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洛阳自驾游 (简单流水账)
(2010-07-19 19:40:27)
标签:
流水账gdp古墓博物馆城市建设自驾游洛阳旅游 |
分类: 杂七杂八 |
2010年7月洛阳自驾游 (简单流水账)
苏白
16日,自湖北鄂州出发,经黄州、浠水、新洲、麻城、新县、息县、周口、漯河、平顶山、汝州至洛阳。路经鄂豫交界处,新县、息县一带,山间云雾缭绕,如临仙境。俄而豪雨倾盆,大约沿途2小时车程,大雨未歇。沿途车辆稀少,数百公里仅遇不到十台车次。经平顶山,灯火辉煌,感觉很有生气。(油钱400元左右,路桥费400元左右,行程700至800公里,9到10小时车程)
是夜宿洛阳老城区易家国际青年旅舍,丽景门小吃城附近。在旅舍附近吃大盘鸡,6个人,喝了酒只用了110元,洛阳餐饮消费较鄂州便宜。洛阳城较鄂州繁华一些,但城市建设不如鄂州。市区很多烟尘,此市应为重工业城市。
17日,游白马寺、古墓博物馆、龙门石窟。白马寺为佛教在中国第一座寺院,院内建筑多为明清时代,佛像雕塑有清代、明代、元代。清代较为普通,全国各地寺院都可见到。明代雕塑较为罕见,造型流畅优美,元代雕塑极其罕见,乃镇寺之宝。寺中有古柏一棵,距今已800余年,应为元、宋遗物。
洛阳城北邙山为著名古墓葬区,古人有生于苏杭,葬于北邙一说。北邙山在城西北方向,沿途可见黄土厚实,附近农田长有青纱帐。不时可见洞穴,疑为盗洞。洛阳古墓历代被盗毁甚多。城西北邙山古墓博物馆值得一去,此处实物整体搬迁、修复古墓达100余座,游客可以进入众多自东周以来的古墓参观,领略墓葬文化,古代墓葬文物、墓葬建筑、壁画等。该处还有发掘的北魏皇陵一座,进入墓道、墓室,异味非常,阴森恐怖,让人感觉时空倒转,穿越历史云烟。晚饭在老城区真不同酒店吃,洛阳流水席很有特色,全部是汤菜、水煮,色香味很独到。而且价格很便宜,200元套餐5个人根本吃不完,5人进餐应该100元够了。
龙门石窟为5A级景区,内间佛像大多损毁,或被盗窃。残存的完好的不到十分之一,只有卢舍那大佛值得一看。较之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此处石窟保存不太完好,也不够壮观,而且洞窟内没有彩绘。
是日夜,经汝州、平顶山、漯河,宿驻马店。驻马店汽车牌号为豫Q,当时河南排名较后的城市。该处市容市貌与湖北小城市类同,消费较为便宜。6人宵夜仅95元,含酒水。经济型酒店80元一间。
18日,自驻马店启程,至信阳、大悟、孝感、武汉回程。此路段,大货车、小车较多。尤其武黄高速公路段,车辆拥堵,时有堵车现象。(油钱400元左右,路桥费400元左右,行程700至800公里,9到10小时车程)
洛阳美女很多,皮肤白皙,眼神靓丽,身段婀娜,极具汉唐风韵,古典美感。我觉得当地美女数量、质量当属所到城市第一。我分析,作为十三朝古都,皇帝、大臣、将军广蓄美色,自古经济文化发达,美女汇聚。古代皇都汇集全国精英,乃至世界各国人士,人种、血缘、地缘关系较远。加之此地为陕西、河南、山西交界,人口流动迁移频繁,基因较好,所以美女众多。中国的汉族其实最早发源于陕西东部、河南西北部这一带。后来逐渐扩张,到了今天的地盘和局面。汉族的祖先都混在陕西东部、河南西北。按照民族审美心理积淀,陕西东部,河南西北MM最符合中国人审美观。从前说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是说陕西米脂的美女非常漂亮,米脂也在陕西东部,与陕西交界处,应该也是这个道理。
洛阳另一个美女众多的原因,应当是经济较为发达,城市较为繁华。在河南,洛阳GDP应该排在前三名。而且此处不是很缺水,有较大的河流,不远处是三门峡水库。对于干旱、缺水的中国西部、北部而言,洛阳是一个宜居城市。所以对美女有吸引力。
我去过的中国城市中,山西太原美女数量、质量是仅次于河南洛阳的。但我觉得那应该是山西煤老板有钱,在太原混,美女们觉得山西钱多,人爽快,都去寻找机会了。而且看那些美女的模样、气质,我觉得陕西的居多,倒并非山西土著。自古秦晋之好,两地通婚。陕西MM嫁给山西GG,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河南北部经济较为发达,洛阳、郑州、开封三个城市较为发达。南部,尤其是东南部比较穷困,驻马店、信阳都不怎么样,而光化、息县、新县等地,估计还不如湖北的麻城、浠水、罗田、大悟、红安。这和湖北相反,湖北的经济南部,尤其是东南部较强。武汉、黄石、鄂州、孝感、仙桃、天门,也就是武汉城市圈一线,比较富庶繁荣。
河南城市建设,总体感觉不如湖北,经济、消费水平也不如湖北。不知道该省GDP全国第5名数字是怎么得出来的。我的感觉是,湖北经济和江西、安徽相当,落后于江苏、浙江、广东。比湖南、四川、河南要强。城市建设,市容市貌、经济繁荣,武汉不亚于北京、上海、深圳、香港。如果抛开湖北西北、东北、西南部,只算湖北的东南、中部、江汉平原一带,湖北的GDP,算上宜昌、襄樊两个城市的市区(不含郊县),其城市建设、人均收入可以排全国前10名。整个湖北的GDP、人均收入、城市建设在全国位置大概应在15名左右,比较中庸,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1914字)
2010年7月19日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