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蓝色的海星40
蓝色的海星40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8,075
  • 关注人气:1,16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爱上西北(二十)甘肃省博物馆之《彩陶》展(上)

(2019-05-27 07:45:09)
标签:

彩陶之发现

生活用具

墓葬陪葬品

精美纹饰

先民崇拜

分类: 参观展览

  

    就在我写本文时CCTV9恰好播放了6集专题片《神秘的中国彩陶》,给了我许多悬疑问题的答案,也使得我对我国先民的智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爱上西北(二十)甘肃省博物馆之《彩陶》展(上)
01.

 


爱上西北(二十)甘肃省博物馆之《彩陶》展(上)
02.先民依水而居的生活场景

 


爱上西北(二十)甘肃省博物馆之《彩陶》展(上)

03.彩陶的起源和发展

 

 

爱上西北(二十)甘肃省博物馆之《彩陶》展(上)

04.距今7000年--5000年,河南仰韶首次出现了彩陶,但主要是属于农耕生活的日常用品

 


爱上西北(二十)甘肃省博物馆之《彩陶》展(上)
05.距今8000--7000年秦安大地湾文化的日用陶器,可以看出,都是素胎,纹饰也很简单 。 分别是绳纹深腹罐;绳纹三足深腹罐和小口壶

 

    

   仰韶文化发现得最早,其中的彩陶器绚丽多姿。

 

  

爱上西北(二十)甘肃省博物馆之《彩陶》展(上)
06.

 


爱上西北(二十)甘肃省博物馆之《彩陶》展(上)
07.距今7000--6000年仰韶文化早期的刻横“T”的彩陶钵。这种口沿上黑宽带是最早的纹饰,而横“T”及半坡文化出土的彩陶器上其他有规律的刻印也有的专家认为是史前的“代文字”

 



爱上西北(二十)甘肃省博物馆之《彩陶》展(上)
08.距今5500--4900年仰韶文化的涡纹彩陶罐,先民已经会把涡旋状的纹饰加上

 

 

 

爱上西北(二十)甘肃省博物馆之《彩陶》展(上)

09.

 



爱上西北(二十)甘肃省博物馆之《彩陶》展(上)
10.距今7000--6000年仰韶文化早期的杯口红陶尖底瓶

 

 

   为什么这种汲水瓶底会是尖的呢?在汲水时这种形状的瓶可自然下沉,汲满后立即直立,可用绳子系住双耳平稳提出。

   在仰韶遗址可以看到民居内这种瓶配有坐器,而在马家窑民居地面上有挖出的坑,可把瓶子窝进去。

   彩陶中大量出现的鱼纹,就不难看出,鱼纹则是因为鱼是随季节、水温、昼夜的变化或沉或浮出于水面的现象,而出现了阴阳鱼的形象的。反映了先民对四季轮回的理解。

 



爱上西北(二十)甘肃省博物馆之《彩陶》展(上)
11.人们依水而居,鱼是人类的食物,所以先民对鱼的观察细致深入,把鱼作为陶器纹饰----从最初的写实直到抽象地以圆点,三角形,直线来表现

 


 

爱上西北(二十)甘肃省博物馆之《彩陶》展(上)

12.距今7000--6000年仰韶文化早期的游鱼纹彩陶瓶,这种写实的游鱼姿态多么生动

 



爱上西北(二十)甘肃省博物馆之《彩陶》展(上)
13.距今5400--4900年仰韶文化晚期的叶片纹彩陶盆

 

 

   我国远古有大禹治水神话,西方也有诺亚方舟之说,说明古代确有洪水泛滥。先民在恐惧之余,不免对水陆两栖的青蛙、蜥蜴、鲵鱼产生了崇拜之心,故而把这些动物也作为纹饰画在陶器上。对蛙的崇拜还包含了古代人丁兴旺是氏族强大的根本,多产的蛙也代表了先民的生殖崇拜。

   鲵鱼彩陶瓶也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爱上西北(二十)甘肃省博物馆之《彩陶》展(上)

14.距今5900--5500年仰韶文化中期的鲵鱼纹彩陶瓶,甘谷西坪出土

爱上西北(二十)甘肃省博物馆之《彩陶》展(上)

15.距今5900--5500年仰韶文化中期的鲵鱼纹彩陶瓶,甘谷西坪出土

 

