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散文随笔 |
邹剑川
云岗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云岗镇,距大同市区30分钟车程。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世界文化遗产。
遥看去云岗石窟不过是一个不起眼的红色山岗,但人力和虔诚使得这里成为一座圣殿。如同一碗清冽的山西陈酒,盛满了中国北方历史和文化的味道。
山不在高,有仙人则明,云岗的仙就是那一尊尊造像和幅幅壁画了。在伫立的大佛面前,看着他们神秘莫测,若有所思的微笑,似乎远古的工匠在透过这些石头表达什么。
衣带当风、栩栩如生这些词语不足以表现以山为体、洞窟相连的这里的造像。怀着虔诚,饱含着国力的兴旺,也怀着对战乱的厌弃。所有寄托的情感都倾注在了不会说话的石头上。
石头是不朽的,一些原本覆盖于石头上的泥土彩塑风化了,显露出工匠们在石头上刻画的轨迹,一切仿佛鲜活起来。也只有坚硬的石头,本质和朴素的石头能寄托人民的表达了。一场合唱就在雁门关以北的大平原上悄然揭幕,时间持续千年。风沙、雨水、盗窃、枪炮没能阻止它,它仍然富丽灿烂的呈现在今人面前。
一切当表达的表达,一切当颂扬的颂扬,一切死得其所的人死得其所,一切淹没无闻的人淹没无闻。边关月下,或者羌笛杨柳。塞外风沙,也许功成骨枯。春风劲草,生生不息,在高大或者渺小的造像上,在满壁的藻井、文饰和人物里,跳跃着历史,跳跃着一个声音。
艺术给了石头生命,给了朴素以颂扬。一些人神一体的北魏昏庸统治者雕塑也把样子刻在了石头上,但人们巧妙的讽刺和隐喻了他们。文化不会被时间吞没。是的,必然屹立,中国大同云岗石窟,中国石窟造像艺术的代表,世界人类共同的遗产。
(约666字)
06年09月19日草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