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现代印象
现代印象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6,179
  • 关注人气:57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让国企负责人成为真正的企业家

(2014-09-09 13:01:09)
标签:

财经

国企

行政级别

负责人

职务消费

分类: 转载东东

2014-09-05    作者:陈宪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据媒体报道,人社部等部委在制定《中央管理企业主要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过程中进行了大量的调研。一项调研内容是,国企负责人是否愿意放弃其行政级别,变身“体制外”,获取更高的报酬,结果显示,“99%的50岁以上的国企负责人都不愿意转变身份”。这个数字值得做进一步地分析,并可从中看出国企改革的相关思路。
  其实,这个比例首先和心理学的一个实验结果一致,即在人群中风险偏好类型远少于风险规避类型。数据还表明,即便在有创业意愿的人群中,最终能够成为创业者的也是小概率,因为这还要求创业者具备组织才能、激情和好奇心等素质。而且,要成为成功的企业家,创业者还需要需求试错(把握需求及其演变)和人格试错(在激励和约束之间找到平衡),而这些素质是当前很多国企负责人不具备的,他们做出上述选择也毫不奇怪。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性,就是行政级别对国企负责人意味着很多东西。首先,与高薪相比,行政级别有稳定的天然优势,而且能进能退,能轻松找到其他安身之处。这就充分暴露了国企用人机制上的严重缺陷,即负责人不为盈亏负责。现在之所以存在权责不对称问题,就是因为国企具有了其不该具有的行政性,其负责人有了不该有的行政级别,这恰好是现阶段国企深化改革要着力根治的问题。
  其次,具有行政级别的国企负责人,在年薪收入之外,还有一块通常所说的“职务消费”,即所谓业务支出。由此产生的一个现象,就是坊间所说的“工资基本不用”。可见,长期以来,对于国企负责人来说,到底是薪酬大于“职务消费”,还是相反,真是一笔糊涂账。而且,这笔支出的不规范性不言而喻。因此,在实施《中央管理企业主要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的同时,中央决定,同时实施《关于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中央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的意见》,以便严格控制和规范“职务消费”。
  不难看出,这次中央采取的措施建立在调研结果和激励与约束机制设计的基础之上,将对下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产生积极作用。不过,在笔者看来,这些措施的最终意图,是要让国有企业回归企业的本来属性,让所谓国企和民企、外企一样,具有市场经济条件下有助于提高竞争力的经营机制,让国企成为企业家的企业。还需说明的是,现在推进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将在产权制度安排上,和上述措施一起,共同促进国企回归企业的本来属性。当然,企业家的企业总是少于现有的企业,除了企业家的企业,还有准企业家的企业和企业主的企业,但无论如何,它们都比行政负责人的企业好。我们可以将混合所有制的改革和即将实施的薪酬改革、“职务消费”改革视为倒逼机制,倒逼国企成为没有行政级别的本来意义的企业,其中的一部分还能成为企业家的企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