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走进南阳(四)----卧龙岗上观武侯祠(一)

(2014-05-08 11:59:55)
标签:

南阳卧龙岗武侯祠

千古人龙

三代遗才

大拜殿

出师表碑屋

分类: 历史人文

   

 

    4月21日,小雨霏霏。本想去汉画馆,却逢休息,改计划进了附近的武侯祠。没想到一下车雨就停了。运气啊!

   更好的就是园内游人稀少,这才是我心目中纪念诸葛亮的高洁肃穆处所。

 

    

走进南阳(四)----卧龙岗上观武侯祠(一)


 

     网上一搜,全国竟有9座武侯祠!但是诸葛亮躬耕十年之久的,也仅是南阳一处。

    问到南阳任何人武侯祠,他们会立即回答,哦,就是卧龙岗啊?开始我十分不解。

   “诸葛亮(181-234年),字孔明,汉末山东琅琊阳都(今山东沂水县南)人。他幼年丧父,后随叔父诸葛玄投奔荆州牧刘表。诸葛玄去世后,诸葛亮便带着弟弟诸葛均在南阳卧龙岗结庐躬耕,过着布衣生活。但他广交天下名士,满腹经纶,腹藏良谋,隐居求志,宁静致远。当时的大名士庞德公把他比为一条待时腾飞的‘卧龙’。汉建安十二年(207年),刘备、关羽、张飞三顾茅庐,拜请诸葛亮,自此,二十七岁的诸葛亮离开了躬耕十载的卧龙岗,辅佐刘备,后官拜蜀汉丞相,爵封武乡侯,死后溢‘忠武侯’,因此历代诸葛亮祠庙均称为‘武侯祠’。

  据清康熙《龙岗志》记载,武侯祠始建于魏晋后期,有1800多年历史。经历代的不断修缮和增建,形成了现在的规模。如今的武侯祠占地200余亩,有殿房150多间,楹联70多副,碑刻300余块,是我国纪念诸葛亮最大的古建筑群。也是历代人们瞻仰和祭把诸葛亮的地方。
   卧龙岗南频白水,直汇汉江,北障紫峰,遥连嵩岳,山水相依,景留四时。这里岗峦起伏,曲折回旋,势如卧龙,其源发端于嵩山之南,绵延数百里,连接南阳故城西北紫山继续南下,至此岗地势隆起,截然而住,回旋如巢,诸葛草庐在其内,时人以孔明为卧龙,因号其岗。

   武侯祠基本上保持着元明的布局风格,其木构建筑多为明、清重建或增建。祠院依岗而建,祠内丛竹飒飒,松柏森森,潭水清碧,景色宜人,总体格局婉转盘桓,结构幽雅精致,氛围古色古香。”(导游词)

 

 

走进南阳(四)----卧龙岗上观武侯祠(一)

01.

 

    拾级而上“‘千古人龙’石牌坊立柱冲天,华美壮观。坊高9米,面阔13.5米,为三间四柱楼式。坊额浮雕‘丹凤朝阳’、‘麒麟送宝”等祥云瑞兽纹饰。左右横额上雕刻着诸葛亮‘躬耕南阳’、‘舌战群儒”之场面。这座石牌坊最初建于明代,清道光壬辰年(1832年),南阳知县萧其芬重修。1943年5月牌坊被雷电击倒,1957年原南阳县人民政府重建,奈何在文革时再次毁。  

   1992年美籍华人赵连仁先生,捐资十五万人民币复建了今天看到的石牌坊。‘千古人龙’四字古拙素朴,遒劲刚毅,指诸葛亮为永垂千古的杰岀人物,被后人称为人中之龙。起伏蜿蜒的卧龙岗绵延百余里,形成了一带龙脉,孕育了南阳智圣诸葛亮,所以南阳卧龙岗被称为天下第一岗,武侯祠就坐落其间。”

   

走进南阳(四)----卧龙岗上观武侯祠(一)
02.“千古人龙石”牌坊

 

 

    楹联“功盖三分延汉祚 名垂千古仰威仪”、“百万劫山水依然,纵教物换星移,丞相祠堂仍旧在  三千界英雄何在,遥想纶巾羽扇,先生风范却犹存。”

 

 

走进南阳(四)----卧龙岗上观武侯祠(一)
03.千古人龙石牌坊从右至左


走进南阳(四)----卧龙岗上观武侯祠(一)
04.“千古人龙”古拙素朴,遒劲刚毅
                   走进南阳(四)----卧龙岗上观武侯祠(一)

05.

