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半命题作文黄龙滩内刊湖北省电力公司杂谈 |
分类: 杂文评论 |
【半命题作文】观潮《黄龙滩》
苏 白
一直以来,我都有幸和黄龙滩电厂的朋友保持一定联系。这个位于鄂西北的电厂在各级报刊上保持着较高的“曝光率”,也有一些富于才华的作者和写手。
湖北省电力公司的许多电厂都有很好的文化氛围,这大概也算得一种传统。如松木坪电厂,走出了不少能人异士,在全国电力系统可谓小有名气,曾被业内人士誉为松木坪现象。
虽未造访黄龙滩,但我却一直通过报章的文字、图片了解这个地方,这个企业。
宣传、形象借助一定的形式来表达,这是一个企业的软实力,也是一个团队的文化外延内涵的体现。而当我拿到2008年第一期的内刊《黄龙滩》的时候,我略有些惊讶,一个处级单位,一个湖北省电力公司的二级单位竟然做出一本外观、内容都接近专业的杂志来,的确不简单。
企业内刊是企业文化的阵地,也是企业凝聚人心,上传下达的载体,更是培养职工才艺,锤炼思想的园地。企业内刊由于贴近职工生活,为群众喜闻乐见,来自民间,源于身边,从而有着难以替代的亲和力。我们湖北省电力系统的职工可能更关注《湖北电力报》、《湖北电业》、《湖北电力职工》,武汉供电公司的职工可能更关注《武汉供电报》。而黄龙滩电厂的职工则会亲近《黄龙滩》。无他,地缘接近性使然。
仔细阅读了手头的《黄龙滩》,在栏目内容上,有大气磅礴的卷首语,也有速递的消息、新闻、人物通讯、新闻摄影、现场报道、策划、深度报道等。从内容来看,窃以为一是把握了舆论导向,传递了企业信息;二是体现了新闻价值,尊重新闻规律,有新闻要素和信息含量;三是广度与深度并重,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标榜中,《我们的周班长》一文是一篇基层人物通讯,采写了来自基层一线的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内容翔实,采访扎实,富有感染力。
《在峡口电站检修》图文并茂,有强烈现场感和冲击力,使得我了解了一个新闻事件,机组并网发电的资讯。《基里隆电站慰问花絮》,则采集了在外的场景、图片,表现了领导和职工的一种和谐。
而《文明创建我们一直在努力》这篇比较大的稿子则全面的描述了黄龙滩电厂的文明创建,可谓企业文化建塑的一张名片,一块牌子。风尚这个栏目则传递了一种导向,一种文化情趣和精神氛围,展示了职工业余爱好和风采,潜移默化地侵染职工精神文化层面。
员工档案聚焦直击基层职工。其余的风景、往事也各具特色。而悦读、创作这样的文学、文化栏目则体现了该厂的文学实力和文化品味。
论坛则是对于企业文化、管理、制度的思考和探索,不乏真知灼见和可借鉴学习之处。更能让思想交锋,观点碰撞、沉淀、升华。
一本40页的彩印杂志涵盖了新闻、摄影、文体以及党政群团的各项工作,企业文化、企业文明,由此可以看出设计者、操作者的用心和努力。其精美的铜板彩印和较大气的版面,也可以看出黄龙滩电厂领导和职工在企业文化上的投入和重视。
一本杂志是一个窗口,让我更直观地看到了黄龙滩的文化大潮的激荡。也领略了黄龙滩美妙的人文风貌。我相信这本杂志不仅仅将成为企业内部传播文化、思想、信息的载体,也将成为企业对外宣传推广的一张名片,让更多的人来了解黄龙滩。
在着一块小小园地的精心培育下,黄龙滩也有望涌现更多的摄影家、作家、诗人、写手、思想者,以及文艺体育、宣传新闻骨干分子。
观潮黄龙滩,这边风景独好。观潮黄龙滩,把酒酹涛涛,心情逐浪高。
苏
一直以来,我都有幸和黄龙滩电厂的朋友保持一定联系。这个位于鄂西北的电厂在各级报刊上保持着较高的“曝光率”,也有一些富于才华的作者和写手。
湖北省电力公司的许多电厂都有很好的文化氛围,这大概也算得一种传统。如松木坪电厂,走出了不少能人异士,在全国电力系统可谓小有名气,曾被业内人士誉为松木坪现象。
虽未造访黄龙滩,但我却一直通过报章的文字、图片了解这个地方,这个企业。
宣传、形象借助一定的形式来表达,这是一个企业的软实力,也是一个团队的文化外延内涵的体现。而当我拿到2008年第一期的内刊《黄龙滩》的时候,我略有些惊讶,一个处级单位,一个湖北省电力公司的二级单位竟然做出一本外观、内容都接近专业的杂志来,的确不简单。
企业内刊是企业文化的阵地,也是企业凝聚人心,上传下达的载体,更是培养职工才艺,锤炼思想的园地。企业内刊由于贴近职工生活,为群众喜闻乐见,来自民间,源于身边,从而有着难以替代的亲和力。我们湖北省电力系统的职工可能更关注《湖北电力报》、《湖北电业》、《湖北电力职工》,武汉供电公司的职工可能更关注《武汉供电报》。而黄龙滩电厂的职工则会亲近《黄龙滩》。无他,地缘接近性使然。
仔细阅读了手头的《黄龙滩》,在栏目内容上,有大气磅礴的卷首语,也有速递的消息、新闻、人物通讯、新闻摄影、现场报道、策划、深度报道等。从内容来看,窃以为一是把握了舆论导向,传递了企业信息;二是体现了新闻价值,尊重新闻规律,有新闻要素和信息含量;三是广度与深度并重,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标榜中,《我们的周班长》一文是一篇基层人物通讯,采写了来自基层一线的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内容翔实,采访扎实,富有感染力。
《在峡口电站检修》图文并茂,有强烈现场感和冲击力,使得我了解了一个新闻事件,机组并网发电的资讯。《基里隆电站慰问花絮》,则采集了在外的场景、图片,表现了领导和职工的一种和谐。
而《文明创建我们一直在努力》这篇比较大的稿子则全面的描述了黄龙滩电厂的文明创建,可谓企业文化建塑的一张名片,一块牌子。风尚这个栏目则传递了一种导向,一种文化情趣和精神氛围,展示了职工业余爱好和风采,潜移默化地侵染职工精神文化层面。
员工档案聚焦直击基层职工。其余的风景、往事也各具特色。而悦读、创作这样的文学、文化栏目则体现了该厂的文学实力和文化品味。
论坛则是对于企业文化、管理、制度的思考和探索,不乏真知灼见和可借鉴学习之处。更能让思想交锋,观点碰撞、沉淀、升华。
一本40页的彩印杂志涵盖了新闻、摄影、文体以及党政群团的各项工作,企业文化、企业文明,由此可以看出设计者、操作者的用心和努力。其精美的铜板彩印和较大气的版面,也可以看出黄龙滩电厂领导和职工在企业文化上的投入和重视。
一本杂志是一个窗口,让我更直观地看到了黄龙滩的文化大潮的激荡。也领略了黄龙滩美妙的人文风貌。我相信这本杂志不仅仅将成为企业内部传播文化、思想、信息的载体,也将成为企业对外宣传推广的一张名片,让更多的人来了解黄龙滩。
在着一块小小园地的精心培育下,黄龙滩也有望涌现更多的摄影家、作家、诗人、写手、思想者,以及文艺体育、宣传新闻骨干分子。
观潮黄龙滩,这边风景独好。观潮黄龙滩,把酒酹涛涛,心情逐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