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艺术

(2006-12-06 13:03:04)
分类: 随手涂鸦

四、艺术

 往前十年,我还很艺术的时候,因为这样一种信仰和爱好丧失了很多与美女亲近的机会。例如我曾经认为不懂得诗歌的人不如猪狗,不值得交往。这是怎样的一个文青时代啊。

我曾经因为我的女朋友喜欢阅读《茶花女》而觉得她恶俗,喜欢看电视剧而觉得她面目可憎。也曾经因为我仰慕已久的美女同志说出喜欢《花季雨季》和爱好吃零食、逛街而彻底崩溃,徘徊在爱与不爱的边缘许久。那是我的文青时代的事情,现在想起来,仿佛隔了N个世纪。

作为一个生活在90年代的大学生,我庆幸自己有着一个80年代般的大学生活。在一所理工大学里,有着宽松的人文氛围和社团活动,我参加了文学社、话剧社等文艺社团,办校园刊物,听人文演讲,收集寝室所有兄弟的学校、院系图书借阅证,一捆捆地把人文社科图书搬运回宿舍研读,一本本的在练习本上潦草诗歌散文小说和理论文字。那是多么美好的时光啊,当时全国都在讲人文素质,所以有一个好的环境。

但即将30岁的我,近年来明白了艺术乃至文学并非人生的全部,譬如,世俗的美女往往开口就问你有房否有车否?周围的同志关心的是你一篇文字价值几何,能入几金?所以我也就从根本上很庸俗了。我们身处一个功利的社会,如果非功利,无异于自绝人民和社会。我曾经失业几年,却没有收拾文字去赚钱的想法,原因在于我以为艺术乃是崇高和孤独的,是个人的情怀和抒发,而不是商业的和世俗的。

但自学了新闻学课这样的实用学科后,我开始觉得把艺术乃至于文学作为一种神圣的事业乃至宗教般的东西不是很恰当,况且我们未必有承担文学重担的才力与定力。文学是寂寞之事,也是痛苦之事。我认为惯常的艺术都与个人有关,与非功利有关,乃至于文学成为与大众脱离的精英文化,成为日益边缘和失语的文本。

个人才力与文学不能匹配,当不应该再搞文学。我很赞成苏童所言,24岁写不出来,就没必要再文学了,应当做一些实际的工作。比如为报纸写点小文,为单位写些新闻,为企业写点公文这样简单的事情。一个人没有当诗人、作家的天分和机缘就不要强求,否则只是增加个人和社会的痛苦。

艺术是可遇不可求的,我中其毒害多年,至今尚未肃清,尤其是对于爱情方面,受伤很深,到不是别人伤害我,而是文学青年在爱情上有一种病,那就是完美主义,自己容易伤害自己。

我成为不文学青年和码字民工后,获得了幸福感。这种感觉是世俗的、平庸的也是进入这个社会的主流的。我以为世人当读时人之作,党说文学为大众服务,为时代服务,要讲政治,三个贴近,我以为很正确。人很难超越时代,为什么要去追求千古流传、万世不朽呢?你果真有这种实力和造化么?

我认识一个很NB的,除了诗歌什么也不写的诗人,他的生存状况很成问题,但他拒绝写除了诗歌以外的东西。很显然,诗歌以外的东西肯定比诗歌要简单也要容易发表,但人啊,一旦沉迷于艺术中,就顾不上其他。或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我以前不也一样除了诗以外什么也不写,因为你沉迷在文字的高级形式里,对于低级的形态自然不屑一故。但现在呢,写散文、随笔、杂文、评论、小说还算是文学形式,我TM的公文也写,新闻也写,故事也写。

为抽屉写得当写,为功利写得当写,为谋生写得当写,为自己写得当写,它们或者矛盾,但矛盾中有统一,我以为人在社会和环境中,就要适应,变通,委曲求全。这是我现在29岁的看法,或者到了40岁,50岁我可以写出淡泊情怀,超脱名利,超越自我的文字,但40岁以前,按照男人20岁是废品,30岁是合格品,40岁是成品,50岁是精品的说法,我必须得努力成为这个社会的合格品,谋得立足立锥之地,我总不能一无所有的高唱艺术和文学吧,我也得吃饭。所以我要做不文学不艺术青年,或者是半艺术半文学青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