 

 

走进南阳(四)----卧龙岗上观武侯祠(一)
06.

 

 

    大门楹联三,气势夺人:“可托六尺之孤,可寄百里之命,君子人欤?君子人也;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吾见其人。”一九九八年元月上浣张海书;“长遗恨,终前未能上慰先主,下济苍生;最可敬,身后不使内藏余帛,外有赢财。”戊辰(1988)仲冬  夷门王澄书;再内“大文出师表 胜地卧龙岗”,于右任1940年题于卧龙岗。

 

 

走进南阳(四)----卧龙岗上观武侯祠(一)
07.武侯祠大门,匾额“卧龙岗”

 


走进南阳(四)----卧龙岗上观武侯祠(一)
08.大门匾额书“卧龙岗”,是祠的地理位置

 

 

走进南阳(四)----卧龙岗上观武侯祠(一)
09.回望石牌坊背面,从右至左

 

 

      阴联“死而后已酬三顾道自长存贯两间”、“运帷幄之筹谋,披肝沥胆,六经以来惟二表  本圣贤者道范,寄命托孤,三代而下此一人。” 

 


走进南阳(四)----卧龙岗上观武侯祠(一)
10.“忠延汉鼎”,诸葛亮忠心耿耿辅佐刘备,建立“蜀汉”政权延续了汉王朝的社稷

 


走进南阳(四)----卧龙岗上观武侯祠(一)
11.以上均为赵连仁先生手书

 

 

走进南阳(四)----卧龙岗上观武侯祠(一)
12.雨后,院内松柏森森,花草疏密得当,幽静古雅,不愧是国家AAAA级景区

 

 

走进南阳(四)----卧龙岗上观武侯祠(一)
13.草庐前的青砖独劵的小桥,玲珑精巧,酷似彩虹,故名。传为诸葛亮往来必经之地,园内一景

 

 

走进南阳(四)----卧龙岗上观武侯祠(一)
14.这些大树,动辄年龄逾千,不可小觑

 

 

走进南阳(四)----卧龙岗上观武侯祠(一)

15.其实还在武侯祠之外呢

 

 

走进南阳(四)----卧龙岗上观武侯祠(一)
16.主要建筑沿中轴线,其余右侧居多

 


走进南阳(四)----卧龙岗上观武侯祠(一)
17.大门内“汉昭烈皇帝三顾处”石牌坊

 

走进南阳(四)----卧龙岗上观武侯祠(一)
18.这些用石料斜撑着的都是1200年以上的古树----楸树、侧柏居多

 

 

    “汉昭烈皇帝三顾处”石牌坊,汉昭烈皇帝即刘备。刘备以汉朝的正统自居,建国号“汉”,“昭烈”是刘备的谥号。三顾处即三顾茅庐的地方。诸葛亮《出师表》云:“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走进南阳(四)----卧龙岗上观武侯祠(一)

19.此碑为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七月南阳宛县乡绅任守泰等人立

 

      甬路两旁错落地摆放着许多刻满华彩诗句文章的石块。

 

 

走进南阳(四)----卧龙岗上观武侯祠(一)
20.李白《读诸葛武侯传,书怀赠长安崔少府叔封昆季》中的诗句

 


走进南阳(四)----卧龙岗上观武侯祠(一)
21.杜甫 《武侯庙》


 

走进南阳(四)----卧龙岗上观武侯祠(一)

22.岳飞手书《前出师表》

 


走进南阳(四)----卧龙岗上观武侯祠(一)
23.刘禹锡《陋室铭》,王蒙书



走进南阳(四)----卧龙岗上观武侯祠(一)
24.诸葛亮的八卦阵



走进南阳(四)----卧龙岗上观武侯祠(一)
25.秀美静谧的卧龙潭



走进南阳(四)----卧龙岗上观武侯祠(一)
26.



