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直想去的西安(3)陕西历史博物馆,第二展厅--大汉雄风

(2015-11-26 17:32:43)
标签:

未央宫

绿釉孔雀陶灯

金怪兽

“皇后之玺”玉印

.鎏金银铜竹节熏炉

分类: 参观展览
一直想去的西安(3)陕西历史博物馆,第二展厅--大汉雄风
01.



一直想去的西安(3)陕西历史博物馆,第二展厅--大汉雄风
02.



一直想去的西安(3)陕西历史博物馆,第二展厅--大汉雄风
03.二楼第二展厅,第一单元,大汉雄风



一直想去的西安(3)陕西历史博物馆,第二展厅--大汉雄风
04.



未央宫是西汉帝国200余年间的政令中心,西汉以后,仍是多个朝代的理政之地,隋唐时也被划为禁苑的一部分,存世1041年,是中国历史上使用朝代最多、存在时间最长的皇宫。
1961年3月4日,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位于西安市汉长安城遗址西南部的西安门里。未央宫又称西宫,是西汉帝国的大朝正殿,唐末毁弃。




一直想去的西安(3)陕西历史博物馆,第二展厅--大汉雄风
05.未央宫椒房殿遗址模型



一直想去的西安(3)陕西历史博物馆,第二展厅--大汉雄风
06.左为釉陶井 东汉(25-220年)馆藏         右为陶井   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西安市长安区出土



一直想去的西安(3)陕西历史博物馆,第二展厅--大汉雄风
07.当时人们已经懂得了轮作



一直想去的西安(3)陕西历史博物馆,第二展厅--大汉雄风
08.随葬明器。出土于汉中,池内有田螺、水草、青蛙等造型,代表墓主人生前生活优渥



一直想去的西安(3)陕西历史博物馆,第二展厅--大汉雄风
09.饲养家畜


一直想去的西安(3)陕西历史博物馆,第二展厅--大汉雄风
10.



一直想去的西安(3)陕西历史博物馆,第二展厅--大汉雄风
11.


冶炼制造
  汉代手工业的生产规模和技术水平有很大发展,主要生产部门有制盐、冶铁、制铜、纺织、建筑、制陶、漆器等。绚丽多彩的丝绸,光洁精美的铜镜,堪称其高超工艺水平的代表。



一直想去的西安(3)陕西历史博物馆,第二展厅--大汉雄风
12.瓷钟  容器  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 西安市结核病院出土



一直想去的西安(3)陕西历史博物馆,第二展厅--大汉雄风
13.酱黄釉奁(lián)梳妆用具  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 馆藏



一直想去的西安(3)陕西历史博物馆,第二展厅--大汉雄风
14.双鱼铜杅  水器   汉代(公元前206--220年) 馆藏



一直想去的西安(3)陕西历史博物馆,第二展厅--大汉雄风
15.铁鼎  汉代(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甘泉县出土



一直想去的西安(3)陕西历史博物馆,第二展厅--大汉雄风
16.石磨 汉代(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长武县杨家河村出土



一直想去的西安(3)陕西历史博物馆,第二展厅--大汉雄风
17.织布机(复制品)。 汉代织布机有平织机、斜织机和提花机。这架是平织机



一直想去的西安(3)陕西历史博物馆,第二展厅--大汉雄风
18.连弧夔龙纹镜  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 安塞县出土



一直想去的西安(3)陕西历史博物馆,第二展厅--大汉雄风19.鎏金铜沐缶 盥洗器  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 西安市席王乡唐家寨出土



一直想去的西安(3)陕西历史博物馆,第二展厅--大汉雄风
20.


