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一个嘴贫刻薄却不失善良真挚的青年人,在缤纷的1990年一头闯入社会,在毕业的喧嚣与留恋中,就措手不及遭遇工作的艰辛;在家庭、社会、人际交往中总是患得患失、取舍无措;而一场看似缘定三生的恋情,也在若即若离、扑朔诡异中归于无望。社会的不公,世事的无常,同学的沉沦,朋友的罹难,恋人的悲剧,一切成长中所承受的,就像那些风尚的潮流、荣辱的观念、成败的故事对处于巨变中的时代一样,虚妄却有着真实的记忆,虚度却也留下了难以磨灭的伤痛。
正如题目所揭示的,作品是一段似水流年的追思,也是一曲青春不再的挽歌。
举报
作者简介 · · · · · ·
张轶,生于七十年代,天津人,就职于金融系统。出版并著有长篇小说《津夜,往事随风》《今夜情归何处》《流水弦歌之1990》《津夜,随欲而安》等,另有近几十万字散见于各媒体。
目录 · · · · · ·
张轶的三部《津夜,随欲而安》《津夜,往事随风》和《流水弦歌之1990》乃张轶见诸网上的三部长篇。
它们都用“第一人称”写就,读来感觉亲切、朴素、温煦又包含反讽和自嘲。前者,当然来自于作为1970年代生人的本性,即不卑不亢、不骄不躁;后者,则来自于京津文化天然的腔调,在此不敢妄加断语。但想一想,你读京味和津门小说,不就是为了品尝那个味儿吗?如果没有那个味儿,你还会喜欢它们吗?
王朔无人能取代,石康、冯唐、孙睿也各有千秋。同样,林希、冯骥才和张轶,给予天津文学的贡献,至少让本地语言在审美境界上,获得了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