走进南阳(四)----卧龙岗上观武侯祠(一)
27.碑亭



走进南阳(四)----卧龙岗上观武侯祠(一)
28.诸葛古井亭于卧龙潭旁,名曰诸葛井,井口为青石凿成,相传为当年诸葛亮取水之处,园中一景



走进南阳(四)----卧龙岗上观武侯祠(一)
29.这座才是武侯祠的山门

 


走进南阳(四)----卧龙岗上观武侯祠(一)
30.

 


     武侯祠正门古朴端庄。正中券门额上石匾镌刻的“武侯祠”三个大字,系郭沫若先生1959年8月8日所题。

 


走进南阳(四)----卧龙岗上观武侯祠(一)
31.原来武侯祠深藏于卧龙岗之内


 

走进南阳(四)----卧龙岗上观武侯祠(一)
32.甬路直通“三代遗才”石牌坊



                走进南阳(四)----卧龙岗上观武侯祠(一)

33.

 
走进南阳(四)----卧龙岗上观武侯祠(一)
34.


     “ 三代遗才”,夏、商、周三个朝代遗留下来的人才。后人常用“两汉以来无双士、三代而后第一人”来称颂诸葛亮。是说诸葛亮的才能和品德可与三代的贤人----伊尹、吕尚、傅说等相比。

 
    
走进南阳(四)----卧龙岗上观武侯祠(一)
35.


走进南阳(四)----卧龙岗上观武侯祠(一)
36.“三代遗才”, 清康熙二年(1663年)十月南阳知府王维新书
 
 

                走进南阳(四)----卧龙岗上观武侯祠(一)

37.大拜殿前碑石左右林立
 
 

                   走进南阳(四)----卧龙岗上观武侯祠(一)

38.大拜殿里里外外布满匾额对联,集书法之大成
 
 
                   走进南阳(四)----卧龙岗上观武侯祠(一)
40.
 
 
走进南阳(四)----卧龙岗上观武侯祠(一)
41.“伊吕遗风”,光绪四年(1878)岁次戊寅六月谷旦  盐运使衔知南阳府事宁夏任恺敬题
 
 
    这就是大拜殿,它是武侯祠的主体建筑。大拜殿正门悬挂着清道光三年(1823年)南阳知府廖文锦行书‘隐居求志’匾额。
  《三国志》上写了一个湖北襄阳境内的‘隆中对’,引得南阳人和襄阳人都说诸葛亮是隐居在自己的家乡,文人学者也纷纷引经据典,互不相让,明清时期即打起了笔墨官司。
   顾嘉衡是湖北人,时任河南南阳知府,为了两不得罪,写下了‘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辩襄阳南阳。’这副立意高古的对联为世人称道。1959年时任团中央书记处书记的胡耀邦来南阳视察工作,对这副对联颇为欣赏,还据此联新作一副:‘心在人民,原无论大事小事利归国家,何必争多得少得。’体现了老一辈革命家胡耀邦同志的宽广胸襟和高尚情操。”


 
走进南阳(四)----卧龙岗上观武侯祠(一)
42.顾嘉衡和胡耀邦题写的对联
 
 
走进南阳(四)----卧龙岗上观武侯祠(一)
43.“功盖三分”,南阳府同知兼南阳知县刘世勣敬立  同治十一年(1872)仲秋朔日

 
 
     大拜殿内。“吾师” 跋:霖束发受书  即知有诸葛忠武  未尝不流连慨慕  想见其为人  后读三国志 见忠武不用魏延子午之计  窃疑其理民之干优于将略  及观忠武自居惟以谨慎二字  然后知承祚之言非笃论也  今年春  霖以菲材  驻兵南阳  适为忠武故里  瞻谒遗像  恭肃下拜  窃幸取则之不远也  诗不云乎  高山仰止  景行行止  纵弗能至  心向往之  谨题祠额  用志宗仰 (我倾心效法的老师。语出唐代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二“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句。) 作者鹿传霖(1836-1910),约题于光绪九年(1883)任河南巡抚之时。
 
