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青花家族 首博上演大团圆

标签:
杂谈 |
天青色等烟雨,托首博的福,北京人在贵如油的春雨中等来了金不换的元青花,而且还是海内外元青花的首度大团圆。
自开馆以来,宽敞宏伟的首都博物馆还真没有过人挤得走不动道的时候——直到这个春天,国内外25家博物馆藏的73件元代青花瓷来了。从百年前的“元无青花,此乃史之定论也”,到后世瓷器鉴赏的典范,经历了误解和不被承认的元青花愈发物以稀为贵。而且元青花这次不聚则已,一聚便聚齐了全世界总藏量的一大半。这样空前的china全家福,又怎能不惹得china的故乡、China的首都为之倾城关注?
伊朗青花瓷 娘家省亲
元青花之所以珍贵,除了作为史上绝无仅有的从素瓷到彩瓷的过渡时期外,还在于它的“混血”身份。元代是中国对外交往的另一座高峰,这也让中国古老的china融入了外来的元素。湖南省博物馆藏的青花莲塘双鱼纹折沿圆口大盘身上就可以明显看出,是中亚青料的上色让它如此美丽。
而这次元青花家族的空前大团圆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几位“远嫁靓女”的身影。6件来自伊朗国家博物馆的藏品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据介绍,它们是在14世纪远销波斯的。其中领衔的则是最为精美的青花蓝地白花杂宝双凤纹菱花口大盘。此盘采用阿拉伯同心圆装饰法,直径达到46cm,不仅反映了不同文化交流融合的盛况,也是外销产品适应出口目的地中东地区“大盘吃肉”生活习惯的例证。
首博镇馆宝 鸾凤和鸣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东道主也拿出了自己的镇馆之宝——1970年出土于西城区旧鼓楼大街豁口的元青花凤尾扁壶。在展厅里,它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霍城县芦草沟出土的元青花凤尾扁壶交相辉映,甚是夺目。但细观之,“北京牌”是卷草纹;“新疆队”的则为锯齿纹。“严格意义上,新疆的不是凤,是鸾。一鸾一凤,鸾凤和鸣,这才叫全家福啊!”首博工作人员笑着介绍说。
与此同时,首博的公众教育服务功能也愈发有声有色起来,直到6月,每周六首图报告厅都将举办“走近故宫”系列讲座。11位故宫研究专家将陆续推出“光凝秋水寒”、“烈焰粹霓虹”等专题,从故宫博物院藏瓷器、玉器,清代宫廷刻书,以及紫禁城风水等方面对故宫做细致解读。文/黄哲 摄影/王甜
咨询电话:67358114转6301
“青花的记忆—元代青花瓷文化展” 首都博物馆