    四神纹是汉族传统装饰纹样。以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种神像组成的纹饰。汉代多用作瓦当﹑铜镜﹑墓室和葬具上的装饰。两晋﹑南北朝至唐代初年甚为流行。



一直想去的西安(3)陕西历史博物馆,第二展厅--大汉雄风
21.四神纹染器  饮食器  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 兴平市茂陵出土



     绿釉陶孔雀灯通高89厘米,重10.395千克。此灯形体高大,结构复杂,通身施翠绿色釉,胎质红色。灯自下而上共分三层,第一层下端底座呈喇叭形,上托一折唇平沿大灯碗,碗沿上有对称的四个小孔,各插一支小灯盏,小灯盏外侧附柿蒂形花。第二层底座上大下小犹如罐形,其上灯碗口略小于一层,其余与第一层无异,第三层底座似钟形,上塑出一昂首开屏的孔雀,孔雀背驼一盏灯。因通身有九个灯碗可以同时点燃,所以又称“九连灯”。
  绿釉陶孔雀灯造型大方气派,构思奇巧,造型生动,色泽亮丽,制作精良,极具时代特色,为汉代灯中的精品、为历代灯具所不及。



一直想去的西安(3)陕西历史博物馆,第二展厅--大汉雄风
22.绿釉孔雀陶灯  东汉(25--220年) 河南三门峡市出土,国家一级文物



    彩绘雁鱼铜灯由衔鱼的雁首、雁身、两片灯罩及带曲鋬的灯盘四部分组成,可拆卸。雁身为两范合铸,两腿分铸后焊接。通体彩绘红白二色,两灯罩可自由转动,能调节灯光照射方向并防御来凤。雁腹内可盛清水,灯烟经雁颈溶入水中,可减少油烟污染。构思精巧别致,是汉代等距中的杰作。



一直想去的西安(3)陕西历史博物馆,第二展厅--大汉雄风
23.彩绘雁鱼铜灯  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 1985年陕西省神木县点塔村西汉墓出土




一直想去的西安(3)陕西历史博物馆,第二展厅--大汉雄风24.



    金饼也称饼金,共219枚,总重54116.1克,是迄今汉代金兵出土数量重量最多的一次。绝大多数有戳记、戳印部分兼有文字、符号等刻铭。非流通货币,主要用于赏赐和馈赠。



一直想去的西安(3)陕西历史博物馆,第二展厅--大汉雄风
25.金饼 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 西安市未央区谭家乡东十里堡村出土



汉人生活 科技文化
  汉代科学文化承就辉煌,造纸术、地动仪、麻醉术的发明都在科学技术史上长生了深远的影响。《史记》、《汉书》分别开创了通史和断代史史书的先河。汉赋、乐府诗在文学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



一直想去的西安(3)陕西历史博物馆,第二展厅--大汉雄风
26.左,五铢钱石范  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 西安市长安区杜永村出土;右上,货布钱陶范 新莽(9-23年)馆藏;右下, “元风四年”五铢钱陶范 (公元前77年) 馆藏  



一直想去的西安(3)陕西历史博物馆,第二展厅--大汉雄风
27.春神“句芒”、 秋神“蓐收”图画石像 东汉(25--220年)神木县大保当东汉墓出土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藏



一直想去的西安(3)陕西历史博物馆,第二展厅--大汉雄风
28.伎乐俑 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 西安市西肆出土



一直想去的西安(3)陕西历史博物馆,第二展厅--大汉雄风
29.伎乐俑 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 西安市西肆出土



一直想去的西安(3)陕西历史博物馆,第二展厅--大汉雄风
30.



一直想去的西安(3)陕西历史博物馆,第二展厅--大汉雄风
31.



一直想去的西安(3)陕西历史博物馆,第二展厅--大汉雄风
32.



一直想去的西安(3)陕西历史博物馆,第二展厅--大汉雄风
33.马踏匈奴石刻 复制品 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 兴平市茂陵出土



凿空西域
  汉武帝时,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通了长安至中亚、西亚的陆路通道,史称“凿空”。西域各国的使者、商贾不断来长安访问和贸易;西域的植物、良马、乐舞等传入中原,中原的丝绸和冶铁术等传向西方,中外交流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一直想去的西安(3)陕西历史博物馆,第二展厅--大汉雄风
34.张骞立像



一直想去的西安(3)陕西历史博物馆,第二展厅--大汉雄风
35.



