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鄂州日报:北京喝盖碗茶

(2015-08-30 21:01:04)
标签:

盖碗茶

钟鼓楼

老北京

民间

艺人

分类: 散文随笔
鄂州日报:北京喝盖碗茶


北京喝盖碗茶
     □邹剑川北京的特色是大碗茶,但我在北京喝的是盖碗茶。盖碗茶,就是瓷茶碗,有清朝范儿,盖上茶盖,有杯托,有些古意。 
     我是在钟鼓楼一带喝的这茶,是一家老北京茶社。钟鼓楼我去过一次,这附近也有老北京的天桥,钟鼓楼相当雄伟,你去了会领略到北京古建筑的宏大以及京城中轴线格局和秩序。天桥是过去民间艺人汇聚的地方,是草根艺术、百姓乐园,现在已经衰落了,只能在一些表演场所看看。 
     我是在一家表演场所性质的茶馆里喝的茶,边喝茶边看民间艺术杂耍。这些民间艺人大多是专业艺术团体或者老一辈民间艺人的传人,现在不到处走穴或在街头卖艺了。他们就弄了一简易的茶馆,向各地游客尤其是老外表演老北京天桥民间艺术,兼卖老北京茶。 
     北京人喜欢喝茉莉花茶、香片,那茶浓浓的酽酽的。盖上盖碗,焖了去,茶里渐渐有了滋味。看艺人们走钢丝、甩飞刀、吞宝剑、大刀碎石,偶尔叫上一个好,口干舌燥之余,把盖子对着茶杯,“哐当”、“刺啦“作响,铿锵有力,金声玉振。那茶顺着茶碗慢慢入口,吐出一点茶叶沫子,俗啊俗,但也还有几分滋味,不是?喝茶正带劲,艺人们下来了,手拿一个竹篮。嘿,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给上三五元、五十、一百元都可以。你不丢钱,老板也不得怪,看着你“嘿嘿”一笑,走别家去了。 
     这样的茶,满是一股子热闹劲、人气劲,是老北京几百年来民间的文化和艺术味儿。 
     喝到正有意思时,演员们和观众互动了,或者随机,或者自告奋勇,好热闹的自己上去,不好热闹的也许会被抽到。帅小伙子、漂亮的姑娘或者是那些形象不佳、不善言辞、比较容易被折腾出笑料的都被请了上去。当飞刀靶子也好、大变活人也好,都是和观众互动,让观众觉得真实。那意思也就和桌上这盖碗茶一样,焖着、捂着,粗糙的茶泡着泡着也就有了滋味。那是台上台下的悲喜人生,那是民间艺人的酸甜苦辣,那是北京人一股子热情劲、豪爽的爷们劲儿。 
     喝了这样的茶,戏也看过瘾了,茶瘾也过足了,浑身舒坦了,对着老板的竹篮里丢上几元钱,老板爽爽地一笑:“得啦您哪,谢谢啦,这位爷———”声音还要拖得老长,京腔京韵,就像那盖碗茶,焖出了火候、茶意,绵绵悠长,又像那十里长安街,看不到尽头。 


载于201584日《鄂州日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