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 张汉和不愿被报道的“小发明”
(2009-04-01 13:34:58)
标签:
瓷灯头路灯张汉和杂谈 |
分类: 杂七杂八 |
张汉和不愿被报道的“小发明”
本报讯(通讯员 邹剑川 任梅英)“我们非常想见张汉和 。”,2007年,看了张汉和发明创造报道的路灯同行,电话打到单位,这样表示。但2009年,传埋头搞发明创造的张汉和表示,非常不愿意被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且看《张汉和不愿被报道的“小发明”》
“鄂州供电公司路灯管理中心维护三班的技工张汉和,每天工余时间,摆弄灯头线脑,不会又是在搞什么发明创造吧。”,路灯中心的同志这些天有了这样的疑问。
4月1日,带着好奇,笔者找到了张汉和。他正拿着螺丝刀对着一个瓷灯头上下其手,旁边摆着几根导线。
“老张,你在搞什么发明?”
“哪里,我不过是修一些灯头,这些灯头坏掉了,扔掉怪可惜的,修一修,下次还可以用上。”
一个瓷灯头市场价8元钱,老张认为,自己修好一个,就可以为企业节约8元钱。
据张汉和的同事介绍,老张几年如一日,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的工作,平日里修旧如新,为企业节约成本,类似的事例不可胜数。
2005年,原是汽车修理工出身,时任鄂州供电公司光明汽车修理厂厂长的张汉和,被组织上调整到路灯维护三班当技工。从管理经营到生产岗位,他迅速调整心态,做一行,爱一行,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出入大街小巷,和同事们用自己的辛勤和汗水,换来鄂州城区的满天灯火通明。
2007年,张汉和通过对路灯维修的钻研,结合自身钳工技术,琢磨出了自制路灯钩线钳,导线器,经过实地测试和班组实际使用,可节约工时30%,有限提高工作效率。该发明成果,经笔者采写,在《中国道路照明》杂志、《湖北照明》杂志、《鄂州日报》、《湖北电力职工》杂志发表后,一时间路灯同行打电话要求学习参观交流的络绎不绝,有的直接来找笔者要人,表示,我们非常想见张汉和。张汉和在哪?
所以,这次张汉和反复强调,不要再报道了。要报道,就报道路灯中心和班组这个集体,他只想埋头为单位干点实事。
但考虑到当前“三节约”活动如火如荼的开展,在其同事的要求和建议下,为了带动更多的人用“小发明”,投入三节约活动。尽管老张不愿意被报道,笔者还是采写了这篇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