一直想去的西安(3)陕西历史博物馆,第二展厅--大汉雄风
36.张骞通西域路线图



    汉武帝为了追求西方良马,不断派遣使者往来于西域。这也是汉王朝开通丝绸之路的主要目的之一。这一时期的陶马体格健壮,膘满臀圆,是西域良马的体型。 西汉时期的陶马在中国存世不多,此陶马虽然被斩首过,但依然不失珍贵。这只陶马出土于汉武帝刘彻的茂陵。



一直想去的西安(3)陕西历史博物馆,第二展厅--大汉雄风
37.陶马  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  兴平市茂陵出土



一直想去的西安(3)陕西历史博物馆,第二展厅--大汉雄风
38.



一直想去的西安(3)陕西历史博物馆,第二展厅--大汉雄风
39.



一直想去的西安(3)陕西历史博物馆,第二展厅--大汉雄风
40.金怪兽   汉 (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神木县纳林高兔村匈奴墓出土



    下图黄金怪兽,有身、嘴、鹿角、蝎尾,四蹄立于花瓣形托座上。怪兽的两只抵角是由两两身子相连、背部相对的16只小鸟组成,蝎尾也是一只小鸟。因此,小怪兽身上竟有17只小鸟,体现出工匠们的睿智巧思和精湛做工。根据金怪兽底盘上的小孔,学者们推测可能是匈奴族首领帽上的冠饰。



一直想去的西安(3)陕西历史博物馆,第二展厅--大汉雄风
41.



一直想去的西安(3)陕西历史博物馆,第二展厅--大汉雄风
42.文字瓦当  汉代(公元前206年--220年) 馆藏



一直想去的西安(3)陕西历史博物馆,第二展厅--大汉雄风
43.



一直想去的西安(3)陕西历史博物馆,第二展厅--大汉雄风
44.彩绘跽坐女俑  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 西安市窦太后陵随葬坑出土



一直想去的西安(3)陕西历史博物馆,第二展厅--大汉雄风
45.彩绘男立俑    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 西安市长庆村出土



一直想去的西安(3)陕西历史博物馆,第二展厅--大汉雄风
46.女骑俑  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咸阳市杨陵陪葬墓园出土


  “皇后之玺”玉印印面为正方形,上雕一只螭虎形象做钮,四面刻有云纹,印面隶书“皇后之玺”书体流畅,刀法自然娴熟。质地为新疆和田羊脂玉,温润洁白、有凝脂般的光泽,极具观赏性。是我国第三批禁止出境展出的94件组国家重宝之一。


 

一直想去的西安(3)陕西历史博物馆,第二展厅--大汉雄风
47.“皇后之玺”玉印 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咸阳市皇家沟村出土, 国家级文物


    下图熏炉为青铜质地,通体鎏金鎏银。熏炉的底座上透雕的两条蟠龙昂首张口咬住竹柄。五节竹节形的柄,柄的上端有三条蟠龙将熏炉托起。熏炉为博山形,炉体下部雕饰蟠龙纹,底色鎏银,龙身鎏金,炉体上部浮雕四条金龙,龙首回顾,龙身从波涛中腾出,线条流畅,造型奇妙。整件熏炉共有九条龙装点其间。“九”在我国古代象征最高数字,是皇权的一种体现。炉盖外侧铭文可知,此炉是西汉皇家未央宫的生活用器。这件熏炉原在未央宫,建元五年(前136年),汉武帝将其赏赐给姐姐阳信长公主。



一直想去的西安(3)陕西历史博物馆,第二展厅--大汉雄风
48.鎏金银铜竹节熏炉 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兴平市茂陵(号无名冢)1号从葬坑出土,国宝级文物



  “上林”铜鉴为西汉阳朔四年时的文物,通耳高47.5厘米,口径65厘米,腹深38厘米。铜鉴体量硕大,敛口,鼓腹,圜底,双耳。器外壁口沿下刻铭四行二十九字:“上林铜鉴容五石重四十四斤,阳朔四年五月李骏造二百四十枚,第廿四。”鉴主要的功能是盛水和盛冰,也可以沐浴、鉴容。这件铜鉴是研究西汉青铜器铸造业的重要实物资料。



一直想去的西安(3)陕西历史博物馆,第二展厅--大汉雄风
49.“上林”铜鉴 盛水洗器  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 西安市高窑村出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