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者和类读者文字

(2007-08-01 23:43:44)
分类: 杂七杂八
 

读者和类读者文字

苏 白

 

我十年前读《小说月报》,看到已经不先锋的潘军小说里说,读《读者》和《青年文摘》的人都是SB,大概是这个意思吧。当时我读这两本杂志,还每天追着买。

 

为什么呢?因为那个时候很年青啊,没有社会阅历,对于人生对于未来很恐惧很迷茫,总想取得一些处世技巧啊明白一些人生道理啊获得一点武林秘籍什么的就好。那个时候也憧憬爱情啊,心里有着一个她,喜欢看那些酸酸甜甜的或者淡淡的忧伤的爱情散文啊故事啊什么的。

 

等我真正走上社会,就不怎么看这些杂志了。偶尔看看是为了了解当下流行文字的动向。文字写给哪些人读?作为一名在社会上混了十年的成年男子,说实话,如果不是业余从事写作,可能我基本上不会阅读任何报纸杂志。报纸杂志是一种速食和快餐的文化。

 

正因为,我业余写字,所以我才看那么多的报纸杂志,因为我要考虑市场需求,考虑当下文本动态,了解读者阅读心理。

 

我理解的《读者》和《青年文摘》乃至于《意林》的读者群体大致如下。

 

A.学生。22岁以下的学生。

B.女人。15岁—50岁的女人。

   c.写手、报刊作者、报刊编辑。

   D.少量成年男人。

 

为什么这么说?女人其实大多都爱好文学。文学本质上是女性化的,其实女人更适合做文学这件事情。只是因为心理生理原因,许多女人没有去真正做文学这个事。我更偏好读国内女子文学作品,小资文字。可能也有异性相吸原因。

 

和女人谈文学谈哲学谈诗歌是件很吃力的事情。许多女文学爱好者和女作家作者的文学理论和文学鉴赏能力很浅薄,哲学素养和诗歌水准非常低下。这也是我多年来坚决不找文学女青年的原因之一。你和一个内行谈,觉得有意思。和外行,干脆什么不谈,他不懂。最难受是碰到一个半吊子,比你还要半吊子的半吊子,懂吧理解吧。

 

比如许多女人认为《读者》是高雅文学,我却以为《读者》是大众流行文学,当然不是大众通俗文学。《读者》的销量就证明了它是大众流行读物,而并非精英高雅文学。

 

中国真正的严肃文学刊物是出版社和少数作协办的杂志,我以为《十月》、《当代》、《收获》、《山花》、《青年文学》、《大家》、《散文》,以前停刊的合肥《诗歌报月刊》都是比较高雅和严肃的文学杂志。其中《山花》、《大家》是中国最后的先锋文本阵地了。至于还活着的诗歌杂志《星星》、《诗刊》、《散文诗》我不以为他们是严肃高雅文学。当然,我现在不怎么读和写严肃文学了。因为已经没有市场和读者了。

 

为什么纯文学或者说高雅严肃文学没读者了呢?原因是读者的欣赏水准和口味越来越高了,真正的文学青年和文学爱好者会读经典作品,就是西方和中国那些有生命力至少经历了10年时间沉淀下来的作品。这些作品十年后,有人评论有人欣赏阅读,才证明了它的价值。中国文学刊物上的那些作品显然大多不具备这个实力和没有这个运气。所以真正的文学青年也不去读文学刊物了。可能只有中文系学生,评论家,作家会去读它们。

 

许多人,终其一生,其天赋和实力乃至于才华只能到写流行文学或者通俗文学这一步,就不要勉强。我觉得,如果24岁,你还没有在严肃和纯粹文学上出头,那没必要再继续了,因为你的定数如此。你改玩大众和通俗吧。

 

 

你可以尝试读者类的流行文字,常见报纸副刊类的文字,常见商业杂志类的文字。

 

眼高手低是我们这些人的毛病,我们从小阅读千百年来的经典,阅读西方和中国大师的作品,对于读者类文字当然不看在眼里。但我们要明白,它是给哪些人读的。

 

 

A.学生。22岁以下的学生。

B.女人。15岁—50岁的女人。

  C.大众流行文字写手、大众报刊作者、大众报刊编辑。

  D.少量成年男人。

 

我认为成功人士不会读太多的书和报纸杂志。

 

举个简单例子,我从前买数学和英语辅导教材资料最多,但我英语,数学最差,为什么呢?因为我有缺憾,所以总是要寻找和阅读。我文科成绩非常好,我几乎什么辅导资料和辅导教材都没有,为什么呢?因为这方面我有悟性有天赋。或者说,我做的很成功,既然成功,当然不需要阅读。

 

 

所以,大多数文字不是写给成功人士看的,而是写给失败者看的。失败者喜欢读书看报看杂志,他们需要从文字里找到智慧找到道路找到宁静。

 

所以,我认为一定意义上,文学乃至于文字是给弱者和失败者读的。孩子是弱者,女人一定意义上也是弱者,失败者失意者也喜欢阅读文字。

 

真正的天才几乎都不读书,读书的往往是书虫和庸才。比如我就基本是个庸才。庸才适合写平庸的流行的通俗的作品,这似乎是个悖论。天才往往作品没有市场,最好的作品往往没有商业价值。出版商和编辑不是不知道你作品的艺术价值,但是为了大众为了读者,他们选择了平庸作品。因为读者往往都是一些弱者和失败者。

