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蓝色的海星40
蓝色的海星40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6,157
  • 关注人气:1,16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参观国家博物馆(7)--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上)

(2012-01-25 13:24:00)
标签:

国博

三国两晋南北朝

画像砖

陶俑

青瓷

分类: 参观展览
   

     公元220年589年,史称国两晋南北朝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基本分裂的时期。

参观国家博物馆(7)--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上)
                0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参观国家博物馆(7)--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上)
         02.三国两晋南北朝简表

参观国家博物馆(7)--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上)
  03.北魏(公元386年--534年)的陶武士俑、陶牛车,西安出土


     西晋的陶俑,这些骑马俑有的马匹一侧有一个马镫,供上马时用。这是中国内地较早的马镫形象。

参观国家博物馆(7)--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上)
  04.西晋(公元265年--316年)的陶俑,湖南长沙出土

参观国家博物馆(7)--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上)
  05.西晋(公元265年--316年)的陶俑,湖南长沙出土

参观国家博物馆(7)--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上)
          06.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有利于我国的民族大融合,有利于我国少数民族的经济发展,有利于我国少数民族从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也促进了鲜卑族的发展,使鲜卑族最终汇入我国中华民族的大家庭,有利于我国民族的团结。


    元羽是孝文帝之弟,支持改革。此墓志显示北魏皇族的姓已由“拓跋”改为汉族式的“元”姓,籍贯也改为中原的“河南”郡。

参观国家博物馆(7)--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上)
           07.北魏 景明二年(公元501年)的元羽墓志

     这一时期,出现了翻车、水磨等先进农具和粮食加工机械。园艺、畜牧生产也有显著提高,桑蚕生产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发展期。

参观国家博物馆(7)--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上)
  08.三国•吴(公元222年--280年)的陶羊圈、陶羊、陶鸭笼、陶鸭,南京出土

    东魏贾思勰著的《齐民要术》是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农书,该书总结了公元6世纪以前中国北部黄、淮地区农业、畜牧业的生产经验。

参观国家博物馆(7)--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上)
  09.东魏 贾思勰著的《齐民要术》

     翻车模型,根据《三国志•杜夔传》裴松之注引《马钧别传》记载并参考洛阳旧式手转翻车按1:1比例制作而成。
    翻车是一种灌溉工具,由东汉毕岚发明,三国时马钧予以完善并推广。它引水效率高,轻便灵巧。


参观国家博物馆(7)--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上)
  10.翻车(模型)

    此水碾模型根据《魏书•崔亮传》和元代王祯《农书》按1:3比例制作而成。
    水碾由北魏崔亮创制,利用水力推动石碾转动,由于谷物去皮。

参观国家博物馆(7)--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上)
               11.水碾(模型)

参观国家博物馆(7)--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上)
  12.三国•吴(公元222年--280年)的青瓷羊形烛台,南京出土

     此尊撇口,长颈,溜肩,鼓腹,高足外撇,借助莲花丰厚婀娜的形态,覆仰之间构成无比优美的造型,尤其是微微外卷的花瓣,似乎随风而动,呼之欲出,同时又显现飘飘欲升、佛光普照的灵动大气。
    此器造型挺拔,装饰瑰丽,釉层凝厚,是北方青瓷精品。

参观国家博物馆(7)--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上)
                          12.北齐(公元550年--577年)的青瓷莲花尊,河北出土

参观国家博物馆(7)--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上)
  13.三国•魏/西晋(公元220年--316年)的农业画像砖

参观国家博物馆(7)--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上)
  14.三国•魏/西晋(公元220年--316年)的农业画像砖

参观国家博物馆(7)--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上)
  15.三国•魏/西晋(公元220年--316年)的农业画像砖

参观国家博物馆(7)--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上)
                   16.北齐(公元550年--577年)的“常平五株”的青铜钱及北周(公元550年--581年)的各种青铜钱

