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育时评】理发匠笑大学生没“钱途”让人深思

(2009-01-10 00:36:21)
标签:

就业

时评

大学生

深思

理发厅

中国

杂谈

分类: 杂七杂八

【教育时评】理发匠笑大学生没“钱途”让人深思

 

邹剑川

 

杭州钢铁厂生活区的俞光荣开了家小理发厅,他取笑大学生没“钱途”(据南京《现代家庭报》1月6日消息)

该店主贴出的招学徒启事里称:“大学学习三到四年,花费2万到8万,毕业收入每月1500到3000元,还随时可能被炒鱿鱼。而跟他学技术,不用学费,一到两年就可以出师,收入是一般大学生的两倍。该理发匠还专门作了调查,在当年毕业的大学生中,就业率仅为10%。

10%这个让人寒心的数字确实很沮丧,当前的经济危机大环境,让一些企业紧缩,停止招募新人,也让大学生遭遇了就业寒冬。但从近几年的就业形势看,每年大学生求职如打仗,招聘会市场爆棚,甚至在河南郑州发生过挤破大门的事情。公务员也仅仅因为相对稳定的工作,成为新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天下第一考。

就业如此之难为什么?经济学家郎咸平认为,中国因为缺乏真正的创新和高科技产业,对于白领需求不高,创造的就业机会大多是蓝领和技术工人岗位,所以,大学生当工人,大学生当技工的新闻屡见报端。如笔者所在的单位,新分配来的大学生多是本科,但都在基层干技工。

许多用人单位的起点已是本科,甚至非名牌非重点不要。笔者的一位名校硕士MM网友,当年本科毕业难以在武汉就业,等到了硕士毕业还是难以就业,现在干脆读博士了。不知道博士毕业后,又是个什么局面。

台湾省的一名学者曾说过台湾就业难的问题,他说,社会提供的岗位和空间总是被先到者占据,资源被他们分配,所以出现小学生中专生领导大学生、硕士生这样的事情。他建议学生能尽快就业走入社会的,应当尽快就业,积累社会经验。

社会才是真正的学校。我们中国的大学大多成了职业培训所,一些学生读书是为了就业,求职,或者镀金。而在国外的一些大学是学术研究机构,是供有兴趣有专长的人进行科研的机构,是人文家园或者社会守望者,是相对独立于社会的城堡。因此,我们也不能过多的责怪应届大学生不能学以致用,不受到一些企业的青睐。

理发匠的狂言,恰恰说明了实用的技术在这个社会的意义,能为自己谋得安生立命之地。好在大学生综合素质较高,在大学培养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能让他们在这个社会逐渐找到自己的坐标和定位,寻找自己的发展空间。

作为一名市民和劳动者,理发匠代表着世俗的功利,看到的是金钱,这和许多人衡量作家、艺术家、学者的成果一样,用金钱和钱途来衡量人的价值。对此,我只能说,如果一味的追求金钱,还不如学一门技术和手艺,荒年饿不死手艺人,有一技之长到哪里都有饭吃。我们的大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时候,也要加强适应社会的能力,学到真正的本领。

(1047字)

2009年1月8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