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而已】杂志癖
(2010-06-03 22:20:58)| 标签: 优越感杂志大杂院媒介老大爷文化 | 分类: 转载东东 | 
广州日报 作者: 颜 桥
 
颜 
以前在一家杂志传媒集团,经常能接到收杂志人的电话,看着公司的杂志达人说话里镶嵌着《Monocle》、《Wallpaper》、《i-D》等等符号,你会有一种深度的“信息黑洞”的感觉。对方通知我必须去北京大兴的家中取杂志,于是坐了两个小时的公交车,卖杂志的大叔在桥边等我,换了辆三轮车,终于到了一家大杂院,屋子里堆满各种杂志,单《Playboy》就好几个国家的版本,还有西班牙的《阁楼》……那些高谈的高品质生活的“杂志”就堆积在大杂院里,老头和我说:每月都卖给那些做时尚杂志的人,广告人、设计人、艺术人、摇滚歌手……看到满地狼藉,我想到一位媒介人曾经和我说的话:报纸是存放信息的地方,而杂志是保存梦想的地方。但看着这些堆在地板的杂志,我想象不出“梦想”是如何从国外二手的旧杂志里挥发出来的。
媒介人多少都有种信息饥渴的感觉,我把此类人的典型叫做“资料人”,双方对峙,仿佛从脑海里不知位置的抽屉里掏出一堆资讯数据,夹杂各种符号的资料文件,所以久之,如果你去一个很多杂志人的地方,可以不出现品牌,不出现公关公司,不出现生僻的CD或者书,你有种释放自己的感觉,假如两个人对上资料,于是你只好像外星人那样待在那里。
拥有知识能否产生优越感,这是培根时代就有的某种推理,你见得多识得广自然有一种“知识的歧视”,前阵子和网络作家聊天,穿越这种小说就来自于某种信息优越感,有人穿清朝,有人穿明朝,现在所有的朝代都可以“穿越”了,让唐朝人去教育汉朝人,让民国人去驯化宋朝人,你拥有一种占领世界的优越感,这种心理优势驾驭一切,假如你读“床前明月光”的时候,对方立刻接到下一句,你的心理优势就荡然无存。唐朝的爱情并不比现代人的爱情缺少含金量,外国的杂志本质上能借鉴的观点并不像想象的多(版式、字体这些除外),如果所有的本位都降到平等,那么媒介人是一群贩卖资讯为生的动物,资讯从我们身体走过,却无任何残留。
很多年前我听过一个故事,说社区里的一位老大爷负责黑板报,自信而且倔强,他所有的力量都来自一个价值:因为我比这所有的人多懂一些,就因为这个“支点”,老大爷活得很有动力,因为黑板报是社区里最强大的媒介。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