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贴] 阅读率低,不必惊诧

(2006-04-28 00:25:59)
分类: 随手涂鸦
[门外文谈]阅读率低,不必惊诧
2006-04-25 11:08:31   来源:南方都市报  
  
  林经济专栏
  
  4月23日据说是“世界图书与版权日”,俗称“世界读书日”。每年一度的这个日子,媒体总要惊诧一把,刊登一些耸人听闻的统计数据,以彰显斯文之不再和文化前路之暗淡。今年也不例外。一个据称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的机构组织了第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连续6年持续走低,国民阅读率首次低于50%。姑且不论这一调查的设计以及数据来源的科学性与否,姑且不论国民图书阅读率的定义如何,只要牵扯到读书和国民素质之类的话题,媒体的呼吁和有识之士的担忧,几乎是例牌反应。

  不仅中国,各国概莫能外,不仅如今的时代,纵观历史概莫例外,读书从来不是一个全民性的活动,而是一个私人化的爱好,不是全民健身的眼保健操,而是瑜伽或者柔道。和唱卡拉OK、二人转等更加通俗和亲民的活动相比,读书一则更具私密性,二则成本高昂,属于奢侈消费——所谓的奢侈,不仅是书籍的金钱成本,而且包括读书的时间成本。只有有钱有闲的人,才能够保证一个良好的、持续的读书习惯。在如今的时代,在教育完成之后,读书的效用更加低微。人们能够从电视获得娱乐,从网络获得资讯和知识,并且快捷、方便、价格低廉,不必千军万马直奔书店和图书馆而去。

  图书日渐退出人们的生活,还在于读书的地位一向高高在上,人们敬而远之,没有亲近感。中国过去有着“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传统,现在有着“不读书就是国民素质下降”的说法,似乎读书是一件与自己与社会、民族功德无量,必须焚香膜拜的事情。各个城市都有图书馆,在建设文化的名目之下,美轮美奂,占据着市中心的显要位置,门禁森严,手续繁复,更加令人望而却步。

  在另一方面,国内还不存在社区图书馆的概念,人们无法便捷地获得廉价的书籍。从成本角度来判断,一个读者如果想不花钱而读一本书,必须付出高昂的交通、时间成本,经历繁琐的手续,有时候甚至需要付出自尊。这个时候,不读书而去看电视理所当然,谁愿意花钱花时间找气受?

  中国还有一个说法,“刘项原来不读书”。过去,读书以及读书人的地位高,是因为普通人读不起书,读书太过奢侈,类似于如今的开宝马收集战斗机。如今,社会日益发展,人们的出路和讨生活的方式也日益多样化,不必再在读书一根绳上吊死。人们的日常生活也花样翻新,不必去追求“红袖添香夜读书”的境界。总体来说,这是社会的进步,而不是天塌下来,有识之士实在不必惊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