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终归不是骗子一个人的事

(2006-11-02 10:00:31)
分类: 随手涂鸦
终归不是骗子一个人的事
苏白
湖北《楚天都市报》最近报道了800名学生受骗,成为武汉大学“插班生”的事。学生中甚至有部分是高考分数达到二本、三本线的。
武汉大学是个名牌大学,社会骗子掌握了学生和家长心理,以根本不存在的插班生转正规文凭这样不高明的手段诱使学生上当,学生的家庭为此付出了10万乃至20万元的“学费”,换来一场空。
为什么学生和家长要上当?每年总有一些招生骗子四下活动,声称自己可以弄到内部指标,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让学生以低于录取线的分数踏进学校大门。
这样的事情有市场,归根结底还是这个社会存在权力寻租和教育腐败的问题。如果社会上没有线下生,自费生买指标,捐资这样进入重点中学、大学的事情,学生和家长又怎么会上当呢?
一些中学收取择校费,动辄以万元计。收钱读书成为一种商业行为,本来资源是充足的,要把分数线人为地调高,制造一批线下生,或者以生源不在片区内收取所谓“择校费”。这些学校有品牌效应, 是“稀缺资源”,学生升学或就业形势好,使得学生甘愿买单。
受骗者值得同情,但他们有没有想过,如此的迷信名牌和花钱买指标,本身就是违规的?这也提醒我们透明公开的操作一些稀缺资源的必要性。
武汉大学2006年公布了不收插班生的政策。但我们的高校以前有无类似情况?骗子又是如何得手的?是否是因为某些高校有过如此的例子,因为某些高校有过如此的混乱。才让后人相信是真的,从而吃亏上当?
  社会迷信名牌学校,但名牌学校的一定就是好学生吗?只怕未必。就读二本、三本,学有所长,有真实技能,就不能做出一番事业?
学生就业形势暂时有些困难,家长买个名校就读将来找个好工作,出现花钱买指标的事的确悲哀。但这样的事情,终归不是骗子一个人的事情。
(大约781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