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记人】老华
(2012-07-06 15:26:55)
标签:
怀化老华宋体头发稀疏湖北日报文化 |
分类: 散文随笔 |
老华
邹剑川
老华30多岁,头发稀疏。前面更是遮挡不住额头。便随意地一抹,透出几分慵懒。
笔会上看到他的时候,眯着眼睛,老是笑着,见人都随意地一笑。
那是三年前的事了,是在湖南凤凰。因谈得来,比较投缘,同居了数日。过怀化,等车间隙,老华说去买书,到了一批发市场,书均为四折,老华兴致勃勃挑了一堆,却又放下这个拿起那个。最终在手上还是留了几本,一边叹息,现在厂里不行了,效益不好,没多少闲钱。
后来 ,退下几本历史书,却给孩子买了几本学习书和儿童书。提起儿子,老华一脸的笑和得意。
老华抱着一堆书,当时是穿着一件半旧的款式过时的蓝西服,头发稀疏,凌乱不堪,却又如同珍宝一样捧着书同我一起走路。
后来在一文学论坛特地看了老华的字,恰是我喜欢的那种清雅随笔,不由得好感又加了几分。
2004年,去一撰稿人论坛 ,居然看见了老华的ID,原来这家伙一直躲在这里风光。只是后来见其踪影日益稀少,直到音信全无。
后来在报纸上看到老华的字日益少了,看见多的是新闻。我想他可能想在单位做点什么吧。
许久没见老华的字了,去年下半年,在一家报纸论坛看见了老华的一篇谈茶的随笔。写得很精致文化,很到位。特意赞叹了一番。但该报总编却说,所谓茶道在我看来都是虚无*****缈啊,还不如大碗茶香。我也就不好再说些什么。
过些日子,在另一家报纸论坛又看见老华的这篇字,依旧是喜欢,但该报编辑素来不喜欢文化味的字,我也只好叹息。这样的字,我明白在外面也难得发。而且写起来也费劲。
老华是个班组的一线工人,第二年开笔会,老华没来,在网上他告诉我,单位费用控制得紧,言语间很无奈。
后来,再也不见老华在网络发文了。老华说连当地日报也对全国征稿,很多名家、名写手占据版面,他的字也越来越难发了。
许久没有联系,只是忽然想起和他一起买书的时候,他贪婪的神情,和不得不放下心爱的书的神态,他说。单位效益不好,文学文化的字也不好发........
许久都没有看见老华的字了,不知道他现在是否还在写字,他稀疏的头发是否还依旧稀疏。露出宽阔的额头,也不知道他是不是还在班组干工人。
(约1000字)
2005年作品
已发湖北日报
邹剑川
老华30多岁,头发稀疏。前面更是遮挡不住额头。便随意地一抹,透出几分慵懒。
笔会上看到他的时候,眯着眼睛,老是笑着,见人都随意地一笑。
那是三年前的事了,是在湖南凤凰。因谈得来,比较投缘,同居了数日。过怀化,等车间隙,老华说去买书,到了一批发市场,书均为四折,老华兴致勃勃挑了一堆,却又放下这个拿起那个。最终在手上还是留了几本,一边叹息,现在厂里不行了,效益不好,没多少闲钱。
后来 ,退下几本历史书,却给孩子买了几本学习书和儿童书。提起儿子,老华一脸的笑和得意。
老华抱着一堆书,当时是穿着一件半旧的款式过时的蓝西服,头发稀疏,凌乱不堪,却又如同珍宝一样捧着书同我一起走路。
后来在一文学论坛特地看了老华的字,恰是我喜欢的那种清雅随笔,不由得好感又加了几分。
2004年,去一撰稿人论坛 ,居然看见了老华的ID,原来这家伙一直躲在这里风光。只是后来见其踪影日益稀少,直到音信全无。
后来在报纸上看到老华的字日益少了,看见多的是新闻。我想他可能想在单位做点什么吧。
许久没见老华的字了,去年下半年,在一家报纸论坛看见了老华的一篇谈茶的随笔。写得很精致文化,很到位。特意赞叹了一番。但该报总编却说,所谓茶道在我看来都是虚无*****缈啊,还不如大碗茶香。我也就不好再说些什么。
过些日子,在另一家报纸论坛又看见老华的这篇字,依旧是喜欢,但该报编辑素来不喜欢文化味的字,我也只好叹息。这样的字,我明白在外面也难得发。而且写起来也费劲。
老华是个班组的一线工人,第二年开笔会,老华没来,在网上他告诉我,单位费用控制得紧,言语间很无奈。
后来,再也不见老华在网络发文了。老华说连当地日报也对全国征稿,很多名家、名写手占据版面,他的字也越来越难发了。
许久没有联系,只是忽然想起和他一起买书的时候,他贪婪的神情,和不得不放下心爱的书的神态,他说。单位效益不好,文学文化的字也不好发........
许久都没有看见老华的字了,不知道他现在是否还在写字,他稀疏的头发是否还依旧稀疏。露出宽阔的额头,也不知道他是不是还在班组干工人。
(约1000字)
2005年作品
已发湖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