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让人刮目相看的武汉晨报

(2007-10-21 12:10:25)
分类: 灌水心情
 

让人刮目相看的武汉晨报

不知道是那天的报纸做得特别好,还是武汉晨报确实比以前办滴好了。

反正前几天,我看武汉晨报的大吃了一惊。

两个深度的东西,一个财经的一个教育的。

教育的是讲湖北大学学生给老师打分,让老师下课的。这个题材其实不新鲜,前十年很多媒体都报道过了。这个题材也难得引起什么轰动。且不论报纸为什么要做这个新闻,和它的新闻价值在哪里,每个报纸的价值观不一样。

我认真读了读这个新闻,感觉做得很细致,我看到最老的采访的新闻事实的时间是9月24号,也就是写这个稿子用了将近一个月世间,采访的很到位,报道很客观,也揭示了一个问题。我对教育类报道很关注,是因为偶尔写点教育类时评。因为中国许多问题许多事情,你无法评,不敢或者没有水平评,一般老百姓能评的也就是文化\教育\卫生\民生\体育了,还有什么可以搞的呢?

这个稿子发了一版,感觉虽然深度欠缺了点,不够理性大气,但全面,很有阅读价值和参考价值。但是美中不足的是还有些东西没挖掘,比如市民对此如何看待,在社会层面和历史阶段对此问题的解读?老师上课好不好,学生说了算,这个话题争论起来很有意思,但绝对是教育产业的进步和推动的表现。文章里提到了教师的苦衷和一些实际情况,比如为了讨好学生不点名啊,为了自己过关,吐露考试题目啊,卷子分数放松啊。还有学校的一些措施和体制啊。其实中国许多改革和经验,最后没有起到好效果,是机制啊体制的原因,文化和心理的原因,因素很多。

另一个稿子,是讲雷军的。这个稿子的确有许多猛料和新鲜的东西。不知道是不是独家。对于年轻人的创业和打拼也还是有启迪意义的。记者配发的评论也有模有样,有趣也有点深度和意思。还可以看看。

武汉晨报,目前和感觉好像定位也是在23岁—35岁年龄段的这个上班族啊,白领啊,年轻人什么的,也是所谓的动力人群。这个和长江商报是贴身肉搏和抢市场的。个人感觉武汉晨报在竞争中有了很大进步,想比以前,武汉晨报只是一张平淡平庸的市民小报,而现在则有了很大进步。

谁知道,报纸都是一期一期的,而且每个读者口味不一样,心情不一样,看报纸感觉也不一样。

感觉武汉晨报的副刊太通俗了些。教育和财经做得还有些特色,比以前看到的么几十万的民营小老板谈创业,么哪个伢早上冇过早,被擂了肥,那里办了个学习班要强多了。既然要打造教育和财经重点,那就要找主流的,公众关心的东西做撒。

报纸虽然通俗,但也要让读者读了有所收益,如果读者看了,觉得还不如自己见解多,知道的多,那么读者为什么要浪费时间看报纸呢?或者阅读获取有价值信息,或者有趣有味,或者能增长见识和增加文化素养或者能陶冶情操得到启示和启迪,或者会心一笑,得以开怀。

不知道这条路是否可行。但值得肯定的是武汉晨报在进步,在竞争中成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