     三国两晋南北朝近400年间,人口的流动使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人们在饮食、起居、服装方面互相影响。汉族积极吸取外来生活习俗,各少数民族也热衷学习汉族礼仪,社会生活呈现出以汉族文化为主体,兼收并蓄的时代风貌。
    同时,许多都城都形成了相当的规模。

参观国家博物馆(7)--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上)
  17.南朝(公元420年--589年)的青釉水道管,福州出土

参观国家博物馆(7)--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上)
  18.十六国•前秦(公元351年--394年)的“大秦龙兴化牟古圣”瓦当,河北易县出土

参观国家博物馆(7)--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上)
  19.三国•魏(公元220年--265年)的陶案,山东曹植墓出土

     据敦煌莫高窟西魏壁画摹绘,修禅者坐于椅子上,表明北朝晚期这种高足坐具已在中国使用。

参观国家博物馆(7)--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上)
                   20.禅修图壁画(摹绘品)

参观国家博物馆(7)--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上)
                   21.南朝(公元420年--589年)的青瓷烛台,福建闽侯出土

     这个黄瓷扁壶的两面模印西域人表演胡腾舞的场面。胡腾舞以旋转、踏跳、腾跃为特色,以琵琶和横笛为主要伴奏乐器。

参观国家博物馆(7)--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上)
          22.北齐(公元550年--577年)的黄鼬乐舞图瓷扁壶,河南安阳出土

    从这些文物中可以知道,琵琶早就从西域传入我国了。

参观国家博物馆(7)--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上)
                         23.北齐(公元550年--577年)的弹琵琶陶俑,山西出土

     由于人口的迁徙,人们的饮食内容更加丰富。饮酒在士大夫生活中有了人文含义;饮茶习俗由南向北推广,出现了专门的茶具。

参观国家博物馆(7)--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上)
  24.北魏(公元386年--534年)的青铜勺,内蒙古出土

参观国家博物馆(7)--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上)
  25.北魏(公元386年--534年)的青铜鐎斗,内蒙古出土

    这一时期,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互相引进服饰,大大丰富了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内容。

参观国家博物馆(7)--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上)
                       26.三国•蜀(公元221年--263年)的陶男俑,四川出土

参观国家博物馆(7)--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上)
                        27.北朝(公元368年--581年)的裲裆甲男陶俑,河北景县出土

参观国家博物馆(7)--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上)
                   28.北魏(公元386年--534年)的陶女俑,西安出土

    金步摇,即金制步摇。
   步摇是插在发际的饰物,而簪首上垂有旒苏或坠子,女子款款而行时亦步亦摇故称为步摇。因制作工艺精细、材料贵重,多见于高贵女子妆奁,普通女子少用。


参观国家博物馆(7)--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上)
                29.北朝(公元368年--581年)的金步摇,内蒙古出土

    西晋时期,腰带逐渐演变为由带扣、銙和鞢躞三部分组成,蹀躞是挂物的吊带,系在环上。

参观国家博物馆(7)--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上)
  30.西晋(公元265年--316年)的银蹀躞带饰,江苏宜兴出土

     魏晋南朝,盛行清商乐。北魏时南方的清商乐传至北方,西凉、龟兹、高丽、鲜卑。。。高昌、天竺等地的音乐舞蹈也传入并流行于十六国、北朝时期。

参观国家博物馆(7)--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上)
  31.三国•蜀(公元221年--263年)的乐舞陶俑,四川忠县出土

参观国家博物馆(7)--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上)
  32.北魏(公元386年--534年)的陶女乐俑,西安出土

参观国家博物馆(7)--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上)
  33.三国•魏/西晋(公元220年--316年)的宴饮画像砖

参观国家博物馆(7)--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上)
  34.三国•魏/西晋(公元220年--316年)的宴饮画像砖

参观国家博物馆(7)--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上)
  35.三国•魏/西晋(公元220年--316年)的宴饮画像砖

参观国家博物馆(7)--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上)
  36.三国•魏/西晋(公元220年--316年)的宴饮画像砖
  
  请看下集,三国两晋南北朝(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