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蓝色的海星40
蓝色的海星40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6,157
  • 关注人气:1,16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参观国家博物馆(8)--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下)

(2012-01-30 17:20:16)
标签:

三国两晋南北朝

佛像

陶俑

陶院落

书法绘画

分类: 参观展览
    这一时期,出现了祖冲之等著名科学家,他们在多个领域取得卓越成就。传统中医学得到了系统的总结,出现了许多医药学著作;造纸技术进一步发展,纸逐渐代替了简牍成为书写材料;科技成就还体现在机械制造、数学、天文学等方面。

参观国家博物馆(8)--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下)
      01.河南洛阳北魏墓出土的天象图

    根据《三国志》注引《魏略》和《宋史•舆服志》燕萧所传做法制作。
   指南车是三国时马钧创制的,它利用齿轮传动和变换齿轮系组合,使车上木人永远保持向南的方向。

参观国家博物馆(8)--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下)
  02.指南车(模型)

    玄学与宗教玄学是以老庄思想为骨架,糅合儒家经义的哲学思潮,盛行于魏晋时期。
   从十六国开始,佛教迅速传播,信徒和寺院不断增加,佛造像大量出现,佛经翻译规模空前。佛教不断吸收本土文化,开始走上“中国化”道路。
     三国以来,道教逐渐流行。南北朝时期,道教在经典、交易、教仪、戒律、组织形式等方面进行了改造,创立了信众居住的道馆,奠定了道教的基本格局。

    竹林七贤是魏晋之际的名士团体,包括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刘伶、王戎。他们以庄子精神为寄托,常寄情竹林、高谈玄理。

参观国家博物馆(8)--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下)
  03.南朝(公元420年--589年)竹林七贤图模印砖画拓片,南京西善桥出土

参观国家博物馆(8)--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下)
  04.甘肃敦煌莫高窟第259窟北魏二佛像

    下面这些佛像可以看出造型是多么精美,面目是多么慈祥。

参观国家博物馆(8)--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下)
                          05.北齐(公元550年--577年)的彩绘石佛像,山东出土

参观国家博物馆(8)--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下)
                        06.北齐(公元550年--577年)的贴金彩绘石佛像,山东出土

    永固陵石券门。永固陵是北魏文成帝皇后冯氏的陵墓,在今山西大同以北25公里处,冯氏生前曾两度“临朝专政”又虔信佛教,其陵墓与佛寺相结合,布局有佛教特色。该墓室过道石券门两侧盒柱雕饰精美,各浮雕一个手捧莲蕾的赤足童子和口衔宝珠的长尾孔雀,下为虎头门墩,雕刻精细。这些石刻因长期封在墓内,未经露天风化,保留着雕刻刚刚完成的原貌,是研究北魏雕刻艺术的珍贵资料。

参观国家博物馆(8)--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下)
             07.北魏(公元386年--534年)的永固陵石券门,山西大同出土

参观国家博物馆(8)--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下)
                         08.盒柱上的童子、孔雀石刻

参观国家博物馆(8)--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下)
  09.盒柱下的虎头门墩

参观国家博物馆(8)--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下)
  10.北魏永安二年(公元529年)的“韩小华造”石弥勒佛像,山东出土

看这佛的面部五官多么端正、精致、安祥。

参观国家博物馆(8)--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下)
                11.北齐(公元550年--577年)的贴金石佛头像,山东出土

     艺术,这一时期,中国的文字的书写方法真正成为了艺术,书体逐渐由隶、章草向楷、今草演化,产生了钟繇、王羲之等著名书法家。在绘画领域,人物画依然盛行,出现了山水画与佛教化;不仅有顾恺之等杰出艺术家,还产生了比较相同的绘画理论著作。雕刻艺术在北朝出现了明显的进步。
    顾恺之是东晋画家,擅长画人物、佛像、强调“以形传神”,其作品线条如“春蚕吐丝”。
    下面是顾恺之根据三国时期魏国曹植的名作《洛神赋》的内容创作而成,是中国传世十大名画之一。现存的《
洛神赋图》虽为宋代摹本,但较为完整地保留了顾恺之的若干艺术特点和魏晋六朝的画风。

参观国家博物馆(8)--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下)
  10.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卷》(复制品)

