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遣证
(2009-08-25 12:42:35)
标签:
就业求职国企路灯部级干部北京杂谈 |
分类: 杂七杂八 |
派遣证
邹剑川同志
我之所以就读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是因为我的母亲认为这个学校毕业后有派遣证、转户口、提档案。对于从前的国企而言,派遣证意味着指标、饭碗。更重要的是有派遣证的,有派遣证的,档案在党办,即干部身份。党管干部,从前的体系就是如此,记得我毕业那年,是我们单位党办主任来和我签合同的。其实,即便现在其实也还是按照从前的惯性再运作。省公司层面,不就有一个人董部么?其实就是以前的干部处。
我的母亲,中专毕业,但由于是半工半读,非脱产全日制,所以毕业了就没有派遣证的干活。在她那个时代,中专算是知识分子、高学历了。所以即便在机关上班,也一直是以工代干。也就是以工人身份在干部岗位上工作。从前的体制下,在提拔上会有难度障碍,所以呢,她一直是做副科级干部的事,甚至身兼多职,却以机关本部办事员身份(工人身份)退休。
所以,她很看重这个派遣证。但这个东西其实没起什么作用。后来无论什么学历,档案都在劳资那边呢。也就是说,法律、规定上没有干部、工人区别了。以前那是泾渭分明的,等级森严的。
但这种影响还是存在的。譬如你在工人岗位上干,你就无法评职称,你只能评技术资格登记。必须在管理岗位才能评职称。你的职称和你的岗位、甚至学历要对口,也就是要求你至少要混到基层单位机关这一步。然而,按照体制,基层机关的一般工作人员,身份不是干部。我们单位好像副科以上和办公室主任才算正式承认的干部、管理人员,你不是干部,如何评职称?特别是俺们单位,管辖范围小,下属单位机关机构少,人也少,干部也少,所以有职称的人少之有少。
上级单位招聘,也就是说要找下面的干部身份的人,有管理经验的人,而不是要从工人里面招干部。
后来这个东西松动了,以后肯定会逐渐打破。其实国企早没行政级别了,也就是国企的干部在法律上根本不承认。只是国企沿袭了从前计划行政时代那一套,关起门来自己和自己玩。尤其是电力企业,以前本来就是国家行政管理部门。政府也懒得管,你从前什么级别,现在就什么级别吧。所以,就有了很搞笑的部委级的国资委管辖“正部级”的国家电网公司这情况。就是在官场上也一样,国网公司老总到地方上来,也是省委书记、省长这样的正部级干部接待嘛。还是沿袭以前那套,反正没人深究。我妹妹那单位也属国资委直辖央企,这个单位啥级别,也是中国500强企业,我搞不清楚。部级?副部级?厅级?我觉得还是按以前级别来的,以前她们是部委直属部门,厅级。搞,我记得以前武汉水利电力大学的校长好像是副部级干部。
再呢,就是党员身份问题。如果你在学校没入党,在单位要难得多,你前面很多人都排着队呢,别人早入党积极分子,或者什么党校学习了,你就顺延吧。
领导上,其实意思就是严格控制上级机关本部进人,防止机关机构膨胀。因为大家都想进机关。等你混到下面的机关了,成了干部了,入党了,职称到手了,也许就30多甚至40多了。像我这样大学毕业,当年未正规就业的,体制外混了几年,27岁才得以进入体制内的,不比那些18岁、19岁就参加工作的中专生、技校生们,国企是讲资历的,先到者为王,和我一样年纪的,和我一样年纪的,在单位已经混了十几年,占据了话语权和优势资源,属于既得利益者。,后到者只能夹着尾巴做人。脏活苦活累活你都得干,还得坦然被人算计,被人陷害污蔑了,还要装做不知道,还要忍。
我22岁,虽是名牌重点大学毕业,且是学校的著名优秀分子。但进入电力国企,却从体制外无合同临时工,酒店舞厅的招待员,酒店餐厅的收银、采购做起,两年时间,然后去做聘用制合同工的电力多经企业酒店的大堂副理,前厅经理,如果按照行政级别算,当时那个职位应该是副科级、科级。但你在体制外,这些都不算。
