的财产都随身携带着。其实,藏民非常爱美也是原因之一。




中华民族园(2)藏族风情之大昭寺及博物馆
24.



再说说天珠。
   西藏天珠产于西藏喜马拉雅山域,是一种稀有的宝石(科学上称九眼石页岩),据日本科学家研究证实是三、四千年前太空陨石撞击该山区时,产生的十四种火星元素,使其具有天然的磁场,其是尤以“镱”元素磁场能量极强,可活化细胞组织,促进血液循环,并能造成神奇感应。又有考证天珠与玛瑙属同类矿石,两者仅元素结构的排列不一样,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天珠在西藏这块中国最纯净的佛教圣地吸收灵气,接受加持,所以又被称为藏密七宝之一,是佛教圣物。
老天珠
   对于天珠的记载最早要追溯到唐太宗贞观十五年(641年),文成公主入藏时,唐朝皇帝陪送了一尊印度佛像(释迦牟尼佛十二岁等身金像),松赞干布在其佛冠上镶嵌有九眼天珠、宝瓶天珠、两眼天珠及三眼天珠。这尊佛像现在供奉于拉萨大昭寺内。
   天珠是数千年前由藏民开采出矿石经过人工研磨而成的,天然形成的图案及花纹,也有由喇嘛边念诵经文边用特殊工艺绘制,镶蚀而成,经过开光、加持、供奉历代相传,成为稀世珍品。老天珠因年代久远,数量稀少,至今十分罕见。能够拥有一颗老天珠,是极大的缘分和福气。
 



中华民族园(2)藏族风情之大昭寺及博物馆
25.之前我一直认为所谓的天珠不过是人造的,这回算是明白了,有真的




中华民族园(2)藏族风情之大昭寺及博物馆
26.



      这间展室展示玛尼石。“玛尼”来自梵文佛经《六字真言经》“唵嘛呢叭咪哞”的简称,因在石头上刻有“玛尼”而称“玛尼石”;“玛尼堆”是指在石板或经加工而成的石头上刻有藏文经文、“六字真言”或刻有动物图纹、神灵图像、朗久旺丹图纹等的石板或石头垒起来的石堆。也有不刻任何图纹的各种小石块堆成的石堆。藏族地区的石刻“玛尼堆”随处可见,数不胜数。
   藏族对佛教文化有着特殊的感情,男女老幼都以做佛事为崇高。在广袤的草原上、偏僻的山沟里,人们刀笔不停,艰苦劳作,在一块块普通的石头上刻写上经文以及各种佛像和吉祥图案,并饰以色彩,使平凡的石头变成了玛尼石。虔诚的藏族信徒相信,只要持之以恒地把日夜默念的六字真言纹刻在石头上,这些石头就会有一种超自然的灵性,给他们带来吉祥如意。随着人们不倦的纹刻,各种各样大小不一的玛尼石聚集起来,就成了玛尼堆和玛尼墙。(网载)




中华民族园(2)藏族风情之大昭寺及博物馆
27.玛尼是藏语的音译。玛尼石是刻有藏传佛教佛像或经咒的石块




中华民族园(2)藏族风情之大昭寺及博物馆
28.广泛流行在藏族民间,源于原始的灵石崇拜,逐渐转变为藏传佛教的圣物




      擦擦指西藏脱模泥塑艺术,即泥制的各种小泥塑、小佛塔等,凹型模具挤压脱模,然后晒干,有的再经烧制、或彩绘。此物属一种圣物,多流传民间,一般与玛尼石、经幡形影不离,常出现在佛塔、圣山洞窟、神湖边、玛尼堆和转经路上。制作擦擦的模具一般为铜、铁器,也有木刻、陶器,因为此物体积小,便于随身携带。它不同于刻玛尼石,或印制经幡,不需要技术,也不需要任何专门的材料,只要有一个模具和随地可取的泥土即成。所以擦擦百西藏民间供奉神佛的圣物中为数最多。
   擦擦在西藏是有等级之分的。通常所见普通的擦擦用一般的泥土制作,所以在民间流传很广。制作时在泥佛的背面粘入青稞或其它吉祥物之类,以显示制作者的虔信,和对美好生活的祈望。
   另一种擦擦是活佛的骨灰与泥土参混在一起制作而成的。西藏历史上,寺庙高僧圆寂后多实行火葬,这是西藏丧礼仪式中最上等的一种葬法,一般只有活佛和上等人才可享用这种"升天”方式。西藏传统习俗中,那些被人们奉为神明的高僧们去世后,还要为他修造佛塔,再将用高僧的骨灰和泥土制成的擦擦放入塔中,这样“佛身”仍可赐福于人间。




中华民族园(2)藏族风情之大昭寺及博物馆
29.神奇的“擦擦”




中华民族园(2)藏族风情之大昭寺及博物馆
30.装上擦擦的嘎乌盒




中华民族园(2)藏族风情之大昭寺及博物馆
31.擦擦和装擦擦的嘎乌盒




中华民族园(2)藏族风情之大昭寺及博物馆
32.




     一条八角街告诉了我们许多神奇的藏传佛教用来祈福拜神的东西,还让我们看到了珍贵的珠宝。其他东西,下次再说。

















     











































     

装擦擦的嘎乌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