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闲谈] 流行文本中的语言问题

(2007-06-19 13:16:48)
分类: 灌水心情
 

[闲谈] 流行文本中的语言问题

 

苏白

 

我近来重新开始撰写文学类和商业类的非新闻稿件,重新开始阅读主流和流行报刊杂志的文本。其间,我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主流文本中的非新闻文本的语言新闻化。

 

 美国有两个文学大师,一个是海明威,一个是福克纳。海明威是新闻记者,也是一名大作家。他最著名的作品体现了其“冰山”理论,即把事物的三分之二埋藏在水下,如同冰山一样只露出三分之一。在其最著名的作品《白象一样的群山》里,我们最能发现这一点。海明威主张电报体式样的写作,这种写作很类似新闻写作,早期的新闻作品就是为了适应电报传输故障问题,出现了倒金字塔和导语,还有本报电,本报讯这些东西,这样的格式据说可以让读者和编者了解你的新闻最重要和主要的东西所在。

 

海明威的句法很生硬,他说过,要站着写作,也就是去掉文字里的废话。我记得我们学写作时,有句名言,也就是鲁迅讲的,大意是要把文字里废话去掉,做到一个字都不能删除了才好。中国古典文论里讲字无可削什么的也是这个道理。

 

 干净的文风,似乎成为一种主流。在中国古典文学中,精炼和简洁是主流的东西。但本人热爱意识流小说,喜欢福克纳,昆德拉,普鲁斯特这样一些作家,他们的作品是很拖沓的琐碎的,如果按照鲁大师的观点,这些文学大师的作品完全就是废话。《尤利西斯》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可能一般读者看了都要头疼。但是这些作品里有故事和情节之外的神秘感和美感,有哲学氛围和美妙的诗学意味,直入心灵。

 

 再比如杜拉斯,这个新小说派中最著名的作家,其语言也是很啰嗦的。在中国的作家里张爱玲好王安忆这样生活在上海这样接受西方文化比较深厚的作家,都有类似的句子和表达。

 

文学一定意义上是女性化的阴柔的东西。鲁迅和海明威都是写的生硬的男性的文字,但事实上你不得不承认,女性在文字理解和感悟与接受上的能力和天赋要强于男性。当下的小资文本,我以为一定意义就是西方现代派文学艺术的中国化。

 

在若干本知名选刊里,我发现其句法多是短句,而且形容词和定语很少。单一的讲故事说一个道理的很多。这种问题被诟病多年,但依然存活在大多数报刊杂志里,为什么?作为一个写作者,如果要商业化,必须要和主流寻求合作。事实上,我并不认为干净简洁的文字就是最美的,但我不得不玩干净简洁的文字出来。这就是要和世俗接近,和主流看齐。我并不以为现实主义最好,但是我要写现实主义的文本出来。我并不觉得流行的玩意有多高艺术价值,但是要跟风。

 

这个没有办法,生活在一个时代里,只能是顺应潮流和主流。同时,也小范围的坚持一下自己的艺术追求。

 

 

当下的主流文本就是故事性,情节性以及文本的简洁性,还有就是温暖啊光明啊积极啊,倡导和谐和人性啊,我们只有对于现有文本进行学习和揣摩,对于中国一线杂志和报刊进行研究,生产适合的产品,为自己的文字找到销路。

 

如果,我去福克纳,去米兰昆德拉,去三岛由纪夫,不一定有销路。我只能看现在畅销书排行榜上的那些人的作品,去读他们,去理解他们,去模仿和学习他们,去培养自己的审美趣味,去影响自己的文字。

 

时代在发展,在前进。一个做图书的哥们告诉我,你盯着畅销书前几名的,跟风就可以了。我们想发表作品容易些滴,看看报纸杂志摊上,常摆的是哪些报纸杂志,照着搞就完了。

 

我近来想出两本书,但是忽然发现自己的书没有市场。散文随笔杂文小集子,和短篇小说集子,根本没出版社敢做,除非你是大家大师。自费出书这种事,偶是不想做的,我觉得这些作品,本来多数就是报刊发表了的,也是卖了钱的,说明有市场,有读者,要偶花钱出书,偶不为之。

 

当然,我们在网络和为了写作而写作之外,可以作弄些自己的文字,纯粹为自己的文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