     此碑为汉末隶书的代表作,相传为书法家钟繇所书。钟繇为三国时期书法家,被认为发展了楷书,对汉字的定型有很大贡献。

参观国家博物馆(8)--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下)
  12.三国•魏(公元220年--265年)的《上尊号碑》拓本,原碑在河南许昌

    北魏时镌刻在石碑、造像、墓志上的文字被称为魏碑体,其风格多方正硬朗,带有隶书意韵。此造像记刻于龙门石窟,为“龙门二十品”之一,是书法历史上的珍品。

参观国家博物馆(8)--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下)
  13.北魏(公元386年--534年)的《杨大眼为孝文帝造像记》拓本

    王羲之是中国最伟大的书法家之一。他博采众长,摆脱了隶书的影响,为楷、行、草书开拓了新境界,是中国书法史上承前启后的人物,被称为“书圣”。

参观国家博物馆(8)--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下)
  14.南宋(公元1172年--1279年)的《大观帖•王羲之书法》拓本

     南朝•宋的《爨龙颜碑》,碑文为楷书,同时兼备隶书风格,书法刚劲凝重,是隶属过渡到楷书的典型作品。

参观国家博物馆(8)--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下)
  15.南朝•宋的《爨龙颜碑》拓本,原碑在云南陆良

参观国家博物馆(8)--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下)
  16.北齐(公元559年--577年的)陶牛车,山西太原出土

参观国家博物馆(8)--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下)
  17.北魏(公元386年--534年)的陶镇墓兽

参观国家博物馆(8)--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下)
                          18.北魏(公元386年--534年)的彩绘执盾陶武士俑

    这是一组刻工精细。形象生动的画像砖。

参观国家博物馆(8)--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下)
  19.南朝(公元420年--589年)的画像砖,这应该是龙的形象

参观国家博物馆(8)--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下)
 20.南朝(公元420年--589年)的画像砖,这也是龙的形象

参观国家博物馆(8)--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下)
  21.南朝(公元420年--589年)的画像砖,这是敦煌飞天舞的形象

参观国家博物馆(8)--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下)
  22.南朝(公元420年--589年)的画像砖

    东晋出现了一位伟大的旅行家,他叫法显,这是法显的简单介绍。

参观国家博物馆(8)--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下)
  23.东晋的僧人法显,是伟大的旅行家,他曾游历今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斯里兰卡和印度尼西亚等地,写出了《佛国记》

参观国家博物馆(8)--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下)
  24.法显所著的《佛国记》

参观国家博物馆(8)--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下)
  25.法显游历的国家及路线图

参观国家博物馆(8)--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下)
                   26.粟特人、突厥人乐舞石刻图,西安北周安伽墓出土

参观国家博物馆(8)--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下)
                       27.粟特人、突厥人乐舞石刻图,西安北周安伽墓出土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丝绸之路”进一步通畅,中国与外部世界的交往扩大。国内一些城市有不少外国人过往、居住,这些人不仅从事贸易,也带来了外国文化和技术。佛教的广泛传播,成为中国与许多国家文化交流的纽带。海上交通也获得了发展,留下了中国人关于海外国家的重要记录。

    此物是厌哒(音压答)控制下的中亚地区的产品,
厌哒与南北朝政权有较多来往。瓶上画面为古希腊、古罗马神话故事。

参观国家博物馆(8)--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下)
                   28.北周(公元557年--581年)的鎏金银胡瓶(复制品),宁夏固原出土

    这只晶莹的玻璃碗是东罗马帝国的产品。

参观国家博物馆(8)--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下)
  29.北魏(公元386年--534年)的网纹玻璃杯,河北景县出土

     此杯的造型和装饰具有西亚或中亚的风格。

参观国家博物馆(8)--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下)
               30.北魏(关于386年--534年)的鎏金镶嵌高足青铜杯,山西大同出土

    以上这些文物都是中外文化交流的见证

     这组陶院落有厅堂、正房、厢房、前后门、前门正方筑门楼,围墙四角各有一座角屋,门楼和角屋用以守护院落
     在那样遥远的年代就有了如此功能完善的陶制院落不能不说实在了不起!

参观国家博物馆(8)--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下)
  31.三国•吴(公元222年--280年)的陶院落,湖北鄂城出土

    请看下集,隋唐五代时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