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杂七杂八 |
2007年与30岁(修改)
这可能是偶写滴最痛苦滴文字鸟。
记得每年到了年底都会有编辑要这样的稿子。缪办法啊。还要配照片。找个旧照OK。。。。。。。
苏白
我们中国传统文化偏于内倾和自足,也保守和留恋过去。但人总是要活在未来的,对于时间而言,每一个个体都是矛盾的,因为逝者不可追,来者不可求。就好像陈子昂在幽州台上发出的哀叹,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那般的苍凉。
从何处来,到何处去,这个问题很简单,也很复杂,我们的思考有无价值,我们如何把握自我?
一个人的理想难免为周遭之人左右,更容易被熟悉之人挫折,我并没有什么大志向,或者有也懒得说出来。我在内地一个小城市即将迎来30岁。我现在觉得对一个人来说安静是最重要的,我喜欢在我熟悉的生活里表现得呆若木鸡,傻和呆是好事,庄子说无用比有用好。
诸葛亮在襄阳种地的时候,有“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的话。对于个人来说,宁静是和谐,宁静是找到自己的过程。真正的明白自己是什么,找到自己的快乐所在,这样的状态是安静的自足的也是自在的。唯有淡泊和舍弃,才能得到和超脱。唯有宁静和沉默,才能明白道理和自己。等到自我修炼成熟和时机成熟了,就是另外的样子了。 大隐有自我,就无所谓自我人间,所以明志。不会被别人左右,只会以自己的志向和魅力、机智去折服影响别人,实现目标。唯有宁静过后,才能走入喧嚣,去面对杂音和干扰,这个时候的态度是济世的,是改变苍生的,是积极地面对世界,求解,是以坚实和坚韧的自我去影响世界。
周国平在书里写到了安静,人在生命的某个阶段是需要安静的,面对压力,人生的河流自我在寻找自我中,才能积聚力量,这就需要修炼和平静。在很多繁琐和喧闹中,需要旷达和超脱的状态,也许简单一点更好,不能过多地被物质和名利所奴役,而忽视了自在的富足。周国平在书中说道:“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和安静,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在的虚名浮利的诱惑。丰富是因为拥有了内在的精神宝库。”他对安静的理解切合了戏剧大师莎士比亚对生命的嘲讽吗?——充满了声音和狂热,里面空无一物。
我们的企业过去常说苦练内功,找准方向。对于个人来说,认识自己,自我修炼始终是重要的。这都需要有平和、安详的心态,有坦然面对得失的情怀。
2006年,我写了一些字,发了一些字。换了工作岗位,也许明年还要换一个工作岗位,但无论环境如何变化,自我的学习,自我的调整,与企业需要、发展的适应,这些都是要完成的。这都需要有清明、从容的态度。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