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们为什么要写作——读常恕田遗作《老常读书》

(2007-06-20 12:31:08)
分类: 杂文评论
我们为什么要写作
——读常恕田遗作《老常读书》
邹剑川

    一个东北的写手朋友死掉了。这个写手有很重的病,但还是坚持写作。他和我交往不是很深,我们只是交换过报纸、投稿信息,以及常在网络里一起混。他的死对我的震动很大。
    他在铁路部门上班,有稳定的工作,无需以写作谋生。但即便身患绝症,他还是坚持写到了最后一刻。他不是名家,只是一个写手,或者他只是在文字中寻找着自己的价值,留下自己的印迹?就如我们古代中国文人,追求自己的思想、文字后世可以知道,可以传播。
    人生的价值何在?在单位里,他与世无争,他只是一个和卡夫卡一样的普通小职员,但在他死后,很多写字的人纪念他,很多编辑也怀念他,大家自发地捐款为他出了一本书——《老常读书》
    他死掉后,我一度觉得很虚无,一个人为什么要写字,写字为什么?仅仅只是为了钱么?写坏了身体,甚至把命都搭进去!我沉溺于网络和电脑游戏中,沉溺于足球 中,很久都没写字,也不投稿,但最后,我更空虚。写字乃是一种个人和世界对话的过程,乃是寻找和社会、他人交流的过程,乃是自我的表达。文稿发表,意味着 社会的认同,意味着给报刊带来读者,意味着文本在交流和互动中实现意义。
    写作建构起另一个自由的王国和世界,是一个人在苍茫的时间和空间的海洋里,所凭借的唯一的岛屿,是一个人站立在大地上的宣告,是自我旗帜的飘扬。我知道一 些文友,他们挣扎在温饱线上,甚至是残疾,有重病,但他们还是坚持写作,他们把写作作为一种精神的支柱。写作有如此的力量和魅力,乃至于使人忘却了生之艰 难,告别了自我的平庸和通常的生活,就在于它在文字和自我之间,在文字和他人及世界之间,搭建了一座桥梁。
    《圣经》里说的巴别塔是要通往天堂的,因为修建的人语言不通,想法不一,而最终失败。而每一个写作者就是在建筑一座通天之塔,以到达自己灵魂和天国的交汇之处。
    对于文字,我曾经是悲观者,我以为《庄子》中的描述是正确的,即语言本身毫无意义,因为意义不存在于语言之中。好比文字在写的时候,就随着时间流逝了,最终一无所有。也正如某些哲学家所说的,真正的语言应当是沉默的,永远沉浸在时间之河流中。
    但每一个人之所以存在,就在于表达和思考,如同盗火的普罗米修斯,寻找神与人的共同。在语言和文字里,人们体味到了意象和美感。花数小时,可以体味一个时 代,乃至一个人的一生。人们得以痛哭、欢笑、思考和品味。人生来有限,而文字、思想、艺术却可以永恒,正如那位死去的文友,他死了,他的文字却还活着,只 要每被人阅读一次,他也就复活了一次。所以,他在某种意义上就可以说是永生和长存了。
    叶芝在《驶向拜占庭》里曾经高歌:“一旦我超脱了自然,我再也不能从任何自然物取得体型,而是要被希腊的金匠所铸造,镀金或锻金那样的体型,使那个昏昏欲 睡的皇帝清醒,或把我放在那金枝上唱吟,歌唱给那过去和未来或者是当今……”是的,唯有文字有如此的力量,超脱了自然和肉体,直达永恒。
书名:老常读书
定价:18:00
国际炎黄出版社
2007年06月第一次印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关于老常读书
后一篇:明日至上海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