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路金波:品牌落实靠技术细节

(2015-03-12 13:24:53)
分类: 杂七杂八
作为一系列畅销书的策划者,路金波透露了其品牌运作的秘诀:打造品牌不但要看准对象,分清层次,而且还要特别注意技术含量。

品牌引导看准族群
路金波认为,目前中国出版市场的消费者大致可以分为四类:知识分子、学生(特别是16岁以下)、退休者,以及潜力股“中产阶级家庭妇女”。其中,后三个族群是品牌依赖者,更需要依靠品牌来引导。路金波说,目前正旺盛的出版市场读者群的年龄在16岁以下和60岁以上两个阶段。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读者开始有“小资”的倾向,其中一个市场潜力股便是“中产阶级家庭妇女”。
“品牌是替那些较少判断能力的消费者降低交易成本的东西。”路金波这样定位品牌。他认为,消费者心理是“我不知道这个东西的好坏,但我听说过这个牌子,那就买它了”。“所以,越复杂的东西越需要品牌,电脑需要品牌,水需要品牌,手机也需要品牌,因为我不知道这个东西拿回去好不好用。”路金波这样定位品牌对消费者的作用。因而,要开发出版市场,就要着手于开发基于这些读者群的出版品牌。
在路看来,在低端市场和非知识分子市场,品牌显得更加重要。“韩寒写得好吗?我不知道。但是凡是韩寒写的,如果里面是白纸,我们把它塑封了也能卖10万册。消费者是看上韩寒这个品牌才买的。” 路金波说。
品牌具有双重内涵
对于内容品牌,读者有很大需求。一般而言,读者很少能在几分钟内把书看完并判断出好坏,需要品牌来帮助作出判断。因此,图书内容需要品牌。
路金波认为,图书行业的品牌可以分成两条线,一条是单纯的作家品牌,另一条则是图书内容生产线品牌。
路金波分析说,作家品牌的树立源于读者对作家的崇拜。以前对作家以其作品来判断,但是对于新一代的畅销作家,作品已经不那么重要了,“他是谁”更重要。路金波说:“市场上模仿韩寒的无数,但是模仿者名字和被模仿者名字的效用是完全不一样的。”具体而言,在一个品牌信仰时代,读者认为只要是韩寒的书,那就是好的,根本不理会别人的评论。所以,韩寒名字的品牌比他的每一本书都重要。总之,现在,作者是第一位的,书的内容反倒位列其次。
此外,图书内容生产线品牌也在兴起。比如郭妮及其身后的编辑团队,郭敬明及其带领的青春文艺团队。前者注重整个图书的生产线流程,进行市场调研,资料收集;后者更强调文艺品质,注重以文艺的内容形式来树立品牌。
树立品牌依靠技术
对于内容产品线,各种不同类别的图书有不同的要求和原则,属技术因素。路金波十分看重这些技术因素对品牌的形塑作用。
比如,不同年龄段读者对同一文本的兴奋点是不一样的。通过对消费者的研究发现,不同年龄段消费者各自的价值取向有很大的不同。10岁的读者看故事,在生活中,他们关注自己今天去了哪里;十三四岁的看情节,他们关注自己经过了哪儿,又到了哪儿;16岁的看语言,语言优美是最重要的。“所以,韩寒和郭敬明吸引的是16岁以上、20岁以下的读者。他们都是语言的天才,不管豪放还是忧伤,他们首先吸引读者的是其语言。而郭妮吸引十三四岁的读者。而哈利·波特系列吸引11岁以下的读者,用以吸引读者的是故事”。年龄段往高处走,20岁的看的是姿态;30岁的看品位;40岁的人看思想,等等。
路金波还以浪漫小说的产品线为例,明晰浪漫小说所需要的几大要素。第一,文字中“的”字不能过多。业余作者以形容词和副词安身立命,但主流的作家是用动词,甚至名词都不太用。“的”字超过百分之一的作品一定是业余作者的作品。第二,第一页不出人物是“残次品”。第一页不能全是环境描写。现在的消费者有太多文化选择,如果作品第一页不出现主要人物即是失败作品。第三,情节要一波多折。相遇偶然、低开高走、阴差阳错、忠诚眷属或天涯阻隔等都是所需要的技术处理。比如,一定要在不该认识的地方认识,这才能发展出来爱情故事;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遇见的人是可以发生浪漫爱情故事的,比如电影《泰坦尼克》。第四,最核心的是一定要有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真正相爱。男一号和女一号一定要相爱,年龄悬殊可以,身份悬殊可以,他们的情感不能分岔;一分,女性读者就一定不喜欢,觉得这个故事不好。
路金波强调说,在打造品牌的同时切忌跟风。比如低端大众出版市场上有很多类别,包括少女励志、少年幻想、浪漫、幽默、侦探、武侠、科幻等。每一个细分市场里面有很多的技术需要研究,而不是大家跟风做同类书。如果不知道哪些书为什么火,没有技术,没有编辑团队,没有对文化的判断,简单的重复只能把应有的市场毁掉,把相关出版商都毁掉。
观点
品牌还需再细分
品牌运作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讲,第一是商业经营,最低层次是产品运作;第二是资本运作;第三是品牌运作。从现在出版业整个格局来看,多停留在产品运作阶段;资本运作遭遇资金困难;品牌运作在尝试阶段。
品牌还需要再细分,比如分为机构品牌、作者品牌、作品品牌。机构品牌包括出版商品牌、策划机构品牌。作者品牌,实际上也包括单独作者、创作团队等。作品品牌包括单一作品品牌、批量品牌,甚至作品中某个人物的品牌,像哈利·波特、福尔摩斯等。把出版当成产业,我们在品牌运作方面还有很多的工作可以做。
捕捉非技术偶然性
出版社的制造能力比较强,即“三审三校”比较强,然而出版社的创意和研发能力就比较弱。出版社在做图书品牌方面需要尽量去抓住一些非技术的偶然性。
品牌的制造技术是大家都可以做的东西,然而技术一旦成为技术之后就不值钱了。尽管有技术标准,一些非技术因素的加入,让畅销书成为一种偶然。为什么一年二十几万种书,真正的畅销书就只有那么几种?这说明畅销书有一些别人学不到的东西,一方面包括技术因素,另一方面还有非技术的因素。
跟韩寒一样水平的人很多,为什么他能出头?这就有偶然性。出版商怎样把偶然性捕捉到,最后变成必然性,这一点对畅销书的运作来说是特别重要的。

转自出版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