爱上西北(二十)甘肃省博物馆之《彩陶》展(上)

16.距今5900--5500年仰韶文化晚期的鲵鱼纹彩陶瓶,武山傅家门出土

 



爱上西北(二十)甘肃省博物馆之《彩陶》展(上)
17.距今5500--4900年仰韶文化晚期的斗犬纹彩陶罐

 



爱上西北(二十)甘肃省博物馆之《彩陶》展(上)
18.看来当时狗已经作为家畜饲养了

 

 

爱上西北(二十)甘肃省博物馆之《彩陶》展(上)

19.距今5500--4900年仰韶文化晚期的蛙纹彩陶壶,显然蛙是经过变形和夸张的



 

爱上西北(二十)甘肃省博物馆之《彩陶》展(上)

20.距今5900--5500年仰韶文化中期的重唇口红陶尖底瓶,静宁中庄出土。这里用玻璃板模拟了器物放置的底座


爱上西北(二十)甘肃省博物馆之《彩陶》展(上)

21.


 

爱上西北(二十)甘肃省博物馆之《彩陶》展(上)

22.


 

爱上西北(二十)甘肃省博物馆之《彩陶》展(上)

23.

 

 

    距今5700多年前的马家窑文化时期,也就是中国彩陶发展的鼎盛时期,它的纹饰变化和遗存数量之多都令人叹为观止。然而,这些彩陶能完整的保存至今,却有赖于绝大多数墓葬都以彩陶作为必不可少的陪葬品。

  墓葬,相对于从文化层中剥离出来的生活碎片、化石遗迹来说,是保存历史文物的天然空间。只要没有遭遇盗墓,当人们挖到它的时候,它就能基本呈现出凝固在下葬那个时期的真实一幕。而远古先民的墓葬文化,陪葬品的种类、数量以及墓穴中特定的摆放方式无疑都在传递着原始人类的思想、社会和伦理发展的历史信息。这对考古研究来说显得极其珍贵。”(神秘的中国彩陶)

    马家窑文化包括马家窑、半山、马厂三个文化类型,从已经发现的有关地层叠压情况看,马家窑类型早于半山类型,半山类型早于马厂类型。



 

爱上西北(二十)甘肃省博物馆之《彩陶》展(上)

24.

 



爱上西北(二十)甘肃省博物馆之《彩陶》展(上)
25.距今5000--4700年马家窑类型的对鸟纹彩陶壶

 

 

     先民对时间的概念可能来自流水,他们意识到时间也像流水一样去了不回。当他们把流水纹绘在陶器上,再作为陪葬品放入墓穴中的时候,可能想到的是,时间对于逝者是已经通过陶器停顿了的。

 

 

爱上西北(二十)甘肃省博物馆之《彩陶》展(上)

26.



爱上西北(二十)甘肃省博物馆之《彩陶》展(上)
27.距今5000--4700年马家窑类型的条纹带盖彩陶罐

 



爱上西北(二十)甘肃省博物馆之《彩陶》展(上)

28.距今5000--4700年马家窑类型的内彩双鱼纹彩陶碗



爱上西北(二十)甘肃省博物馆之《彩陶》展(上)
29.5000--4700年马家窑类型的内彩星斗纹彩陶勺


爱上西北(二十)甘肃省博物馆之《彩陶》展(上)
30.5000--4700年马家窑类型的内彩旋纹彩陶盆

 

 

 

爱上西北(二十)甘肃省博物馆之《彩陶》展(上)
31.距今5000--4700年马家窑类型的内彩旋纹豆

 


 

爱上西北(二十)甘肃省博物馆之《彩陶》展(上)

32.5000--4700年马家窑类型的旋纹彩陶罐

 



爱上西北(二十)甘肃省博物馆之《彩陶》展(上)
33.距今4350--4050年马厂类型的蛙形红陶罐,突出的大眼睛,大嘴巴

 

 


爱上西北(二十)甘肃省博物馆之《彩陶》展(上)

34.约公元前2350-2050年马厂类型的折带纹彩陶筒状杯

 

 

      这些美轮美奂的彩陶器具上的精美纹饰究竟蕴藏着什么秘密的含义,古代先民在生产力那样不发达的时代是如何将这些器物仅凭手工制作出来的呢?

    请看下集,甘肃省博物馆之《彩陶》展(下)。

   这是被私密的很早之前的博,今晨可以手工修改发博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