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杂七杂八 |
当下报纸副刊写作浅谈
一、当下报纸的发展
二、当下报纸副刊的发展
三、当下报纸副刊的分类
四、当下报纸副刊代表
五、当下报纸副刊写作
六、当下报纸副刊写手
七、副刊、杂志、网络文学的区别和联系
八、当下报纸副刊的发展展望
二、当下报纸副刊的发展
三、当下报纸副刊的分类
四、当下报纸副刊代表
五、当下报纸副刊写作
六、当下报纸副刊写手
七、副刊、杂志、网络文学的区别和联系
八、当下报纸副刊的发展展望
邹剑川
一、当下报纸的发展
进入2006以来,报业出现危亡论,普遍的说法是受到网络的冲击所致,商业运作的都市报、晨报、晚报、商报、时报等赢利下降,表现在报纸副刊稿酬降低和副刊版面压缩。但报纸会不会灭亡?答案是否定的,当下的网络新闻和文学副刊类版面栏目仍然是基于传统报纸模式的,不过是载体发生变化。网络副刊内容的来源仍然依赖于传统媒体。西方如美国的报业出现经营困难,但还没有完全跨掉,中国报纸业在20世纪末以来一路高歌,现在出现了一些波折,只是暂时的,相信不久就会转变。
中国的网络传播是无视作者和报刊音像版权的,2005年全国都市报发表的《南京宣言》称其要遏止网络廉价和免费使用文字的局面。随着中国知识产权的进步和发展,作者维权意识的提高,相信未来网络采用作者作品会付费。那么作者的副刊类文字在网络或者纸质媒体的传播基本没有什么区别了。
网络文学是什么?在笔者看来和传统文学没太大区别。网络文学没有把关人,发表随意,降低了写作门槛,使交流更方便,使得一部分写手能成功投入报刊、杂志、图书市场。一个常见的现象就是一些网络写手在网络有了名气和影响就淡出了网络,最终还是投奔图书、报刊等传统媒体了。网络承担的是一个培训初级写手的作用,或者有一部分写手由于自由、非功利写作等种种原因作品没有市场和发表阵地,或者更喜欢在网络交流和YY的感觉,或者处出于扩大影响和宣传作品的目的,就采取了文字在网络免费传播的途径。但从本质上来说,写在纸上,和写在网上、电脑上的文字没有根本的区别。只是载体和写作工具、交流方式的转变而已。
网络文学对于传统媒体没有本质上的冲击。当下的博客日志是很个体的东西,表面上很符合文学的个性、自我的某些特性,但由于信息海量,其实更容易淹没,没有经过专业的从业人员选择、疏导,基本
是无序和杂乱的,读者陷身于茫茫博海,最终很难选择适合自己的文字阅读。当下社会的问题不是信息太少,而是信息太多,文字产品太繁杂,选择太多,鱼龙混杂,良莠不齐,而让读者无可适从。
是无序和杂乱的,读者陷身于茫茫博海,最终很难选择适合自己的文字阅读。当下社会的问题不是信息太少,而是信息太多,文字产品太繁杂,选择太多,鱼龙混杂,良莠不齐,而让读者无可适从。
法国哲学家萨特认为,人最大的痛苦不是没有选择,而恰恰是选择。对于读者而言,网络的信息没有过滤,没有专业、群体的力量组织、策划、整理,很难形成品牌和被读者长期认同。而正是由于网络的信息过于丰富,而且免费,受众对于网络站点忠诚度不高。
而报刊杂志的阅读是要付费的,读者花钱购买,说明他有需求,以及认同其产品。如果长期订阅,则表明读者具备较高的忠诚度和较积极的消费倾向。因为只有物质充分满足的人才有更高的精神需求,有对文化文字产品的需求,这部分人也是追求理想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试问,一个没有解决温饱的人会一年花若干人民币订阅报纸和杂志么?一个效益不好的单位会拿出资金来为职工订阅文字、文化产品么?答案是否定的。因此对于广告商和企业、公司、厂家来说,选择付费报刊作广告,无疑就面对了一个积极的有潜力和欲求的动力人群。
我国的报纸数量远远小于期刊杂志,2006年全国大概有报纸3000多种。而同期的期刊有9000多种。如果简单分类可以分为党政群团报纸、商业报纸、行业报纸三种。党政群团报纸也就是各级党委、团委、工会、妇联、民主党派、社团组织创办的报纸了,目的不是商业的,而是宣传和传播组织观点,为政治和组织目标服务的报纸。其发行面对下级组织,经费来自上级主管组织。当然也有团委、妇联、党委的报纸办的很好,有很多非组织人士非发行渠道的受众自费订阅。商业报纸就是为了赚钱的,也就是各种早报、晨报、女报、都市报、时报、晚报、商报等等。它们主要是以广告收入或报纸发行收入获得利润。行业报纸就是专业报纸或企业报纸,是某个行业或产业的专业报纸。
前一篇:林志玲:超级身材(组图)[ZT]
后一篇:为什么恐怖片再烂都有人看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