 

所以,我基本赞成潘军说的看读者,青年文摘的都是SB的观点。我为什么现在还会偶尔SB呢?那是因为我想骗SB的钱。所以我不得不做一个SB。

 

知道这个道理的人很多,但他们不会说出来。

 

  成年男子往往喜欢读的是经典,或者是历史、官场、权谋、情色、战争、科幻、武侠、盗墓、架空历史、文化、严肃文学。在文体上他们可能更偏好杂文和随笔。读历史、官场、权谋的往往是失意聊到者。为什么当年明月的书有市场,他自己就是个官场小职员,他是写给他自己看的,他讲的是权谋、倾轧、斗争、政治。所以他的书会有很多期待获得官场政治智慧的人读。情色、战争、科幻、武侠,按照奥地利心理学派观点,人类潜在有暴力毁灭欲和性欲里比多,两者是推动和决定人的因素。情色、战争、科幻、武侠这些东西里有爱和死,爱和死本来就是人类千百年文学主题。盗墓、架空历史这是新时代的电脑游戏时代的文本,就是第一人称的意淫。给哪些人看呢?说白了,就是沉迷网络游戏的群体,它不是什么网络文学,而是网络和单机游戏文学。他的套路和始祖是黄易的玄幻以及架空小说。以及各种日式、台湾仿日式角色扮演、战棋类、策略类、养成类游戏以及美式好莱坞商业电影模式、美式即时战略游戏、第一人称冒险和角色扮演游戏。网络游戏能吸引人通宵达旦娱乐和投入大量金钱,其文化和模式当然比电影、电视、传统报纸、杂志、图书的模式更刺激更先进,他是参与者自己主宰和创立来发展自己以及开展故事。网络游戏更是在里面制造了一个虚拟的社会和时空。甚至于,你可以在网络游戏里靠打装备、练级来谋生、赚钱、为业。他已经就是一个虚拟的社会了。是另一个空间了。他的文化就是冒险的,个人主义的,就是西方的一种海洋文化,以及带有基督教义的博爱文化。这种文化在世界上是主流话语和霸权话语,年青人根本抵抗不了。沉迷网络游戏的往往是待业、失业青年、潦倒青年、爱情事业受挫者,家庭不幸者,这种人是社会不稳定因素,他们渴望地就是成功,用带有冒险性的侵略性的行为去出人头地。他们看架空和冒险盗墓类小说,所要的就是一种虚幻的参与和成人童话般的白日梦感。其实文学本来也就是白日梦,是想象的艺术,按照西方现代文学的一些观点,文学应该是向内以及获得想象的。这也是由于现实主义经典文本实在是走到了尽头了,而我们的作家超越不了欧洲和中国十八十九世纪的经典作家作品。主流又过分追求和强调现代主义方向。使得创新的另类的天才文本和小说压抑窒息而死。导致了通俗流行文本的反潮流泛滥。

  诗歌、散文、小说这样的文体,女人玩更有天赋,女人其实也更有文学天赋,但大多数女人的文艺理论和文学鉴赏能力很低。埋没了其创作才华。诗歌、散文、小说都是女人文体。诗歌散文小说大多是写给女人看的,只有少数是写给男人看的。但少数写给男人看的文字,往往都是经典。这个道理和世界上最喜欢时装的是女人,但最好的设计师是男人。最喜欢美食的是女人,但最好的厨师往往是男人是一个道理。

由此,我们明白了,想有点小名气,过小资日子,为女人和孩子写作。这种成功来得容易些。

想出大名,想赚大钱,为男人写作。余华,余秋雨,王小波,鲁迅,乃至于当年明月,易中天都是为男人写作的人。这种成功来得艰难些。

你的才力是适合骗小孩子和MM,还是适合骗成年大人?要考虑清楚了。

我的选择是写给14岁-22岁青少年,16-25岁MM阅读的文字。目标是岁入百万。

   首先写东西要考虑读者。就像《读者》要考虑它的读者一样。

如果还不行,那就写给8-13岁儿童少年阅读的文字。

  还不行,那就写5-7岁,儿童的童话故事。

  再不行,偶就写3-5岁儿童的识字课本,看图说话。

   再还不行,劳资就专门玩摄影,学画画、书法去,一个字都不写。

 

   近期在纯文学持续走低,PT退市前景下,应适当介入,期待后市反弹。报纸文字已逐步衰退,应斩仓,逐步退出短线市场,避免套牢。对于长线图书市场应建仓进入。对BLOG等热门文字题材,应保持现有态势,争取实体广告商和赞助商支持。在网络文学低迷状况下,应关注和炒作盗墓、架空、穿越、意淫等新概念,注意历史、官场、情色、玄幻题材。中线杂志市场,应小范围有选择的操作优质美文、历史散文、爱情故事、纪实大稿等实力文本。界于纸质文字产品大盘指数已到谷底,应全面进入该市场,谋求报纸、期刊、图书SOHO性质兼职计件稿酬制编辑职位,开拓纸质媒体策划、炒作、评论、宣传、推广等事业。收获预期丰厚回报

中国现代印象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首席分析师 现代印象

友情提示:写字如卖血 入行有风险 请谨慎参考投资

 

3,625字

2007年07月30日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