27岁,我成为正式工,多经学生工,当时回原籍就业,分配到路灯,从基层班组做起,那真叫不适应。你想想,我以前在电力国企星级酒店做经理,管辖100多人,接待的大多是电力系统处级以上干部,厅级干部,部级干部,和厅级以上政府官员们打交道,电力部的部长、副部长们,国务院的副总理我都接待过,打过交道。所以回到家乡,和路灯基层班组的工人一起干活,我还真得很不适应。但这个过程必须要有,国企就这个模式,进来,管你是什么,先丢基层班组再说。领导上还是考虑到到我27岁了,才把我们这一批人(全日制脱产大专以上学历,历年未安排就业的内部子弟),分配到城里,否则还要去乡下值班、抄表,做农电工什么的。
我虽然从未下过乡,一直在城市,甚至繁华大城市工作,但我在电力体制外干革命工作,做临时工、合同工的的薪水是多少?我应该比基层农区的同志们,更得到锻炼,更能吃苦。
还是早进来好,现在进来要一本、二本全日制本科。乖乖,进入体制内了。我当年原本应该把编制、就业指标放在汉口的,但怎么说呢?当时,也是说主多分离,主辅分离,所以想还是回电网算了。这路灯也是喊了多少年,要划出去,我都麻木了。改革改革,要改都跑不了。好在我转全民了,全民总算可以回主业。现在多经又在喊主多分离,我麻木了。反正在路灯,也不知道哪天分离,只能是观望,干好眼前的工作。
即便是主业,电网主营业务,今后谁知道怎么改,主多分离、主辅分离、输配分开、大用户直供,还有什么光伏发电,即插即用太阳能电源、氢汽车发电汽车,我已经不敢想下去了。领导上,肯定更郁闷。
所以,俺一直打造技能,磨砺一技之长,和赚钱的能力。荒年饿不死手艺人,有几门手艺总是好的,不管在内部,在外部,不管做专职,做兼职,总能混碗饭吃。
领导上几个月前,调我去多经,做设计部主任(设计总监)。此前我也干过该公司前身的广告主管,反正这次机构改革没我什么事了。俺在单位是计算机专责,其实就是一网管,或者说信息维护工,计算机修理工。
我们这个科级单位很小,要交流也没地方交流,我几乎所有岗位都干了一遍了。上级单位的衙门也去不了。
我先是不想去,后来感觉,管他的,路灯谁知道以后怎么回事,万一分流,还不是往各个地方塞。多经啊,二级单位啊,别人机关里都是满的,你去了怎么安排?还要到处找人、求人,麻烦死了。
多经就多经吧,我们把这个传媒公司搞好了,赚钱了,说话就有地位了,腰杆子也硬了,能赚钱,怕什么?赚到许多钱,还管什么主业辅业多经?
单位好些年青的名校本科生、甚至硕士生不都在多经么?领导上看来也是希望这些同志们能干点成绩,能为大家多找一条路。狡兔三窟,不把鸡蛋装在一个篮子里。
未来态势不明朗,未来动向不清晰,人根本没必要想未来,想好,做好现在的事情,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对得起自己的工资,对得起党国吧。
对于俺而言,现在就是按照官方文件任命书的要求一、搞好新闻宣传工作。二、搞好传媒公司的设计工作,以及其他的一些客户拓展啊,宣传业务啊,客户拜访啊,资金结算啊,应收账款回收啊等等。业余时间,我得多赚钱,多写文字什么的,操练磨砺技能,还要混个在职硕士学历,学好英语。说不定哪一天,我还得第三次背井离乡,去北京、深圳、上海、武汉谋职。人生总是有很多变故,电力国企、包括路灯行业也就是吃政策饭,政策一变,大家都不知道会怎样。还是要有技能、有特长,有谋生赚钱能力。对此我是有信心的,所谓弱者逆来顺受唯唯诺诺,强者挑战改变未来你要预先安排将来。
我最近忽然发现自己有资格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日,我直接报考北京国务院办公厅、北京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岗位,中央宣传部的岗位算了。只要35岁以前,拥有国民教育序列大专以上学历就行了,我居然符合他们的报名条件。管他考试真假,我去看看什么回事,好玩不好玩,总算是参加了当代第一考了。
自古以来,考试都是真的,假也假在面试,以及考试之前和考试之后。
(3032字)
2009年8月20日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