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 有关禅

(2012-07-18 18:08:33)
标签:

不是山

境界

《金刚经》

宋体

这山望着那山高

文化

分类: 转载东东
转载自网络:参禅悟道有三重境界 参禅三境界

字号:     小     中     大  发布: 2011-10-17 22:53:06  查看( 608 ) / 评分( 0 / 0 ) / 我要评论(2)
个人分类: 文艺女青年
参禅悟道有三重境界,叫做:
  见山是山,
  见山不是山,
  见山只是山。还是山
  三重境界,就是我们认识世界的三个阶段。
  
  第一重境界,“见山是山”,是执着的境界。
  这是没有参禅时的凡夫俗子的见解。在这个时候,我们还没有破除世俗的见解,我们局限于感官的认识,被外在的色相所迷惑,“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如见到美女、美酒、美元,就魂不守舍,意醉神迷,生起种种贪求、执著之心。我们将山水看做是实实在在的山水,不知道它们原来是因缘所合成的事物,不知道它们的本性是空的。这样,外界的事物扰乱了我们的心灵:“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目盲、耳聋、口爽,这就是凡夫俗子的执着境界。
  
  第二重境界,"见山不是山",是虚无的境界。
  通过一段时间的参禅,随着认识提高,我们对宇宙万象的真实相状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知道了四大皆空,万法皆空;知道了“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知道了“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并且,这不可得亦不可得。
  我们感悟到:一切都是无常,一切都如梦、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电。我们感悟到荣华犹如花间露,富贵好比草上霜;感悟到“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在这个时候,当然就有“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的感受了。这时候眼中的美女、美酒、美元,与前一阶段就大不一样了。美女是什么?一堆碳水化合物罢了;美酒是什么?H2O1嘛;美元是什么?一堆废纸,做卫生纸还嫌脏!
  这第二重境界是对第一重境界的否定。在第一重境界中,我们什么都要要要,在第二重境界中,我们对什么都扔扔扔,这就陷入了虚无。因此,我们还必须继续修行,进入第三重境界。
  
  第三重境界,“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这是淡定的境界。
  在这个境界中,我们用不着刻意逃避外界的形相,青山绿水依然,而修炼有成的人,已经修成了金刚不动的禅心,用淡定从容的慧眼,看到了宇宙人生的本来面目。这时,山只是山,水只是水,我们对它们清清楚楚地觉察,却不计较,不执着,这就是《金刚经》所说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就是《维摩诘经》所说的 “善于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这就是《坛经》所说的:“外离相曰禅,内不乱曰定。”
  
  这就是人生的三个境界:执着的境界;虚无的境界;淡定的境界。
  
  我们之所以对同样的山水,有不同的看法,是因为通过修炼,我们的心灵发生了不同的变化。运用这个理论,我们就可以对我们的生活进行一个新的审视。
  当我们参禅之前,我们的生活,是世俗的生活,见到功名利禄、酒色财气,容易被它们迷惑,这叫“见山是山”。
  当我们开始参禅时,我们将世俗的生活全部抛弃,将一切俗世的功名看破、放下、抛掉,这叫“见山不是山”。
  当我们参禅大彻大悟时,我们在形式上重新回到了世俗的生活中,重新过世俗的生活,但我们的心灵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我们珍惜一切,善待一切,欣赏一切,但不执著,不计较,不贪求。我们继续求名,继续谋利,但和在第一阶段的求名求利有了本质的不同,有了霄壤之别,这就叫:“求名要求万世名,谋利要谋天下利。”我们的视野更广阔,我们的胸怀更博大,我们的人格更精纯,我们的爱心更加浩瀚无涯!
  我希望大家修炼好自己,去感受去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的境界,这样的生命才是智慧的生命,才是清醒的生命,才是超越了执着、超越了虚无的从容淡定的生命!

来源网络
有关禅
来源:长江论坛 冬之语
俗话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这江湖上是非不明者有之,浑水摸鱼者有之,为了达到自己目的不惜伤人者有之。想图清静者达不到所求,想做实事者也有人使绊,更有甚者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惜伤人,所谓的踩着别人往上爬指的就是这种情况。虽然人们一直都在追寻真正的公平,然而在我们生活的环境里,从来就没有过真正的公平!当我们无力改变因他人造成的错误时,与其生气和不平,不如静下心来。有人也许会说,“人在做,天在看”,而对被伤害者来说,无力的等待天的公平,在这其间也有着愤怒,也有着不甘,如何化解,却也一直是个问题。
    无意中看到一篇讲有关“禅”的文章,宋代禅宗将修行分为三种境界,而参禅三境恰似人生三境。就如同汉产作家池莉在其文章中所写:人认识世界之初,一切都是新鲜的,眼睛看见什么就是什么,这是第一层境界。随着年纪和阅历的增长,看到这个世界复杂的一面,世间之事经常是黑白颠倒、是非混淆。此时人便会变得激愤、忧虑,人不愿意再轻易地相信什么。如果人停留在人生的这一阶段,那就苦了这条性命了,人就会这山望着那山高,争强好胜。为怎样做人、如何处世而绞尽脑汁,机关算尽。而真正能达到第三重境界的人是茅塞顿开,回归自然,专心致志地做自己该做的事情,不与旁人有任何计较。
    池作家的第三重境界想必是大家都想达到的,既如此,就让自己的心灵休息和领悟,回归属于自己的真性情。不过,对于那些故意使坏故意给人家带来痛苦的人来讲,还是得以理论理,可不能简单的只是提升自己的心灵和修养,该出手时便出手,这和提升自己的境界是两回事。
    参禅于此,可谓到了几层?窃以为,二层!唉,还得努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老王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