 
 
走进南阳(四)----卧龙岗上观武侯祠(一)
44.“隐居求志”,道光三年(1823)仲夏月重修  知南阳府事廖文锦书
 
 
     “功盖寰宇”为清嘉庆六年(1801年)十月山西北镇平鲁路都司王凯书敬献。


 
走进南阳(四)----卧龙岗上观武侯祠(一)
45.“名垂宇宙”,大中华民国四年(1915)一月谷旦  知南阳县事山左曹慕时熏沐敬书
 
 
      “勋侔伊吕”,勋:功勋、功劳;侔:等、齐;吕尚:字子牙,本姓姜氏,其先主封于吕,以吕为姓,年老隐居在渭水磻溪(今陕西宝鸡东南)钓鱼,周文王外出打猎相遇,与之谈话,非常高兴,说:“吾太公望之久矣。”于是同车载回,当作顾问。文王死后,武王继位,尊吕尚为尚父。武王灭纣得天下,吕尚计谋不少。 
 

 
走进南阳(四)----卧龙岗上观武侯祠(一)
46. 清咸丰六年(1856年)十二月安徽吴家恩书。

 
 
走进南阳(四)----卧龙岗上观武侯祠(一)
47.“帝臣王佐”,乾隆四十八年(1783)岁次癸卯季夏谷旦,作者失考

 
 
走进南阳(四)----卧龙岗上观武侯祠(一)
48.“雷雨经纶”,中华民国四年(1915)四月上浣谷旦  郝福田赵福汇刘展标蔡文藻等十二人敬献

 
 
走进南阳(四)----卧龙岗上观武侯祠(一)
49.“第一良才”,皇清同治十一年(1872)冬月中浣谷旦  川贵县茧帮公立

 
 
走进南阳(四)----卧龙岗上观武侯祠(一)
50.“莘野高风”,咸丰九年(1859)岁次己未仲春月谷旦道员用前署南阳府知府何怀珍敬题 

 
 
走进南阳(四)----卧龙岗上观武侯祠(一)
51.“ 舜业尹功”,舜业:虞舜般的事业;尹功:伊尹般的功劳。康熙丁酉(1717)中秋  山阴沈渊题

 
 
走进南阳(四)----卧龙岗上观武侯祠(一)
52.“抱膝长吟”,道光壬寅(1842)春月吉日  唐邑陕州弟子周明德薛冠群敬立。(《三国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魏略》载,亮“每晨夜从容,常抱膝长啸。” )

 
 
    大拜殿内塑的是孔明端坐正面塑像,纶巾羽扇,风度庄严,正是东汉末年隐居儒士的典型装束。左边是他的长子诸葛瞻,右边是长孙诸葛尚。殿堂的檐下柱上挂满了历代名人骚客的对联和匾额,这些碑额和对联无不充满世人对诸葛亮的敬重仰慕之情。”

 
 
走进南阳(四)----卧龙岗上观武侯祠(一)
53.
 
 

               走进南阳(四)----卧龙岗上观武侯祠(一)

54.
 
 
走进南阳(四)----卧龙岗上观武侯祠(一)
55.《出师表》碑屋
 
 
       这是一组蜡像,再现了岳飞当年手书前后《出师表》的场景。
 
 
 
走进南阳(四)----卧龙岗上观武侯祠(一)
56.
 
 
走进南阳(四)----卧龙岗上观武侯祠(一)
57.
 

走进南阳(四)----卧龙岗上观武侯祠(一)
58.

走进南阳(四)----卧龙岗上观武侯祠(一)

59.



      我还喜欢“三代遗才”石牌坊的侧联:“ 遗世仰高风,抱膝长吟,出处各存千载志;偏安恢汉祚,鞠躬尽瘁,日月同悬二表文。  益阳龚浩1939年撰并书。可惜那里被铁架子遮住了。 

 
 
 
    请看下集----卧龙岗上观武侯祠(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