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美国文学青年

(2010-11-08 23:10:31)
标签:

美国文学

汉语

文学社

邹剑川

人生之旅

文化

分类: 杂七杂八

美国文学青年

邹剑川

 

司徒是在美国的中国人,也许早就入了美国籍,但热爱汉语,在英语的洪流中,时常到中国的网站来文学。我不大知道中文文学在美国是怎样的遭遇和处境,但中文文学在中国是边缘和尴尬的。

 

我们一起搞过一个网络文学社,最后的分裂是由于他声称寄给我100美元,代买榕树的点卡,以供社团发展。但我的确没收到过他所说的夹在信封的100美元,甚至连信都没看到。

 

我认为,一个人爱好文学总是好事,无论在中国或者美国。至少,那可以让自己有块精神领地,和寻梦空间。不至于在匆忙的现实里,无家可归,时常迷茫。因为写作是自省的过程,也是和社会契合的经历。在自己的文字里,会有国王的荣耀。

 

文字无非是涂抹的白日梦,装点所有梦想。美国人司徒显然把这个发挥到了极致。他几年前和我办的文学社,早已淹没消亡,他居然在虚无中制造了国际作协出来,并自称是在中国拥有读者的,继艾略特、金斯堡、庞德之后在中国拥有读者的美国桂冠诗人。诚然,他用中文写作,在中国有读者不稀奇。

 

对于文学青年,有梦想或者是有激情,甚至是偏执都不足为奇。也许他真地想有一个国际作协,自己做领袖,真地想成为桂冠诗人。

 

在美国写汉语,写给谁看?最后可能是写给了自己。但这只是一种方式,一种生活。在无穷尽的人生之旅,有一个自己歇息的驿站,无论意淫或者冥想,他假想自己有一个组织,在各国有一些朋友,他认为用汉语写作者都是同类,这或者是深刻的孤独。

 

孤独者常有,在世俗以及偏见之中,在惯常的生活里,乃至于人群中,都会偶尔的孤独,最终文字就成了堡垒和武器,它突兀在高空在云端,成为标志和永恒。

2010年11月8日草

(657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最近要做的事
后一篇:手艺人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